水西行〔一〕
烏蠻遺種稱羅鬼〔二〕 ,剽悍斷頭能掉尾〔三〕 。傳從濟火年代深〔四〕 ,世土居然屬宣慰〔五〕 。我從里俗詢大概,復取興衰質諸史。中古荒茫不足論,淵源請自先朝始。洪武初年禍亂平〔六〕 ,遠略傖荒來越嶲〔七〕 。是時奢香一巾幗〔八〕 ,躍馬金陵謁天子〔九〕 。承恩歸去立奇功,一諾西南九驛通〔一〇〕 。却笑五丁開不到〔一一〕 ,亂山高下隔蠶叢〔一二〕 。二百餘年太平業〔一三〕 ,世世分藩比臣妾〔一四〕 。後來生聚啓規模〔一五〕 ,四十八支互蟠結〔一六〕 。别開荆莽起臺殿〔一七〕 ,硐户碉房高櫛櫛〔一八〕 。已分王土作王臣,旋練夷兵護夷穴。剁牛磔犬片言重〔一九〕 ,聚蟻屯蜂一呼集。布囊籠髮氈覆肩〔二〇〕 ,負弩操刀輕出没〔二一〕 。泰和功烈汾陽亞〔二二〕 ,神廟中年平播賊〔二三〕 。當時亦用水西兵〔二四〕 ,驅使前行借餘力。釀成殃禍啓禎朝〔二五〕 ,殺吏圍城氣漸驕〔二六〕 。深宫南顧鞭難及〔二七〕 ,諸將西征功屢邀〔二八〕 。土司如狼吏如鼠,八捷餘威棄歸路。内莊一夜隕河魁〔二九〕 ,明日三軍齊縞素〔三〇〕 。眼中大創真無幾〔三一〕 ,可惜偷安旋就撫〔三二〕 。閣鴉關外曉傳烽〔三三〕 ,靄翠營南夜鳴鼓。爾來桑海變須臾〔三四〕 ,此輩根株未盡除。夷性陸梁還似故〔三五〕 ,朝家謀略故非疏〔三六〕 。經營特借强藩力〔三七〕 ,辛苦開疆一載餘。至今父老猶能説,墨守輸攻真勁敵〔三八〕 。老窠地險石作城,要陿不容雙騎入〔三九〕 。銅牙毒矢斃濡縷〔四〇〕 ,竹柄長矛利鈎棘〔四一〕 。馬蹄過嶺捷於猱,革甲環身輕似葉。連宵斫陣萬炬明〔四二〕 ,散入深林曉無跡。蛇神蠱鬼助饕虐〔四三〕 ,飛食人頭吐人血〔四四〕 。寨前路斷臨奔壑〔四五〕 ,失勢一摧千萬尺。四山伐木斫作廂〔四六〕 ,裹用牛皮冒生鐵〔四七〕 。石椒懸絙下槌門〔四八〕 ,雷斧轟天巨靈劈〔四九〕 。攀藤健兒氣力盡,拍手蠻娘笑投石。重圍坐困又經時,轉粟方愁乏良策〔五〇〕 。豈知存滅總關天,渠首終成戲下懸〔五一〕 。萬嶺提封開四郡〔五二〕 ,一朝腥穢滌千年。自此巖疆少蜂蠆〔五三〕 ,餘威遠懾諸苗寨。空留徼外廓清功〔五四〕 ,自踏人間僭亡罪〔五五〕 。此日重勞問罪師,烏飛三匝失棲枝〔五六〕 。忽傳耐德生還日〔五七〕 ,趙氏中山尚有兒〔五八〕 。烏蒙犄角稱甥舅〔五九〕 ,曾是安坤舊婚媾。也挈遺孤代乞哀,復歸故土希恩宥〔六〇〕 。頗聞軍令競邀歡,滿許閒田復見還。土貢紛紛呈鐵踣〔六一〕 ,庚苴往往賜銀盤〔六二〕 。寄語封疆諸大吏〔六三〕 ,從前開闢談何易。莫貪扯手納金錢,此事孤雛有深意。輸糧禽賊爾何功,《王會圖》成戎索同〔六四〕 。不見天心今厭亂〔六五〕 ,戰場新鬼盡英雄!
