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 哈雷彗星
埃德蒙德·哈雷(Edmond Halley,1656—1742)
上图:在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太阳附近之后的1986年3月5日,莫纳克亚(Mauna Kea)天文台拍摄的哈雷彗星底片。下图:1986年3月13日,欧洲空间局乔托号探测器拍摄的哈雷彗星的核心,被气体和尘埃的彗发环绕。
中国观测客星(185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1687年),奥尔特云(1932年),柯伊伯带天体(1992年),海尔-波普大彗星(1997年)
在如同钟表一样规律的太阳系中,彗星通常是偶然的、戏剧性的闯入者。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因为它们的长尾巴把它们叫作扫帚星。牛顿猜测至少有一部分彗星围绕太阳运动,但牛顿没能进一步证明这个假说。
牛顿的想法很快被他的朋友和同事英格兰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埃德蒙德·哈雷继承。哈雷观测到一颗明亮的彗星在1682年出现,之后,利用历史记录和牛顿定律计算它的轨道,哈雷认为同样一颗彗星已经在1531年和1607年出现过。这些间隔大约是76年,所以哈雷预言,这颗彗星将在76年之后也就是1758年再次出现。彗星的确在1758年再次出现,遗憾的是哈雷在有生之年没能等到这一天。为了纪念哈雷的贡献,人们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1835年和1910年,彗星回归期间,人们对它进行了更现代的望远镜和照相研究。1986年,苏联的金星号和欧洲的乔托号飞临哈雷彗星的核心,发现它出奇的小(大约15公里×8公里×8公里),是花生形状,粗粝而多孔,就像一块黑炭,密度大约为0.6克/立方厘米。冰的喷流由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这些气体从彗星表面和内部气化出来,释放尘埃和有机分子从而产生了一条长尾巴。
哈雷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周期彗星。目前,人们已经观测到将近500颗短周期彗星(周期短于200年)。大部分彗星来自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还有一些彗星,包括哈雷彗星在内,可能起源于遥远的奥尔特云的长周期彗星。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在公元前240年—1682年的历史记录中20多颗明亮的彗星实际上都是哈雷彗星。它的下一次回归将出现在2061年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