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流民嘆 〔一〕

朔方頻年無好雨 〔二〕 ,五種不入虚春秋 〔三〕 。邇來后土中夜震 〔四〕 ,有似巨鼇復戴三山遊 〔五〕 。傾牆摧棟壓老弱,寃聲未定隨洪流。地文劃劙水觱沸 〔六〕 ,十户八九生魚頭 〔七〕 。稍聞澶淵渡河日數萬 〔八〕 ,河北不知虚幾州。纍纍襁負襄葉間 〔九〕 ,問舍無所耕無牛 〔一〇〕 。初來猶自得曠土 〔一一〕 ,嗟爾後至將何怙 〔一二〕 ?刺史守令真分憂 〔一三〕 ,明詔哀痛如父母 〔一四〕 。廟堂已用伊周徒 〔一五〕 ,何時眼前見安堵 〔一六〕 ?疎遠之謀未易陳,市上三言或成虎 〔一七〕 。禍災流行固無時 〔一八〕 ,堯湯水旱人不知 〔一九〕 。桓侯之疾初無證,扁鵲入秦始治病 〔二〇〕 。投膠盈掬俟河清 〔二一〕 ,一簞豈能續民命 〔二二〕 ?雖然猶願及此春,略講周公十二政 〔二三〕 。風生羣口方出奇 〔二四〕 ,老生常談幸聽之 〔二五〕

〔一〕 作於熙寧二年,時在葉縣。熙寧元年秋冬,河朔及京師連續地震,震後洪水泛濫,災民紛紛渡河而南。《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熙寧元年八月,司馬光奏曰:“今河決之外,加以地震,官府民居蕩焉。糞壤繼以霖雨,倉廩腐朽,軍食且乏,何暇及民!冬夏之交,民必大困。”此詩蓋爲當年災情之實録。

〔二〕 朔方:《尚書·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史記·五帝本紀》則作“申命和叔居北方”,此泛指北方。

〔三〕 五種:即五種穀物。《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其澤藪曰昭餘祁……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擾,其穀宜五種。”鄭玄注:“五種:黍、稷、菽、麥、稻也。”古恒山在今河北曲陽西北,昭餘祁故跡在今山西平遥西南。當時河北連年乾旱、顆粒無收,熙寧之初又連續地震,故“宜五種”之地今却“五種不入”。此處既寫實,又用典,十分精切。虚春秋:虚度春秋。

〔四〕 邇來:近來。后土:指大地,《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此句寫地震。《續通鑑長編拾補》熙寧元年七月注引《十朝綱要·宋史本紀》:“甲申京師地震,乙酉又震,辛卯以河朔地大震……八月壬寅京師地震,甲辰又震,九月戊子莫州地震,有聲如雷,十一月乙未,京師及莫州地震,癸卯瀛州地大震。”

〔五〕 此句形容地震時地動山摇之狀。古代神話謂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無底深谷,中有五山,互不相連,隨波上下往還。天帝命禺彊使巨鼇十五,更迭舉首而戴之,五山始峙。見屈原《天問》及《列子·湯問》。此以“三山”代“五山”,又兼用“三神山”事。《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又王嘉《拾遺記》:“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六〕 地文:地上裂紋。劃劙(lí)割裂。韓愈《潮州祭神文》:“劃劙雲陰,卷月日也。”觱(bì)沸:泉水湧出貌。《詩·小雅·采菽》:“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又梁元帝《玄覽賦》:“井觱沸而 蟺。”

〔七〕 生魚頭:盧仝《月蝕詩》:“憶昔堯爲天,十日燒九州……堯心增百憂,帝見堯心憂,勃然發怒決洪流,……但見萬國赤子 生魚頭。”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亦用此語。此句寫百姓爲洪水所困。

〔八〕 澶淵:原爲古湖泊名,故址在今河南濮陽西,又名繁淵,見《水經注》卷五。後又指澶州,州即以澶淵得名。北宋時,與地震之莫州、瀛州同屬河北東路,見《元豐九域志》卷二。宋真宗景德元年,宋遼“澶淵之盟”即訂於此。

〔九〕 纍纍:接連不斷。襁負:用襁褓背負,襁褓爲背小兒的背帶和布兜。《論語·子路》:“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襄葉間:襄城、葉縣一帶,二地均屬汝州。史容《外集詩注》引《實録》:“熙寧二年正月,判汝州富弼言:‘唐、鄧、襄、汝,地廣不耕,河北流民,至者日衆,若盡給以閑田,使獲生養,實兩得其便。’”可參見。

〔一〇〕 問舍:《三國志·陳登傳》載劉備言許氾“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此用其字面,寫災民流離失所。

〔一一〕 初來句:韓愈《桃源圖》:“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因用《桃源圖》之句式而又兼及陶淵明《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之意,足見山谷詩心深細。

〔一二〕 何怙:依靠什麽。《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怙,依賴。此言後來者將無以爲生。

〔一三〕 刺史:州郡行政長官。守令:指太守縣令等地方官。分憂: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志之曰:‘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官良吏之目。’”

〔一四〕 明詔句:《漢書·西域傳》:漢武帝連年征戰,海内空虚,乃下詔曰:“乃者貳師(將軍李廣利)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此句寫皇帝下詔拯災,表示哀痛。杜甫《收京三首》之二:“忽聞哀痛詔,又下聖明朝。”

〔一五〕 廟堂:指朝廷。伊周徒:指伊尹、周公一類主持國政的大臣。伊尹,名摯,原爲奴隸,後佐湯伐桀,被尊爲阿衡(宰相)。周公,姬旦文王子,武王死後攝政,輔佐成王。此指王安石在熙寧二年拜相,實行新法。按王安石在此期間,已隱然以伊、周自居,事見《宋史紀事本末》卷三七及其《謝除史館表》。

〔一六〕 安堵:安居。《史記·田單傳》:“願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此指安居之室。詩人在此語含諷刺。

〔一七〕 市上句:見《思親汝州作》註〔六〕

〔一八〕 禍災句:《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

〔一九〕 堯湯句:《漢書·食貨志》:“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二〇〕 桓侯二句:據《韓非子·喻老》,扁鵲見蔡桓公,言其有病,欲治之,桓公以爲無病而拒之,如是者三次,其病由腠理而入肌膚,入腸胃。第四次“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因其病已至骨髓,無可藥救。“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此即言治國如治病,“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聖人蚤(早)從事焉。”證:徵兆。

〔二一〕 投膠句:《抱朴子·外篇》卷一《嘉遁》:“寸膠不能治黄河之濁,尺水不能却蕭丘之熱。”又《古詩·客從遠方來》:“以膠投漆中。”盈掬:滿捧;掬,用雙手捧取。杜甫《佳人》:“采柏動盈掬。”俟河清:見《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杜預註:“逸詩也。言人壽促而河清遲。”

〔二二〕 一簞句:《孟子·告子上》:“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簞,盛飯之竹器;一簞,極言食少。續:延續。《韓詩外傳》卷二:“君子謀之則爲國用。故動則安百姓,議則延民命。”

〔二三〕 略講句:《周禮·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相傳周朝禮樂制度皆爲周公所作,故云“周公十二政”。詩意謂賑濟救災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然趁今春抓緊賑濟,猶能補救於萬一。

〔二四〕 風生句:《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此指言論。出奇:指提出各種新奇的建議,與下文“老生常談”相對。

〔二五〕 老生句:《世説新語·規箴》:“何晏、鄧颺令管輅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輅稱引古義,深以戒之。颺曰:‘此老生之常談。’”二句似暗指賑災問題上當時與變法派的争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