〔一〕水西:土司名,轄境在今貴州省西北部息烽、修文以西、普定以北、水城以東、大方以南地區,以其大部分在烏江上游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與水東相對稱。兩土司始稱於元代,明代共屬貴州宣慰司(治今貴陽市),由水西安氏世襲宣慰使,水東宋氏世襲宣尉同知。宣慰使初與同知宋氏同治宣慰司城内,非有公事不得擅還本土,成化以後始常居水西。
〔二〕烏蠻:古代少數民族名。傳爲彝族先民,其進入貴州境域約在三國蜀漢時期。魏晉以降,爨氏大姓成爲彝族地區之統治者,並形成“東西二境”(即水東、水西)。其後,居住貴州境内之“東爨”居民遂稱爲烏蠻。元代以後,“爨”之一部分又普遍被稱爲“羅羅”或“倮倮”。清田雯《黔書》卷上:“羅羅本盧鹿,訛爲今稱。有黑白二種。居平遠、大定、黔西、威寧者,爲黑羅羅,亦曰‘烏蠻’。黑大姓,俗尚鬼,故又曰‘羅鬼’。”
〔三〕“剽悍”句:清田雯《黔書》卷上:“黑羅羅悍而喜鬥,習攻擊,尚氣力。諺云:‘水面羅鬼,斷頭掉尾。’言其多且强也。”又,清鄂爾泰《貴州通志》卷七:“諺云‘斷頭掉尾’,言相應若率然也。”
〔四〕濟火:水西彝族之先祖。相傳蜀漢建興三年(二二五),諸葛亮率部南征,號稱盧鹿部蒙族(一作昆明耆帥)的濟火,積糧通道,幫助蜀兵擒獲益州夷帥孟獲,事後被諸葛亮封爲羅殿(甸)王,以後世居水西,遂爲彝族祖先。清田雯《黔書》卷上:“蜀漢時有濟火者,從丞相(諸葛)亮破孟獲有功,後封羅甸國王,即安氏遠祖也。”
〔五〕“世土”句:明洪武四年(一三七一),水西彝族首領靄翠偕水東土司宋欽一起歸附,朱元璋賜翠氏安姓。當年,明王朝又將水西安氏與水東宋氏兩土司合併,設置貴州宣慰司,封安氏爲宣慰使,封宋氏爲宣慰同知。據《明史》卷三一六:明初土司中,水西安氏最受重視,規定安氏掌宣慰司印,“咸居貴州城(今貴陽市)中”,非有公事不得擅還水西。洪武六年,又“詔靄翠位各宣慰之上”。
〔六〕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號(一三六八—一三九八)。 禍亂平:謂統一全國、削平各割據勢力的戰争結束。
〔七〕略:謂謀劃;經略。 傖荒:同“荒傖”。謂其人粗鄙,其地荒遠。《宋史·劉勔傳》:“傖荒遠人,多干國議。” 越嶲(suǐ):郡名,始置於西漢元鼎六年(前一一一),治所在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轄境相當今雲南麗江及綏江部分地區。
〔八〕奢香:水西土司靄翠之妻。翠死,代行其宣慰使職務。任職期間,能在十分複雜的政治條件下,始終保持與明王朝的親善關係,在開發貴州,維護地區政治穩定和民族團結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明政府爲表彰其功績,除重給賞賜外,在她去世後,加封她爲順德夫人。
