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汉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节
不能说谎的“鸡”
——“鸡”字解

在甲骨文中,鸡写作“”。分析其结构:左部是“奚”,表示用绳子系或套,也代表“鸡”字的读音;右部是“鸟”,表示“鸡”的类别。由“鸟”和“奚”组成的“鸡”字,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意为用绳套鸟,进行驯养。由此可见,最早的“鸡”是从鸟演变过来的。

早在商代,人们就开始用绳子拴住捕猎的野鸡的脖子进行驯养。实际上,这些野鸡原本是可以飞行的。后来,被人们驯养之后,这些野鸡才逐渐变成不会飞的家禽,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鸡”。

在小篆中,“鸡”字写作“”,与繁体的“雞”字结构相同。如与大篆中的“鸡”字仔细对比,就会发现:“鸟”变成了“隹”。这个“隹”也是鸟。据《说文解字》介绍:“鸡,知时畜也。从隹,奚声。”所谓“知时畜”,就是今天所说的“犬守夜,鸡司晨”,其中的“鸡”就鸣叫报时。在《诗经》中,有“鸡栖于埘”的说法。所谓“鸡栖于埘”,就是“鸡儿回巢栖息”。

关于鸡的起源,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太行山下,有个李家庄。庄里有个奚员外,育有一男一女。儿子已经娶亲,媳妇美丽端庄,还生了一个胖小子。女儿只有10岁,又聪明又漂亮。但她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常常和母亲一起刁难自己的嫂子。有一次,有一个亲友送给奚员外一些鲜桃。奚员外的女儿偷偷地将鲜桃吃完了,却向母亲诬告,谎称是嫂子偷吃的。她母亲听了,便大声责骂儿媳。儿媳气愤至极,便对天发誓:“如果我偷吃了鲜桃,我就马上死去。”女儿见状,也对天发誓:“如果我偷吃了鲜桃,我就不是人。”不料,女儿刚刚发完誓,就立刻向后倒去。她母亲急忙去扶,却只抓到女儿的衣服,人早已不见了。悲伤的母亲抖了抖衣服,发现地上多了一个奇形怪状的蛋来。知道女儿变成了这个蛋,老两口伤心不已。母亲就把这个蛋放在上衣口袋里,从不离身。过了一段时间,从这个蛋里钻出了一个像鸟一样的活物。奚员外觉得这活物很像鸟,这“鸟”字加上自己的“奚”字,不就是“鸡”吗?于是,就称它为“鸡”。这就是“鸡”的起源。

“鸡”字趣释

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代,上古先民就将捕猎的活野鸡用绳子捆住脖子驯养,因为野鸡在没有被人类驯养之前,可以飞相当远,用绳子拴住它后,才慢慢使它成为不会飞的家禽,即今天的鸡。

在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鸡”是一个象形字,字形很像一只公鸡;后来演变为形声字,以“隹”或“鸟”为形旁,以“奚”为声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