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銅炮歌〔一〕
荆州城頭古銅炮〔二〕 ,洪武元年戊申造。土花剥蝕鏽微生〔三〕 ,首尾摚撐任顛倒〔四〕 。憶時僞漢方縱横〔五〕 ,虎視江東勢輕剽〔六〕 。旄鉞鄱陽一戰收〔七〕 ,割耳淋灕行告廟〔八〕 。荆湘指顧入圖版〔九〕 ,駕幸武昌懾苗僚〔一〇〕 。遂令守土頒火器,何異分藩鎮險要〔一一〕 。邪許聲中走百夫〔一二〕 ,巨材作架牛皮冒〔一三〕 。二百餘年烽燧冷〔一四〕 ,講武承平背時好〔一五〕 。何來寇賊忽披猖〔一六〕 ,將士倉皇棄牙纛〔一七〕 。可憐櫜鞬等無用〔一八〕 ,下策火攻恃騰趠〔一九〕 。底貢初曾致島夷〔二〇〕 ,後來特賜紅夷號〔二一〕 。豈知將軍竟負國〔二二〕 ,俯視焦原縱群盜〔二三〕 。彼非吾産且勿論,爾獨胡爲亦忘報?萇弘碧血釁未足〔二四〕 ,鴟夷懸目慘無告〔二五〕 。嬴顛劉蹶誰惜之〔二六〕 ?去者自悲來自笑。而今西南又轉戰,形制雖存力難效。我來見汝荆棘中〔二七〕 ,並與江山作憑弔。金狄摩挲總淚流〔二八〕 ,有情争忍長登眺〔二九〕 !
〔一〕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號(一三六八—一三九八)。
〔二〕荆州:府名。詳前《從監利至荆州途中作》詩注〔一〕。
〔三〕土花:金屬器具長期爲泥土侵蝕暈變之痕跡。宋梅堯臣《古鑒》詩:“古鑑得荒塚,土花全未磨。” 鏽微:清翁方綱批曰:“舊本作‘鏽微’,不知誰改‘微鏽’,却改得是。”
〔四〕摚(chēng)撐:撑拄;支撑。《説文》:“摚,拄也。”
〔五〕僞漢:謂元末起事形成三大武裝割據勢力之一的陳友諒(一三二〇—一三六三)。友諒出身漁家,曾爲縣吏,後參加徐壽輝領導之紅巾軍。《明史·陳友諒傳》:“未幾,壽輝遽發漢陽,次江州。江州,友諒治所也,伏兵郭外,迎壽輝入,即閉城門,悉殺其所部。即江州爲都,奉壽輝以居,而自稱漢王。……壽輝既死,以采石五通廟爲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
〔六〕虎視:如虎之雄視,意謂有伺機攫取吞併之心。《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輕剽:輕捷强悍。《三國志·吴志·駱統傳》:“輕剽者則迸入險阻,黨就群惡。”按:據《明史·陳友諒傳》:“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既僭號,盡有江西、湖廣之地,恃其兵强,欲東取應天。”
〔七〕旄鉞(máo yuè):白旄與黄鉞,借指軍權。《書·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蔡沈集傳:“鉞,斧也,以黄金爲飾。……旄,軍中指麾,白則見遠。” 鄱陽一戰:據《明史·陳友諒傳》:元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朱元璋攻占江州,陳友諒退都武昌,“忿疆土日蹙,乃大治樓船數百艘,皆高數丈,載家屬百官,盡鋭攻南昌,飛梯衝車,百道並進。太祖從子文正及鄧愈堅守,三月不能下,太祖自將救之。友諒聞太祖至,撤圍,東出鄱陽湖,遇於康郎山。友諒集巨艦,連鎖爲陣,太祖兵不能禦攻,連戰三日,幾殆。已,東北風起,乃縱火焚友諒舟,其弟友仁等皆燒死。……久之乏食,突圍出湖口。諸將自上流邀擊之,大戰涇江口。漢軍且鬭且走,日暮猶不解。友諒從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撝,驟中流矢,貫睛及顱死。軍大潰,太子善兒被執。”
〔八〕割耳:古時作戰,割取敵人左耳以獻,論功行賞,或以此祭告祖廟。《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毛傳:“馘,所格者之左耳。” 告廟:祭告祖廟。《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勳焉,禮也。”
〔九〕荆湘:謂湖北、湖南沿長江兩岸之大部分地區。《明史·太祖本紀》:“(至正)二十四年八月,(徐)達徇荆、湘諸路。九月甲申,下江陵,夷陵、潭、歸皆降。”
〔一〇〕駕幸武昌:《明史·太祖本紀》:“(至正)二十四年二月乙未,(太祖)復自將征武昌,(友諒子)陳理降,漢、沔、荆、岳皆下。” 苗僚:均少數民族名。苗,亦稱“三苗”、“有苗”、“苗子”,分佈於今貴州、雲南、四川、湖南、廣西、廣東等地。僚,魏晉後對分佈於今川、陝、黔、桂、湘、粤等地少數民族之泛稱。
〔一一〕分藩:舊時帝王將子弟分封各地以作爲中央王朝之屏藩。此二句言將火器頒發給各地駐將,猶如古代分藩時賜以鎮國寶器。