〔九〕“躍馬”句:謂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奢香率所屬來朝,訴都督馬曄以事撻香,欲激爲兵端,以趁機盡滅諸羅,而香願效力開闢西南,永不謀反事。清田雯《黔書》卷下:“奢香,靄翠妻也。翠仕元爲行中書左丞。明洪武四年,與同知宋欽歸附,以翠爲貴州宣慰使,欽副之。翠死,奢香代立;欽死,妻劉氏亦代立。劉氏多智術。時馬曄以都督鎮守其地,政尚威嚴,欲盡滅諸羅,代以流官,乃以事裸撻奢香,欲激怒諸羅爲兵端。諸羅果憤怒,欲反,劉氏聞止之,爲之愬京師。上召問,令入宫見高皇后,復令折簡召奢香至,詢故。上曰:‘汝誠苦馬都督,吾爲汝除之,然何以報我?’奢香叩頭曰:‘願世世戢諸羅,令不敢爲亂。’上曰:‘此汝常職,何云報也?’奢香曰:‘貴州東北有間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願刊山通道,以給驛使往來。’上許之,謂高皇后曰:‘吾知馬曄忠,無他腸,然何惜一人,不以安一方也?’乃召曄數其罪,斬之。遣奢香等歸,諸羅大感服,爲除赤水、烏撒道,立龍場九驛達蜀。”
〔一〇〕“一諾”句:據《大定府志·水西安氏本末》:奢香返歸水西後,不違前言,親率水西民衆開闢驛道,疏通了偏橋(今施秉縣)、水東(貴陽東北)以達烏蒙、烏撒、容山(今湄潭縣)、草塘(今甕安東北)等地的交通。這些驛道將黔中、黔東北與湖南、四川、雲南等省相連接,有利於各地間經濟文化交流。同時,奢香又設龍場、六廣、谷里、水西、西溪、金鷄、閣鴉、歸還、畢節九驛,方便驛使往還。“自是道大通,而西南日益闢。”
〔一一〕五丁:五個力士。關於五丁傳説有二: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七引來敏《本蜀論》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又,《華陽國志·蜀志》:“時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周顯王三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數以美女進,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同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並將從,而山分爲五嶺。”此句意謂貴州水西鄙遠,連著名的五丁也難以引之成道。
〔一二〕蠶叢:傳爲蜀王之先祖,教人以蠶桑。此喻指蜀地。《太平御覽》卷一六六引漢揚雄《蜀王本紀》:“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折權、魚易、開明。是時椎髻左袵,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已上至蠶叢,凡四千歲。”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詩:“見説蠶叢路,崎嶇不易行。”此句意謂:中原到西南的貴州水西,崇山叠嶺,其間遠隔着四川。
〔一三〕二百餘年:指明洪武年間至天啓、崇禎年間的二百五十年左右時間。
〔一四〕分藩:舊時帝王分封子弟於各地,以作王朝屏藩,故稱。 臣妾:奴隸男稱臣,女曰妾。
〔一五〕生聚:繁殖人口,積蓄物資。語本《左傳·哀公元年》:“(伍員)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吴其爲沼乎!’”
