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6500万年 杀死恐龙的撞击
路易斯·阿尔瓦雷斯(Luis Alvarez。1911—1988)沃特·阿尔瓦雷斯(Walter Alvarez,1940— )
一幅描绘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入地球那一瞬间的艺术概念图,这一事件发生在白垩纪末和第三纪初的地质历史年代之时,大约距今6 500万年。
寒武纪大爆发(公元前5.5亿年),亚利桑那撞击(公元前5万年),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1994年)
直到一对父子—路易斯和沃特·阿尔瓦雷斯—带领的地质队和他们的同事们发现的决定性证据,人们才认识到灾难性大撞击对改变地球气候和生物圈的意义。一颗大型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了6 500万年前恐龙和许多其他物种的灭绝。这一发现的关键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有一个薄薄的沉积地层富含一种稀有元素铱,这一地层的形成时间在白垩纪和第三纪之间的边界上(可简写为K-T边界)。铱是铂系元素中一种通常与铁和矿物质共同出现的元素。在地球形成的时候,地球中大部分的铁元素(推测还有铱元素)都沉入了地幔深处和地核中。因此,在同一时期遍布全球的富含铱的地壳是反常的。阿尔瓦雷斯假设铱元素来自一颗大型小行星,它撞入地球后蒸发,显著改变了地球的气候,令许多动植物物种灭绝。
这次撞击在空气中造成大量扬尘,燃起了大火,浓烟滚滚。浓烟遮蔽了阳光,令全球的气温降低。这次撞击的效果不如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那么严重,依赖阳光和光合作用的物种在K-T边界处大幅度减少,许多其他食肉动物的食物链基础被摧毁。一些物种,诸如哺乳动物和鸟类有能力钻入洞穴以昆虫、腐肉和其他非植物的食物链为生,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当天空重新清澈之后,幸存的物种得以发展到之前不曾有过的地位。
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的观点,只是一个假说,还有待检验。其他地质学和气候的影响,比如海平面的急剧下降,或是火山岩的猛烈喷发(两者同时发生于小行星撞击假设的时间之前),可能也对毁灭那么多物种的环境变化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