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一本书·北京漫游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游小西天记

[明]周忱

石经山,又名白带山,俗称小西天,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因山中有九个存放佛经石刻的藏经洞,故而得名。这些石经雕刻始于隋末唐初,对佛经校勘和古代书法都具有研究价值。

 

永乐己亥秋,余以事至范阳之怀玉乡。友人张叔豫告余曰:“乡西北山水秀导,有石经洞,为学佛者所居,名曰小西天,盍往游焉。”

越明日,从一仆出独树村,北行四里许,两山对峙,外隘内豁。小溪中出,石峰参差如犬牙,水触石流,潀然有声。沿溪前行十余里,有巨石数十横布水中,蹑之以渡。登平冈而望,四山多离绝之势。峰峦峙立,如书空之笔者,不可胜数。其中一山若火焰,而草树独茂。问诸牧童,知为白带山,而小西天之境在焉。迤逦至山麓,壁立似不可登。徐望之,有磴道,循山之偏脊直上。行者前后顶踵相接,凡三憩息,始及山之半。有石室题曰“义饭厅”。碑志云,唐乾符中,僧藏贲所建,欲俾游者至此不必赍粮也。

由厅前折而东,凿石为道,广不盈尺,横于山腹者一里许。将折而北,则条石为阶,凡九十九级,上至平处,行百余步,复有阶如前,级差少。自其上平折而南,有石堂,东向,方广五丈许,名曰“石经堂”。

堂有几案垆瓶之属,以祀三宝,皆石为之,其上天然如帐顶,下则甃石以平其地。三向之壁,皆嵌以石刻佛经,字体类赵松雪,意必元人所刻。其中有四石柱,柱之上各雕佛像数百,皆为小圆光而饰以金碧。

堂之前向为石扉八扇,可以启闭。外有露台,纵仅八尺,横与堂称,三面为石阑,设石几石床,以为游人之所凭倚。旁有禅房庖湢之所,皆因岩为之,不假人力。

堂之左有石洞二,其右有石洞三,复有二洞在堂之下方,石经版分贮其中。盖隋沙门静琬始以经刻,未成而奄化。唐贞观后,其徒道公等继续成之。至辽统和及金明昌之际,有沙门留公、顺公亦增刻之。前后纳于洞中者通十余卷,石凡七百余条,有石幢记其目甚悉。每洞皆以石为窗棂,用铁固之,纵广不可知,而石本之近窗者,可以窥见。观其字画,则辽金所刻与隋唐自异。其左洞有静琬贞观八年碑记,嵌于门上,大意谓未来世佛法有难,故刻此藏之以为经本。若世有经,愿毋辄开,其用心可谓勤矣。

石洞之北有石池、石井,池广七尺而深半之,井深浅不可测,则皆莹然涵虚,可鉴毛发。井之北十余步,有泉自窦中出,涓涓不绝。又有石为龙王像,民祷雨则祀之。古木苍藤,樛错其上,然阴翳惨澹,不可久居。

由泉窦之南,复扳缘小径,盘屈数十折至山顶,有五石台。台之上皆有白石小浮图,其南二者乃唐金仙公主所建,刻字如新,馀无题识不可考。顶有巨石,后广而前锐,平出于虚空者数尺,相传谓之曝经台。

予至其上,回视四山,则向之特立若事空之笔者,皆隐然在履舄之下,似可垂手抚摩。稍临石之锐处而俯视之,则陡绝万仞,无有底止。但见横云平凝在下,悚然心悸魄循,急趋还石旁以坐。忽有青衣童子,频礼佛,从师至,为余佛歌道舞,群童随之,击鼗鼓,敲檀板,品洞潇以和。音响嘹亮,上彻层汉。予不觉心神飘然,若凭虚御风而出乎尘杂之表。

已而下至堂中,取凉于古柏之阴。顾盼左右,有碑十余通。时倦不能尽读,特观其高大者,则唐元和四年幽州节度使刘济与其僚来游所建。主僧指曰:“有云居寺,亦静琬所创,西偏下五里许可造。”

乃至山麓,渡小溪丛薄间,寺规制已壮,然比旧基差小。墀中有唐时所建石浮图四,皆勒碑其上。其一开元十年助教梁高望书,其一开元十五年太原王大悦书,其建于景云二年者,则甯思道所书,而太极元年建者,则王利贞之书也。然独不著撰文人,岂书者为之欤?予次第读之,爱其字面清奇,皆有虞、褚法。因叹此地由唐末五季沦入契丹,若使宋有其地,则淳化阁本,此数者岂可少哉!幸今遭逢圣明,斯境近在京畿内,而予始幸一睹,亦稀世之遇也。老僧复曰:“后苑中石刻犹多。”遂历榛翳间,见残碑断碣,或立或卧,不知其几,而多贞观、开元时刻。欲穷数日之力以尽阅之,然心惧荒逸旷官之咎,乃舍之而归。

因追忆往岁尝聆馆阁诸公言,天下山川之胜,好之者未必能至,能至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文,今兹山之胜,予既好之而幸得至焉,措乎言之不文。不足以发扬瑰奇之观,幽胜之迹,特记其大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