〔一六〕四十八支:謂水西彝族的支派。清田雯《黔書》卷上《苗蠻種類部落》:“黔僻處西南,窮山深箐,所在無非苗蠻,其種類各殊,而部落亦不一矣。爰稽其概,莫大於盧鹿,莫悍於仲家,莫惡於生苗。何謂盧鹿?水西之羅鬼是也。族衆而地廣,故力亦强。所轄四十八目。”按,書中“苗蠻”,包括彝、苗、水等少數民族。
〔一七〕荆莽:雜草叢棘。荆,荆條。莽,灌木。
〔一八〕硐户:對西南少數民族住家的統稱。硐,通“峒”。 碉房:石塊壘築而成的居室。清陸次雲《峒溪纖志》上《松潘苗》:“松潘,古冉駹地。積雪凝寒,盛夏不解,人居累石爲室,高者至十餘丈,名曰碉房。” 櫛櫛:形容排列很密。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詩:“檣形櫛櫛斜,浪態迤迤好。”
〔一九〕“剁牛”句:謂水西彝民重然諾,尚義氣。清田雯《黔書》卷上《苗俗》:“(黑羅羅)重信約,尚盟誓,凡有反側,剁牛以諭,領片肉即不敢復背。”
〔二〇〕“布囊”句:謂苗、彝等少數民族肩披羊皮、以布裹頭的習俗。清田雯《黔書》卷上《苗俗》:“(黑羅羅)其人深目長身,黑面白齒,以青布帛爲囊,籠髮其中而束於額,若角狀。行則荷氈戴笠。見其主,必左肩披羊皮一方。”氈(zhān),羊皮。
〔二一〕“負弩”句:清李宗昉《黔記》卷三:“倮羅本盧鹿,在大定府屬。……造堅甲利刃、鏢槍勁弩,蓄良馬,好射習擊刺。其兵爲諸蠻魁。”
〔二二〕泰和:太平。漢揚雄《法言·孝至》:“或問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 功烈:功勞;業蹟。《左傳·襄公十九年》:“銘其功烈,以示子孫。” 汾陽:謂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郭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以武舉異等累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反叛時,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在河北擊敗史思明。肅宗即位,官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元帥廣平王率蕃(回紇)、漢兵十五萬先後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後進封汾陽郡王。郭子儀爲唐代中興第一功臣,一身繫天下安危者凡二十年。世稱郭汾陽,亦稱郭令公。
〔二三〕神廟中年:謂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神廟,謂明神宗朱翊鈞。明劉若愚《酌中志·憂危竑議前紀》:“神廟天性至孝,上事聖母,勵精勤政。” 平播賊:謂平定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叛亂事,此乃明萬曆年間全國三大戰事之一。播,播州安撫司,土司名,始置於宋嘉熙年間(一二三六—一二四〇),治今遵義市。元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改爲宣撫司,明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升爲宣慰司。土司楊氏世有其地。按,明太祖至明神宗的二百餘年間,播州土司與明王朝一直相安無事。隆慶五年(一五七一),播州宣慰使楊烈死,楊應龍繼襲其職。據明李化龍《平播全書》載:萬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五月,楊應龍聲稱“朝廷不容我,祇得舍命出綦江(縣名)”,發動大規模叛亂,勒兵指向川南各縣。一時,重慶告急,瀘州、南川、江津一帶盡皆震動。爲此,明王朝以兵部右侍郎李化龍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調四川、貴州、湖廣軍隊二十多萬,於次年二月中旬分八路討伐圍殲楊應龍。
