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清酒深杯待故人
有一个三观极其契合的伙伴是一种什么体验?于我而言大概就是吾居碧山野草无人处,仍有故人追风踏雨来相逢的惊喜与感动吧!
我有一友,甚是要好的那种。其实也算是机缘巧合吧,自高一入学我们便同处一个班级、同住一个宿舍,即使高一下学期分班后依然因为选科相同而被分到同一个班级。但是我们俩性格都比较古怪孤僻,即使高中三年对旁人之事甚少关注,但是倒也都乐得自由随性。因此我们自相识至相知的过程其实并不多顺当。前期我俩相处算是都比较拘谨吧,呃,因为……毕竟都是有点儿小小傲娇还挺自命清高,(其实后来她悄悄跟我说,她从一开始就想跟我交朋友来着)该说不说我俩实是相知狠晚。
我俩初次敞开心扉是在高二的一个夜晚,她无故逃课,当然,其实并没有出校门,所以我主动跟老师提议去找她,“我想我知道她在哪里”……后来我在操场上一个暗无光亮的角落里找到了她,从一开始小心翼翼的靠近,到后来陪着她一起“逃课”。那一次我才知道她因为家庭情况特殊,一直受到身边朋友、老师,甚至是无关人士的特殊照顾,当然,这样的特殊关照无疑给她的生活和心理产生了影响,她并不喜欢别人因为她特殊而对她过于关照,而且有时她也会因为跟爷爷奶奶偶尔的拌嘴甚至考试失利而受到村里一些无关紧要的七大姑八大姨阴阳怪气的“指点劝导”,所以那些无形而又无法避免的压力甚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最终在一个夜晚彻底爆发了,一向老实沉默的她竟然无故逃课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一个小小举动竟然就此改变了我们俩的关系……从那以后我们俩吃饭都在一起,偶尔在夜里一同站在阳台诉说着各自的感叹与悲欢。
后来直到高考前夕,班里桌椅调成了单人单桌,我们俩因为学号挨着而成为了前后桌,许是快要高考了我们好像都不再像以往一样只要一跑到教室里就开始紧张的学习,而是时不时的聊聊天,或者互相打打气。
她:“我还能不能考上好一本啊?”
我:“你当然能,我说你可以你就可以!没有置辩的权利,反对无效!!”
她:“我用一下你的卫生纸呗?”
我:“好啊,一张三块钱!!”
她:“我看了你的答案页姐妹儿!!,咱俩不仅错的题一样,连答题思路都一样!!”
我:“有问题吗?咱俩早就同化了!!”
随后又是一阵哈哈哈哈哈,诸如此类的对话每天几乎都会上演。所以那一段时间里我们变得更加了解彼此,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她一直会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尽管毕业好多天了,我们俩依然每天都保持联系。
一个星期之前她就说要来我们村找我,“手机里聊天哪有面对面聊天自在啊”她总是这么跟我说,直到昨天,她真的是“飘洋过海”来看我了!!!说实话我很是意外,她平时是个妥妥的宅女,没事几乎从不出门,而且她奶奶也管她比较严,从来不许她一个人跑很远,但是我们俩确实离得比较远,她一路上也问了不少路才开着电瓶车来到我家,结果车子还没电了,幸亏她带了充电器,而且离我家也不是很远了,于是我收拾了一下开着三轮的电车去接她了,最后当然是我俩喜重逢……
其实细想来才发觉真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无需过多的言语,无需多么体面的相聚,你风尘仆仆的来,我便无惧风雨去迎,这即是最美的重逢。其实自古皆有子美“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待客之道,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礼仪之邦可非止于此。记得梁实秋先生曾言“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都去接你。”或许当时心里并非有过多感触,现在读来倒有一番别样的韵味。很多时候,所谓书本,不只需要读得懂,亲身经历才是最好的理解。确实是如此,想来以前读《红楼梦》,甚觉乏味难耐,实在不知此等近乎读不通的厚重之书有何可鉴之处,但是现在读来,却是直呼“一部红楼可鉴世间百态!!”说到底其实还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倒也有了些许可与之共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