〔一二〕邪許(hǔ):勞作時衆人所發出的呼喊聲。《淮南子·道應篇》:“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百夫:泛指多人。《詩·秦風·黄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
〔一三〕冒:覆盖。
〔一四〕烽燧:古代邊防報警時白天放烟叫“烽”,夜間舉火稱“燧”。《墨子·號令》:“與城上烽燧相望。晝則舉烽,夜則舉火。”此謂戰争。
〔一五〕承平:治平相承。《漢書·食貨志》:“今累世承平。”
〔一六〕寇賊:謂倭寇。終明之世,其患亦深。 披猖:猖獗;猖狂。唐韓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詩:“紛紛百家起,詭怪相披猖。”
〔一七〕牙纛(dào):猶牙旗。纛,軍隊或儀仗所用大旗。清吴偉業《思陵長公主挽詩》詩:“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當。”
〔一八〕櫜(gāo)鞬:藏箭和弓的器具。《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注:“櫜以受箭,鞬以受弓。”後因以泛指武將裝束。此謂弓箭等一般性武器。
〔一九〕下策火攻:《世説新語·雅量》:“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此借用成語。 騰趠:跳騰。此謂炮彈飛行之狀。
〔二〇〕底貢:進貢。《書·禹貢》:“惟箘、簵、楛,三邦底貢,厥名。” 島夷:舊時對外洋土著或航海者的通稱,此指荷蘭商人。
〔二一〕紅夷:荷蘭大炮。《明史·兵志》四:“萬曆中……大西洋船至,復得巨炮,曰紅夷。長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數十里。天啓中,錫以大將軍號,遣官祀之。”
〔二二〕將軍:將軍炮。參見前注。
〔二三〕焦原:乾旱的土地。
〔二四〕萇弘碧血:謂忠臣烈士之血。《莊子·外物篇》:“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爲碧。”萇弘,周敬王時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後死於内訌。《左傳·哀公三年》:“劉氏、范氏世爲昏姻,萇弘事劉文公,故周與范氏。趙鞅以爲討,六月癸卯,周人殺萇弘。” 釁:血祭。
〔二五〕鴟夷懸目:謂烈士殉國。典出《史記·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踐率其衆以朝吴,原獻遺之,吴王喜。唯子胥懼,曰:‘是棄吴也。’諫曰:‘越在腹心,今得志於齊,猶石田,無所用。且《盤庚之誥》有顛越勿遺,商之以興。’吴王不聽,使子胥於齊,子胥屬其子於齊鮑氏,還報吴王。吴王聞之,大怒,賜子胥屬鏤之劍以死。將死,曰:‘樹吾墓上以梓,令可爲器。抉吾眼置之吴東門,以觀越之滅吴也。’”鴟夷,革囊。《史記·伍子胥列傳》:“吴王聞之大怒,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因借指伍子胥。
〔二六〕嬴顛劉蹶:謂政權傾覆更替。秦爲嬴姓,漢爲劉姓,後遂以嬴劉指稱秦漢王朝。
〔二七〕“我來”句:《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宫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荆棘中耳!’”
〔二八〕金狄:銅鑄人像。此喻指銅炮。漢張衡《西京賦》:“高門有閌,列坐金狄。”李善注:“金狄,金人也。”
〔二九〕争:怎。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二:“争,俗云‘怎’。方言‘如何’也。”
詩作於康熙十八年初冬,時赴貴州巡撫楊雍建軍幕,途經荆州。千里從軍伊始,“荆州城頭古銅炮”引起了詩人的關注與思考。全詩約分四個層次:起首四句正面入題,寫古銅炮之現狀;“憶時僞漢方縱横”以下十二句,叙古銅炮之由來;“何來寇賊忽披猖”以下十四句,述古銅炮之歷史;“而今西南又轉戰”以下六句回扣詩題,抒發懷古傷今之感慨。詩中對古銅炮本爲禦敵鎮險而設,結果却屢屢未能奏效而致“萇弘碧血”、“鴟夷懸目”,深感悲哀沉痛。全詩雄肆閎博,辭如跳丸脱手,“洋洋灑灑,詩意兼工”(清由雲龍《定厂詩話》)。清查奕照評曰:“紅夷炮名,借題發揮,慷慨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