〔二四〕“當時”句:據《明史·神宗本紀》:“萬曆二十七冬十月戊子,貴州宣慰使安疆臣有罪,詔討賊自贖。”又,《明史·李化龍傳》:“諸軍大集,化龍先檄水西兵三萬守貴州,斷招苗路,乃移重慶,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進兵……每路兵三萬,官兵三之,土司七之。”是平叛戰争中,水西土司支持明王朝的軍事行動,“不唯假道,且又助兵。”
〔二五〕啓禎朝:明熹宗天啓朝(一六二〇—一六二七)、思宗崇禎朝(一六二七—一六四四)。
〔二六〕殺吏圍城:謂天啓年初,永寧宣撫史奢崇明反重慶、圍成都,及貴州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彦挾其姪宣慰使安位叛,陷畢節,破安順,圍貴陽事。詳情可參《明史·朱燮元傳》、《明史·貴州土司傳》。
〔二七〕鞭難及:鞭長莫及。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不可與争。’”後因喻力所不及。
〔二八〕“諸將”句:指四川巡撫朱燮元及貴州巡撫王三善各率部苦戰以解成都、貴陽之圍事。詳情可參《明史·朱燮元傳》、《明史·王三善傳》。
〔二九〕内莊:地名,在今貴州大定縣以東、鴨池河以北。 隕:通“殞”,死亡。 河魁:主將設置軍帳的方位。此指代將帥貴州巡撫王三善。據《明史·王三善傳》:“三善屯大方久,食盡,(楊)述中(時任貴州總督)弗爲援,不得已議退師。(天啓)四年正月,盡焚大方廬舍而東,賊躡之。……官軍行且戰,至内莊,後軍爲賊所斷。……三善知有變,急解印綬付家人,拔刀自刎,不殊。群賊擁之去。駡不屈,遂遇害。”
〔三〇〕縞(gǎo)素:白色的喪服。晉陸機《漢高功臣贊》:“三軍縞素,天下歸心。”
〔三一〕大創:巨大的創傷。
〔三二〕“可惜”句:《明史·朱燮元傳》:“大抵土官利養寇,官軍效之,賊得展轉爲計。崇明父子方窘甚,燮元以蜀已無賊,遂不窮追。”又:“燮元以境内賊略盡,不欲窮兵,乃檄招安位。……(崇禎三年春)位請如約,率四十八目出降。燮元受之,貴州亦靖。”
〔三三〕閣鴉關:當在大定府閣鴉江沿岸,與下“靄翠營”對舉,指代水西土司。二句意謂其時服時叛,服而又叛。
〔三四〕桑海:桑田滄海之簡稱,喻世事變遷巨大。唐李商隱《一片》詩:“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後期。”
〔三五〕陸梁:囂張;猖獗。宋楊萬里《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詩:“祇將剽劫爲喧鬧,喝放歸來儘陸梁。”
〔三六〕朝家:謂國家、朝廷。《後漢書·應劭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蓋爲此也。”注:“朝家猶國家也。” 疏:疏略;不精細。
〔三七〕强藩:謂清初三藩之一的平西王吴三桂。吴三桂封王後野心膨脹,爲達到其分裂割據目的,一面擴充軍隊,一面勒索雲貴土司。《清聖祖實録》卷一二四:“(吴三桂)因需索水西,不遂貪欲,揑奏水西反叛,竟自發兵剿滅。”又《清史稿》卷四七四:“(康熙)三年,(三桂)遣(劉)之復(時任貴州總兵)及李世耀率兵出大方、烏蒙,攻水西土司安坤、烏撒土司安重聖,並擊斬之,以其地設府:隴納曰平遠,大方曰大定,水西曰黔西,烏撒曰威寧。”各府均設流官,歸貴州布政使管轄。
〔三八〕墨守輸攻:亦作“輸攻墨守”。《墨子·公輸》:“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三九〕要陿:險要陿隘之地。
