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 〔一〕
枯木嵌空微暗淡 〔二〕 ,古器雖在無古絃 〔三〕 。袖中政有南風手 〔四〕 ,誰爲聽之誰爲傳 〔五〕 ?風流豈落正始後 〔六〕 ,甲子不數義熙前 〔七〕 。一軒黄菊平生事,無酒令人意缺然 〔八〕 。
〔一〕 山谷於神宗熙寧五年除北京(今河北省大名縣)國子監教授。此詩作於熙寧八年北京大名府。其時另有《招子高二十二韻兼簡常甫世弼》詩,《外集詩注》云:“此詩言三子者舉進士不中選,謝治《易》,崔習《書》,王習《詩》,不爲不至,而譬之於博,有勝負也。”詩云:“我行向厭次(棣州),夏扇日在摇……駕言聊攝(博州)歸,飛霜曉封條。”詩人身爲學官,爲考試事自夏至冬,往來各地。
〔二〕 枯木:指琴。嵌空:凹陷有空穴,引申爲玲瓏剔透貌。杜甫《鐵堂峽》:“修纖無垠竹,嵌空太始雪。”
〔三〕 古器句:《晉書·陶潛傳》:“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絃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
〔四〕 政:通“正”。南風:《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孔子家語》載其詞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史記·樂書》:“故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驩心,故天下治也。”此即用其意。一説此歌爲偽作。
〔五〕 誰爲句: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諺曰:‘誰爲爲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爲知己者用,女爲説己者容。”以上二句言陶淵明有賦《南風》之才,却生當亂世而無人知遇。
〔六〕 風流句:化用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氣岸遥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句。正始:三國魏齊王曹芳年號。此指這一時期内出現的一批極有才華的詩人。《文心雕龍·明詩》:“乃正始明道,詩雜仙心。……唯嵇(康)志清峻,阮(籍)旨遥深,故能標焉。”嵇阮之外,另有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等人,相與友善,遊於竹林,時稱“竹林七賢”,均以風流倜儻聞名於世。
〔七〕 甲子句:沈約《宋書·隱逸傳》:陶淵明“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宋武帝)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義熙,東晉安帝年號;永初,宋武帝年號。《南史》本傳仍之。《文選》卷二十六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作》詩劉良注:“潛詩晉所作者皆題年號,入宋所作者但題甲子而已。意者恥事二姓,故以異之。”顔真卿《栗里詩》:“嗚呼陶淵明,奕葉爲晉臣。自以公相後,每懷宗國屯。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秦觀《王儉論》:“宋初受命,陶潛自以祖侃晉世宰輔,恥復屈身,投劾而歸,躬耕於潯陽之野。其所著書,自義熙以前,題晉年號,永初以後,但稱甲子而已。”而宋治平間僧人思悦曾駁此説。此事歷來辯説紛紜,見附録。山谷於此僅沿舊説而已。
〔八〕 一軒二句:陶淵明《九日閑居》詩序:“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詩云:“世短意恒多,斯人樂久生。……酒能祛百慮,菊爲制頽齡。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塵爵恥虚罍,寒華徒自榮。”又《宋書》本傳:“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軒:堂之前沿,外周以欄,或稱迴廊。缺然:欠缺,缺憾。《莊子·逍遥遊》:“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評箋】 袁昶《山谷外集詩注評點》:以枯淡語吸取神髓,調謇吃而意渾圓,如書家北宗,以側鋒用抽掣翻絞法取平直體勢。
