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崇德君鼓琴 〔一〕
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斂袂撫孤桐 〔二〕 。古人已矣古樂在 〔三〕 ,髣髴雅頌之遺風 〔四〕 。妙手不易得 〔五〕 ,善聽良獨難 〔六〕 ,猶如優曇華,時一出世間 〔七〕 。兩忘琴意與己意,迺似不著十指彈 〔八〕 。禪心默默三淵静 〔九〕 ,幽谷清風淡相應。絲聲誰道不如竹 〔一〇〕 ?我已忘言得真性 〔一一〕 。罷琴窗外月沈江 〔一二〕 ,萬籟俱空七絃定 〔一三〕 。
〔一〕 熙寧四年作。崇德君:山谷姨母,稱李夫人,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米芾《畫史》:“朝議大夫王之才妻,南昌縣君,李尚書公擇之妹,能臨松竹木石畫,見本即爲之,難卒辨。”
〔二〕 大家(gū):原指東漢才女班昭。《後漢書·列女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學高才,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臧書閣踵而成之。帝數召入宫,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後常用作對婦女的敬稱。斂袂:整理衣袖,以示恭敬。撫孤桐:彈琴。《尚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嶧陽孤桐。”《傳》:“孤,特也。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嶧山又名鄒山,在今山東鄒縣東南;一説爲今江蘇邳縣西南之葛嶧山,又名嶧陽山。傳説二地均産桐,宜製琴。桓譚《新論·琴道》:“昔神農氏繼宓羲而王天下……於是始削桐爲琴,繩絲爲絃。”
〔三〕 已矣:完了,逝去了。杜甫《石壕吏》:“死者長已矣。”古樂:指雅樂,有别於民間俗樂。《孟子·梁惠王》:(孟子)曰:“今之樂,由(猶)古之樂也。”《禮記·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我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四〕 雅頌:原是《詩經》的兩個部分,“六義”中的二義,後用以指雅樂。《禮記·樂記》:“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
〔五〕 妙手:技藝高超者。《藝文類聚》七四晉蔡洪《圍棋賦》:“命班、倕之妙手。”又高適《畫馬篇》:“感兹絶代稱妙手。”
〔六〕 善聽句:用曹植《怨歌行》:“爲君既不易,爲臣良獨難”句律。又兼用劉勰“知音其難哉”之意(《文心雕龍·知音》)。
〔七〕 猶如二句:《法華經》:“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説之,如優曇鉢花,時一現耳。”優曇華,即優曇鉢花,梵語音譯,無花果樹的一種,義譯爲瑞應,或作祥瑞花。
〔八〕 兩忘二句:《莊子·大宗師》:“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又《外物》:“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白居易《詔下》:“我心與世兩相忘。”此謂演奏出神入化,使人物我兩忘。
〔九〕 禪心默默:佛教修行所追求達到的一種境界。東晉道安《合放光光贊略解序》:“真際者,無所著也。泊然不動,湛爾玄齊,無爲也,無不爲也。萬法有爲而此法淵默。”三淵:用《莊子·應帝王》語:“鯢桓之審爲淵,止水之審爲淵,流水之審爲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審,瀋之省字,假爲沈,深意;淵,謂道之静深不測。静:《莊子·天道》:“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静也。水静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静猶明,而况精神!聖人之心静乎!”此句謂演奏者藝事神妙全出於深静玄默的心境。
〔一〇〕 絲聲:指絃樂之音。竹:指管樂。《世説新語·識鑒》注引《孟嘉别傳》:“(桓温)又問:‘聽伎,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漸近自然。’”此反其意而言之。
〔一一〕 忘言:《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又《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此寫己陶醉樂中;得其真意而難以言傳。
〔一二〕 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罷琴惆悵月照席。”
〔一三〕 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七絃:指琴。《風俗通義》第六《琴》:“今琴長四尺五寸,法四時五行也。七絃者,法七星也。”
【評箋】 袁昶《山谷外集詩注評點》:賦物述情以筆先筆後攝取神魄爲佳,無呆砌題面者……此章首尾皆不使一直筆,亦詩家秘密法也。
清黄爵滋《讀山谷詩集》:“兩忘”二語善談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