〔四〇〕銅牙:銅牙弩,用銅製機括發箭的弓。唐杜甫《復愁》詩之七:“貞觀銅牙弩,開元錦獸張。”清仇兆鰲注:“《唐六曲注》:《釋名》:弩,怒也,有怒勢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鈎弦曰牙,似牙齒也。牙外曰郭,爲牙之規郭也。合名之曰機。” 濡縷:沾濕一縷,形容沾濕範圍極小。《史記·刺客列傳》:“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裴駰《集解》:“言以匕首試人,人血出,足以沾濡絲縷,便立死也。”按:清田雯《黔書》卷上:“(黑羅羅)善造堅甲利刃,標槍勁弩,置毒矢末,沾血即死。”又:“(仲家)又斂百物之毒,以染箭鏃,中人血濡縷立死。”
〔四一〕鈎棘:借喻尖刺鋒利之物。
〔四二〕斫陣:偷襲敵營。
〔四三〕蠱鬼:蠱毒與巫鬼,皆苗、彝民所信好者。清田雯《黔書》卷下:“蠱毒,從虫從皿,蟲之藏於器者也。器有蟲則必敝,故欲乾之。其爲害不易知,故又稱‘蠱惑’、‘蠱毒’。他省所無,唯雲貴閩廣則有之。苗仲欲致富者,多畜蚺、虺、蜈、蟆諸毒物於罌缶中,滴其涎沫於酒食以飼人,中之者絞腸吐逆,十指皆黑,吐水不沉,嚼豆不腥,含礬不苦,是其證也。又有‘挑生蠱’,食魚則腹有生魚,食雞則腹有生雞。又有‘金蠶蠱’,夜則飛出飲水,光如匹練,金彩爛然。要皆利人財物,或與人有隙,或代人報怨,故以餉之。遠則十年乃發,近則俄頃一爲。” 饕(tāo)虐:貪婪暴虐。
〔四四〕“飛食”句:清查奕照批曰:“苗人能爲蠱毒,以五月五日聚毒蟲於一器,使相吞噬,并而爲一,以之爲蠱,中者立斃。又能變作羊犬,飛頭食人。”
〔四五〕壑:山谷。
〔四六〕廂:廂房,相對於正屋而言之。
〔四七〕冒:覆蓋。
〔四八〕石椒:山巖頂上。椒,山巔。 槌:亦作“搥”、“捶”,敲擊。
〔四九〕巨靈:傳説中擘開華山的河神。漢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三國吴薛綜注:“巨靈,河神也。巨,大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爲二,以通河流。”
〔五〇〕“重圍”二句:謂吴三桂部受圍乏糧事。據《清史稿》卷五一五:“康熙三年二月,水西宣慰司安坤叛……三月,(吴)三桂統十鎮兵由畢節七星關入,令總兵劉之復駐兵大方,遏其衝逸,令提督李本深統貴州四鎮兵由大方之六歸河會剿,屯糧於三岔河。而檄黔省兵書誤書‘六歸’爲‘陸廣’,於是本深兵及黔、蜀二省所運之糧屯陸廣,三路氣息絶不相通。三桂受困兩月,食將絶,外援不至。永順總兵劉安邦戰死,受圍益迫。適水西土目安如鼎遣人偵黔營虚實,爲本深所獲,始知三桂被圍已久,乃使爲引導,整兵入援。副將白世彦手斬驍賊以徇於陣,賊遂敗走。總兵李如碧亦率精兵入重圍,運糧接濟。”
〔五一〕渠首:魁首。此指水西土司安坤等。 戲下:同“麾下”,主將大旗之下。《史記·淮陰侯列傳》:“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據《清史稿》卷五一五:康熙三年十二月,水西宣慰使安坤爲吴三桂所敗,“坤率其妻禄氏逃於木弄箐,復逃至烏蒙,烏蒙不納。坤遣漢把曾經賫印投降,不許。生擒坤於大方之杓箐,並擒皮熊、安重聖等。皮熊不食十五日而死,坤與重聖俱伏誅。”
〔五二〕提封:管轄範圍。 四郡:謂黔西、平遠、大定、威寧四府。吴三桂剿滅安坤之後,請改水西則窩、以著、雄所三則溪爲黔西府;以隴胯、的都、垛你、阿架四則溪爲平遠府;以法戈、火著、木胯、架勤四則溪爲大定府;同時設立威寧府。各府均設流官,歸貴州布政使統一管轄。
〔五三〕巖疆:山崖邊疆。此謂西南貴州地區。 蜂蠆:謂蜂與蝎,泛指毒蟲。此指代邊患。《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其無謂邾小,蠭蠆有毒,而況國乎?”
