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惨象
烈日。
焦土。
农田里光秃秃的看不见叶子,密密麻麻全是蝗虫,一片狼藉。
而不远处,则伫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碑。
上面刻了两个大字“汝南”,气势磅礴。
……
谢临怀倒吸一口凉气。
蝗灾!
竟然是古代三大灾害之一的蝗灾!
汝南的地界很大,他俩又驾马跑了半天没到目的地。
受灾的人更是不可计数。
路上见的人都是面黄肌瘦,头发干枯,营养不良。
四处可见新立的坟堆,还有一些暴尸荒野,不知是没来及埋,还是已经没有人去埋了。
谢临怀一路看过来,心口刺痛。
这就是生死由天的古代。
进了城,状况并没有好多少。
四处都是空荡荡的,看不见几个人。
汝南宛若一座死城。
谢临怀也看见了邢风嘴里的主人。
风华正茂,面容里却是掩饰不了的疲惫,束了黄冠,上嵌翡翠,穿着甚是华贵。
看来是个王爷,古代男子只有王爷可以冠上嵌翡翠。
谢临怀学着邢风的礼节。“草民拜见王爷!”
“看来你来这里,适应得挺快。”王爷调侃他。
谢临怀心中一紧,急忙回答“启禀王爷,草民真的不是那个什么穿越的。”
王爷将他从头到尾打量一番,轻笑到:“你的来历,我不追究,只要你解决这里的蝗灾,我可以将你的过去抹平,给你一个新身份。”
说到这他停了一会,目光凌厉。
“当然,鉴于你前面那些人的所作所为,会一直有人看着你。”
“如果失败……你知道后果的。”
……
他还有选择的权利吗?孤身一人来到这。
“好。”
“邢风,带他下去。”
“你有什么合理的需要,找邢风,尽量满足你。”
谢临怀想了想,当下最迫切的,就是了解这个时代。
无知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我需要一些详尽真实的史书地理杂记。”
王爷若有所思,应声了下来,挥手让邢风带他去最好的客房。
不一会,邢风就把许多书送到他房间里,谢临怀粗略地翻看了一些史书杂记。
才发现自己原来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王朝—容国。
容国在这百年来,时常会有大器晚成的天骄,在各个领域翻云覆雨,但也有太多人,仗着自己的能力有恃无恐,为虎作伥,甚至妄想推翻朝廷称帝。
在受到律法惩戒时,有些还会精神崩溃,疯疯癫癫地念叨自己是穿越的,自己是主角,所有人都在冒犯他,冒犯这个世界的“神”。
刚开始人们还当他们疯言疯语,但这样的现象多了以后,官府开始重视起来,严刑拷打这些人,最后得到举国震惊的消息。
他们都是穿越的,他们所在的时代比晋国先进很多很多。
他们自诩绝世聪明,将所有人都看作棋子。
并都有同一个特点,都曾说自己失忆了。
从此以后,容国开始逮捕所有称自己失忆的人,押送上京砍头。
更甚在二十年前,有一个奇女子,她经营的产业遍布全国,四处开设女子学堂,文采斐然,甚至还私训军队。
直到她举兵杀到京城外,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
她变了,变得独断专行,是非不分,奢侈享欲。
当时以她为主的几位贵人当即反水。
他们支持她,是相信她可以给这个国家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看见她可能会为害世人时,他们反水,投降,甘愿伏罪。
晋国经此一役,国力也元气大伤,被诸多邻国虎视眈眈,统治摇摇欲坠。
所以这次蝗灾,才会让早已国库空虚的朝廷束手束脚,无力解决。
如果这次的蝗灾不能顺利解绝,蔓延开来,局势动乱,势必会引起邻国趁虚而入。
到时候朝局不稳,民众必然处于水生火热。
邻国也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吞并容国的好机会,到时将举兵压境。
谢临怀知道这位王爷不惜冒着欺君之罪,将他藏匿下来的缘由了。
第二天,王爷派人将他叫了去。
等到了,才发现是个会客的厅堂,王爷居上座,下首是一个面容衣着奇怪的人,面白而须净,一身艳紫,应该是宦官。
左右各一排穿官服的,绯色靠前,绿色的靠后。
筹光交错,灯火辉煌,丝竹管弦,婉转动人。
外面有人食不果腹,里面却是穷侈极奢。
这样腐败、不解民忧的朝廷,何愁不国库空虚、强敌环伺。
还将这一切怪在二十年前的动乱上,可笑至极!
二十年都休养不过来,足见上面的无能。
“你就是燕王举荐处理这次蝗灾的谋士?”宦官带着一丝轻视的开口。
“就是草民。”
一个伺候人阉人而已,居然在王爷的下首,众官之上。
“看着也不过一介农夫,你能有什么本事?”宦官审视着他。
“庸人而已,依杂家看这事,还是交给陈宣。”
靠,他穿的这具身体是位农夫,风吹日晒,日夜劳作,相貌身形自然上不得堂面,但这样以貌取人真的好吗。
这时他注意到宦官后面确实站着一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面带倨傲。
他只得将目光投向王爷。
他替王爷做事,打他脸不就是打王爷的脸吗?
王爷轻咳,圆场道:“人不可貌相。”
“陈公公既然对陈宣这么自信,那就先让陈宣试试。”
“不行再让谢临怀上。”
陈公公看向燕王,神色略带不悦:“燕王这是不相信杂家?”
这阉人也太嚣张了吧,王爷都敢呛。
“黎民的事,重中之重,还是万无一失的好。”燕王正色回答了陈公,一锤定音。
“王爷放心,这次的蝗灾我已经有应对的办法了。”陈宣拱手自信的说。
呵,蝗灾是古代三大天灾之一,人们几千年都为之苦恼,看你有几斤几两能解决这种千古难题。
谢临怀慢悠悠的回了房间,仔细回忆以往灭蝗的方法,一一记在纸上。
还好他以前比较猎奇,各种小众的书都会翻翻,涉农的书也看过不少。
如果是在看这些惨象之前,他可能只是想活命;但见过黎民的惨状以后,他是真心想解决这次蝗灾,让人们好过一点。
明天还需要出去实地考考察一番,看看这些措施具体怎么实施才更有效。
凡是都要因地制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然不过是象棋斗胜—纸上谈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