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詩二首上蘇子瞻 〔一〕

江梅有佳實 〔二〕 ,託根桃李場 〔三〕 ,桃李終不言,朝露借恩光 〔四〕 。孤芳忌皎潔 〔五〕 ,冰雪空自香 〔六〕 ,古來和鼎實,此物升廟廊 〔七〕 。歲月坐成晚 〔八〕 ,煙雨青已黄 〔九〕 ,得升桃李盤 〔一〇〕 ,以遠初見嘗 〔一一〕 。終然不可口,擲置官道傍 〔一二〕 ,但使本根在,棄捐果何傷?

青松出澗壑,十里聞風聲 〔一三〕 。上有百尺絲,下有千歲苓 〔一四〕 。自性得久要,爲人制頽齡 〔一五〕 。小草有遠志 〔一六〕 ,相依在平生。醫和不並世,深根且固蒂 〔一七〕 ,人言可醫國,何用太蚤計 〔一八〕 ?大小材則殊,氣味固相似 〔一九〕

〔一〕 作於元豐元年,時蘇軾知徐州。寄詩同時,山谷又有《上蘇子瞻書》一首,盛贊東坡之學問人品,表達了師事之願。東坡有報章及和詩,稱山谷“超逸絶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游”,並謂“《古風》二首,託物引類,真得古詩人之風”。後洪炎爲其編集詩文,題爲《退聽堂録》。洪炎序云:“凡詩斷自‘退聽’始,‘退聽’以前蓋不復取,獨取《古風》二篇冠詩之首,以見魯直受知於蘇公,有所自也。”

〔二〕 江梅:《羣書通要》庚一釋云:“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脚梅。凡山間水濱、荒寒迥絶之處,皆此本也。”

〔三〕 託根:《文選》趙至《與嵇茂齊書》:“北土之性,難以託根。”桃李場:桃李園。

〔四〕 桃李二句:言江梅爲桃李所忌。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爲言?”此處桃李喻羣小,朝露喻君王之恩。借:假借,賜予。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顔色。”此句謂東坡雖見疾於羣小,然獨受君王之眷顧。邵博《邵氏聞見後録》卷二十載東坡嘗蒙宣仁太后召見,太后問何以官至翰林學士,東坡所答皆不中其意,太后曰:“久欲令學士知此,是神宗皇帝之意。帝飲食停匕箸,看文字,宫人私相語:‘必蘇軾之作。’帝每曰:‘奇才,奇才!’但未及進用學士,上僊耳。”

〔五〕 孤芳句:《文選》顔延年《祭屈原文》:“物忌堅芳,人諱明潔。”韓愈《孟生詩》:“異質忌處羣,孤芳難寄林。誰憐松桂性,競愛桃李陰。”此處隱含規勸,亦即《楚辭·漁父》所云“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之意。

〔六〕 冰雪句:言梅花冰清玉潔,空有幽香。陳蘇子卿《梅花落》:“中庭一樹梅,寒多葉未開。祇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七〕 古來二句:《尚書·説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殷高宗武丁得傅説爲相,並喻爲調味之鹽梅,後因以調和鼎鼐作宰相治國的代稱。廟廊:朝廷。

〔八〕 歲月句:《古詩十九首》:“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坐:猶寖,漸漸地。

〔九〕 煙雨句:言梅子在煙雨中由青轉黄。

〔一〇〕 桃李盤:盛桃李進用之盤。韓愈《李花》:“冰盤夏薦碧實脆。”

〔一一〕 以遠句:《韓詩外傳》卷二:田饒謂魯哀公曰:“夫黄鵠一舉千里,止君園池,食君魚鼈,啄君黍粱,無此五德者,君猶貴之者何也?以其所從來者遠也。”此用喻東坡由川入京,登第入仕。

〔一二〕 終然二句:喻東坡終於不被重用,於熙寧四年出任杭州通判,後知密、徐二州。

〔一三〕 青松二句:左思《詠史》:“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此言東坡以高材而沉淪下僚,若青松之在澗壑,然美名遠播,如松風聞於十里之外。

〔一四〕 百尺絲:指菟絲,一種纏繞寄生之草,然附於松者非菟絲,而應是女蘿。千歲苓:指生長多年的茯苓,一種多生於松根處的菌類植物。《淮南子·説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此喻東坡的追隨者甚衆。

〔一五〕 久要:《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此處用作久遠之意。《政和證類本草》卷十二引陶隱居言:“(茯苓)爲藥無朽蛀,嘗掘地得昔人所埋一塊,計應三十許年,而色理無異。”制頽齡:猶延緩衰老。陶淵明《九日閑居》:“菊爲制頽齡。”二句謂茯苓於己能久持本性,爲人可延年益壽。《史記·龜策列傳》:“所謂伏靈者,在兔絲之下……千歲松根也,食之不死。”伏靈,即茯苓。

〔一六〕 小草句:《博物志·藥物》:“遠志,苗曰小草,根曰遠志。”《世説新語·排調》:“有人餉桓公(温)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安):‘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爲遠志,出則爲小草。’”此處一語雙關,謂菟絲志不在小,與松相依,所託高遠。

〔一七〕 醫和:春秋時名醫。並世:同世。深根、固蒂:出《老子》。二句謂世無名醫,小草不爲人識,故宜深自韜晦。

〔一八〕 人言二句:《國語·晉語》:“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才高而可醫國,雖一時不爲世用,也無需汲汲仕進,早爲之計。蚤:通早。

〔一九〕 大小二句:言東坡與己才有大小,然意氣相投。唐鄭處誨《明皇雜録》載高力士詠薺詩:“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終不改。”氣味:此指情調、意趣,參見《發贛上寄余洪範》注〔三〕1

【評箋】 吴喬《圍爐詩話》卷五:山谷古詩,若盡如上子瞻二篇,將以漢人待之,其他祇是唐人之殘山剩水耳。

陳衍《宋詩精華録》卷二:兩首轉處皆心苦分明,餘則比體老法也。

(第一首)此句言亦出求仕也。轉處言失時而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