〔五四〕徼外:境外;塞外。
〔五五〕“自踏”句:意謂吴三桂一面征剿水西安坤的反叛,一面自蹈前轍,犯下僭越稱王、作亂一方的死罪。
〔五六〕“烏飛”句: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此句意謂吴三桂殘部在清軍興師問罪、頻頻打擊下,由貴州狼狽逃竄雲南。
〔五七〕耐德:未詳。
〔五八〕趙氏:謂春秋時晉國大臣趙盾。元紀君祥著有《趙氏孤兒》雜劇,叙述趙盾全家慘遭權臣屠岸賈殺害,唯留孤兒趙武,幸賴門客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救出,未被搜捕。趙武日後由程嬰撫養成人,終於報仇雪恨。 中山:古國名,公元前二九六年爲趙武靈王所滅。地在今河北定縣、唐縣一帶。 尚有兒:此謂水西安坤之子安勝祖。
〔五九〕烏蒙:土司路府名。本烏蒙部地,元初屬烏撒烏蒙宣慰司,後分置烏蒙路。治所在今雲南昭通。清雍正九年,改名爲昭通府。按,水西安氏與烏撒、烏蒙之間世代婚姻,關係十分密切,故初白詩云“稱甥舅”。 犄角:同“掎角”,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角,抓角;掎,拉腿。後因稱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或互相支援爲掎角。《三國志·陸遜傳》:“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六〇〕復歸故土:據《貴州通志·土司志》:三藩之亂起,安坤妻禄氏及子安勝祖曾與威寧總兵朱萬年共謀聯絡各地抗叛,又派屬下爲探湖廣、四川、廣西道路,迎清軍平叛。清軍反攻到貴州,又“翻然出迎,捐米數千石餉兵”。在整個戰争中,安勝祖還“率其屬阿五等極力剿賊”,先後消滅吴三桂叛軍四千餘人。故三藩之亂平定後,清政府同意安勝祖襲任水西宣慰使職,當地重新恢復土司建制。由此,水西安氏“復歸故土”,似非僅烏蒙“挈遺孤代乞哀”的結果。 恩宥:降恩寬宥。
〔六一〕土貢:獻給皇帝的土産。《漢書·匈奴傳》:“物土貢,制外内。”注:“各因其土所生之物而貢之也。” 鐵踣:即踣鐵,踩踏鐵器。喻馬蹄堅硬有力。後因指代駿馬。元虞集《曹將軍馬》詩:“踣鐵歸朝十萬蹄。”
〔六二〕庚苴:回償以麻子。庚,償還。《禮記·檀弓》下:“請庚之。”鄭玄注:“庚,古衡反,償。”苴,麻子。《詩·豳風·七月》:“九月叔苴。”毛傳:“叔,拾也;苴,麻子也。”
〔六三〕封疆大吏:亦作“封疆大臣”、“封疆大員”。明代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及清代的總督、巡撫總攬一省或數省軍政大權,有似古代分封疆土之諸侯王,因稱。《明史·兵志》二:“當是時,都指揮使與布、按並稱三司,爲封疆大吏。”
〔六四〕《王會圖》:《王會》,《逸周書》篇名。周公以王城(洛邑)既成,大會諸侯。遂創奠朝儀、貢禮,史因作《王會篇》以紀之。《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中書侍郎顔師古因是上言:‘昔周武王時,遠國入朝,太史次爲《王會篇》;今蠻夷入朝,如元深冠服不同,可寫爲《王會圖》。’詔可。” 戎索:戎人之法。索,法。語本《左傳·定公四年》:“啓以夏政,疆以戎索。”注:“大原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故自以戎法。”
〔六五〕天心:天帝之心意。《尚書·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
詩作於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春,時仍在貴州巡撫楊雍建軍幕,年三十三歲。是詩爲初白七古名篇之一,全詩以淋漓酣暢的筆墨叙寫了水西安氏土司或附或叛的歷史,在一附一叛中,突出了邊疆少數民族的是否安定和順,對於祖國和平、安全與統一所具有的重大意義,援古以證今,從而亦點明了今日勞師邊域、平定吴三桂殘部的非常必要。詩歌既從史的角度對開拓和統治邊疆作了經驗總結,同時,亦從現實生活着眼,表現了厭惡戰亂、人心思定的社會要求。繆焕章《雲樵外史詩話》云:“《中山尼》、《水西行》,傷弱息之零落,是隱患之方深,豈得以詩人目之?”由於作者腹笥繁富,熟悉史書,故寫來氣暢詞新,舉重若輕,全無滯澀枯燥之病,洵爲一部有聲有色的西南彝族之詩史。唯因史事豐富,其剪裁取舍亦不無可商之處。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十即云:“初白古詩,微嫌冗長……《水西行》、《五老峯觀海綿歌》、《賜觀侍衛殺虎》、《樓敬思平蠻歌》等作,雖氣力沛然有餘,究須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