【附録】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録《陶淵明集》思悦之論:“思悦考淵明之詩,有以題甲子者,始庚子,距丙辰,凡十七年間只九首耳,皆晉安帝時所作也。中有《乙巳歲三月爲建威參軍使節(此字衍)都經前(當爲錢)溪作》,此年秋乃爲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即解印綬,賦《歸去來兮辭》。後一十六年庚申,晉禪宋,恭帝元熙二年也。蕭德施《淵明傳》曰:‘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於淵明出處,得其實矣。寧容晉未禪宋前二十年,輒恥事二姓,所作詩但題甲子而自取異哉!矧詩中又無有標晉年號者,其所題甲子,蓋偶記一事耳。後人類而次之,亦非淵明之意也。”(清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卷三亦録此文,文字稍異)贊同思悦説者有宋·曾季貍《艇齋詩話》、元吴師道《吴禮部詩話》等。清傅占衡《永初甲子辯》(《湘帆堂集》卷十一)論之甚詳,今録之:“《文選》陶詩《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作》題下注云(略),《選》中陶詩有歲月者獨此,故以是説註之,以應史文。按辛丑是晉隆安五年,與皆題年號之説適相違背,此註與史傳皆妄也。予因就考陶集有《遊斜川》詩,其序云辛丑正月五日,正是年也。《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規林》,則先是隆安四年也。《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又《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則後此晉元興二年也,《乙巳歲三月爲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則安帝反正義熙元年也,《歸去來辭》亦乙巳歲十一月也,《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則義熙四年、五年、六年也。《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義熙十二年也。陶詩中凡題甲子者十,皆是晉年。最後丙辰,安帝尚在,瑯琊未立,雖知裕篡代形成,何得先棄司馬家年號而豫題甲子者乎?自沈約、李延壽並爲此説,唐顔魯公《醉石詩》亦云:‘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蓋始以集考之,謂庚子以后,不復題年矣;不知陶公之節,出處大定,豈在區區乎?”
另一種意見認爲“甲子”之説雖與史實不合,但也有若干合理因素。宋吴仁杰《陶靖節先生年譜》云:“嘗考集中諸文,義熙已前書晉氏年號者,如《桃花源詩》序云‘晉太元中’,又《祭程氏妹文》云‘維晉義熙三年’是也。至《游斜川》詩序,在宋永初二年作,則但稱辛酉歲(按此序一作辛丑);《自祭文》在元嘉四年作,則但稱‘歲惟丁卯’。史氏之言,亦不誣矣。然其《祭從弟敬遠文》在義熙中,亦止云‘歲在辛亥’。要之,集中詩文於晉年號或書或否固不一,概卒無一字稱宋永初以來年號者,此史氏所以著之也。……詳味先生出處大節,當桓靈寶僭竊位號,與劉氏創業之初,未嘗一日出仕,而眷眷本朝之意,自見於詩文者多矣。……淵明忠義如此,今人或謂淵明所題甲子,不必皆義熙後,此亦豈足論淵明哉!”(吴瞻泰輯《陶詩匯注》)謝枋得(一作蔡采之)《碧湖雜記》則云:“然以余考之,元興二年,桓玄篡位,晉氏不斷如線,得劉裕而始平,改元義熙,自此天下大權盡歸劉裕。淵明賦《歸去來辭》,實義熙元年也,至十四年,劉公爲相國,恭帝即位,改元元熙;至二年庚申,禪於宋。觀恭帝之言曰:‘桓玄之時,晉氏已亡,天下重爲劉公所延,將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詳味此言,則劉氏自庚子得政至庚申革命,凡二十年。淵明自庚子以後題甲子者,蓋逆知末流必至於此,忠之至,義之盡也。思悦、裘父(曾季貍),殆不足以知之。”
朱自清《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排比衆説,立論公允。朱氏認爲“甲子”之説殊爲無據,殆是沈約恣臆之談,然亦非無根之談。吴譜指出淵明無一字稱宋之年號,實爲有見。“然此不書者,有意耶?無意耶?以《述酒》詩徵之,或不爲偶然。”朱氏且據王應麟《困學紀聞》二之説,指出此説之本。《後漢書·陳寵傳》載曾祖父陳咸不願依附王莽,辭官歸里,“猶用漢家‘祖’‘臘’。人問其故,咸曰:‘我先人豈知王氏“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