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全民阅读与城市文明
全民阅读,作为关乎国民素质提高、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读者出版集团时,发表了关于“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讲话;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连续第8年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其中。可以说,全民阅读已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
深圳是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最早、效果最好、影响力最大的代表性城市,书香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深圳踏上推进“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新征程,被赋予“城市文明典范”的战略定位,正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在此背景下,更加需要进一步发挥全民阅读的典范效应与驱动作用。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文明典范,以阅读先行。全民阅读,可以为深圳持续先行、创新引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一、总结经验推动深圳全民阅读有更大的进展
(一)深圳是中国率先提出并开展“全民阅读”的城市。阅读有着悠久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优良传统。联合国1995年设立世界读书日。1996年,深圳就将市民阅读列入重点文化工作,率先兴建全国首座大型书城,同步举办第七届全国书市,对全市强烈的阅读需求与巨大的购书热情进行持续引导,积极营造读书向学的城市氛围。以此为起点,2000年,深圳进一步开全国之先河,创办大型群众性读书文化活动“深圳读书月”,率先通过规模化、系统化的主题活动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迄今“深圳读书月”已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阅读活动,成为全国全民阅读的“起因”和“品牌”。在全国全民阅读方兴未艾的阶段,深圳走过了先行探索、大声疾呼的艰辛历程。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总结深圳经验,把全民阅读纳入部门重点工作,为此后全民阅读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圳为全国推进“全民阅读”贡献了宝贵经验。深圳在全民阅读领域的一系列“创举”,对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与推广价值。深圳,不仅孕育了全国第一座大型书城、第一个读书节庆,还催生了全国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条例形式的城市法规、第一家阅读联合组织、第一个专事于全民阅读理论研究及成果推广的研究机构,在各个层面打造着全民阅读的“深圳样本”。特别是深圳全民阅读发展过程中探索形成的运作机制,“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二十字经验谈,成为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参照。中央相关部委对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于2009年和2019年两次在深圳组织召开全国全民阅读经验交流会,用深圳案例、深圳经验推进全国全民阅读蓬勃开展。
(三)深圳打造了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阅读名片。深圳在全民阅读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深圳成为迄今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称赞,深圳推广全民阅读已经为世界树立了一个范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深圳先后举办了“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会议”“全球图书会议:数字图书和未来科技”等国际会议,面向全球发出了关于阅读的深圳宣言。此外,深圳还与柏林、爱丁堡、维也纳等国际友城展开了“阅读双城记”的文化交流,发起了国际城际阅读联盟。由此,全民阅读成为深圳在全球文化版图中展现城市风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名片,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架起了新的桥梁。
二、与时俱进推动全民阅读进一步提升水平
(一)树立“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价值观念。全民阅读,是现代文明城市的显著标志。市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深圳作为被中央寄予厚望的“城市文明典范”,人均图书阅读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城市阅读指数在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高居榜首,但相较国际一流城市的阅读指数还存在差距。深入开展全民阅读,进一步倡导“读书为荣 读书为乐”“阅读筑梦 阅读圆梦”“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生活方式和城市风尚,进一步培育“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深圳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将为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添上浓重一笔。
(二)构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民阅读,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切口,离不开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率先建设“图书馆之城”,大力推进“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建设,为实现全民阅读、市民文化权利创造了良好条件。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圳进一步将全民阅读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力争形成书无处不在、阅读无处不在的现代文化服务环境,让文明典范之城每一处角落的公共阅读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上做出先行表率。
(三)发展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现代文化产业。全民阅读,本身即代表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拥有产业化发展的新前景。深圳坚持科技引领与创意引领,以“阅读+”“文化+”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实现多元业态的跨界融合,赋予全民阅读更多内涵与活力。特别是在数字阅读领域,深圳四度获评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数字阅读普及率名列前茅,数字阅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并且内驱力强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随着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深圳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优势和创意设计优势,抢占阅读文化产业发展高地,率先构建与全民阅读公共事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现代文化产业。
三、弘扬传统用好信息技术把全民阅读引向深入
(一)不断深化对读书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中华民族曾领读书之先,是世界上最善于读书的民族之一,有过无数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的深刻论述。宋代朱熹从哲学层面对读书做了精准的探索,认为读书的本质是把圣人已有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朱熹关于读书要明理、明德、明志的“三明”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国外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的论述也有很多,如俄国文豪赫尔岑关于读书的箴言:“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作世界史的宏伟自传。”人们在深刻理解了读书的意义后,便会形成一种有助于推动实践发展的社会共识:读好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传承文明,将前人的成果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去创新。这也是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深刻阐释。
(二)将优秀传统与现代文明紧密融合。宋代大儒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境界,是因为范仲淹、欧阳修两位大家为他种下了很好的读书种子。也正是因为文脉传承,宋代创造了中华文明新的高峰。迈步走向新时代,深圳踏上推进“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新征程,应当通过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更好地传承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在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中获取知识、获取信心,追求真理、追求创新。只有优秀传统与现代文明紧密结合,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充足的资源与充分的动力。在这个维度,我们可以把当下轰轰烈烈开展的“全民阅读”更好地引向纵深。
(三)将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紧密融合。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要重点厘清纸本图书和各式各样的电子书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全民阅读水准,推动阅读水平与阅读效率更进一步提高。要跟踪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样的书;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应当通过精心加工的电子资源来快速地掌握知识本领。一方面,纸本阅读仍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以获取新知识为目的的阅读行为,经历反复琢磨反复品味的过程后,知识获取率比“刷屏”要高30%,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教科书都以纸本为载体。一位出版界的专家曾经说过,出版业是很有韧性的,虽然经历过电影、电视、广播以及现在的互联网等各种各样的冲击,纸本图书有阶段性下降,但是现在又稳定回升,总体上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便于人们快速了解最新动态,一个完全不进行电子阅读、不看提炼加工过的知识信息的人,将大大落后于世界。所以在未来,要与时俱进地用好新技术,同时坚守获取知识的科学规律,将阅读向纵深推进。
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