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8.箍桶匠

童年时代,家里若有姑姑姐姐要结婚,那必是早早地就准备起嫁妆来。而那时候的嫁妆以木质居多,因此木匠、漆匠与箍桶匠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村子里的箍桶匠了。

记忆中的箍桶匠四十来岁,酱红色的面庞,圆脸高额,浓眉大眼,头发不多,剃得短短的,脑袋边缘还留着些剃刀剃过后的青印,显得很精神。他很爱笑,笑声爽朗,说话也是洪钟一般。小姑姑要出嫁,爷爷就请来了箍桶匠来家里做嫁妆:米桶、水桶、子孙桶、饭桶、桶盘、米斗……要做的还真不少。所以箍桶匠都是带着行李上门的。

我那时候才6、7岁的样子,最喜欢坐在门槛上看箍桶匠做活。他把一片片木匠刨好的木块用铜带箍起来,然后再拿工具敲一敲,紧一紧。他手脚麻利,总是一边干活一边跟我逗趣。

“小孩,叫你猜个谜语呗!”他笑眯眯地瞅着我。我正拿了爷爷的砍刀削竹片,想把它变成一把宝剑。

“好,我要猜。”听了他的话,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木片。

“一只黄松瓶,就一粒米好盛。”我抓抓头皮,没有一点头绪。

“傻丫头,是稻谷,黄的壳,里面就一粒米!”箍桶匠咧嘴大笑,眼角像飞鸟的尾尖。

我这才恍然大悟。然后他又出一个谜语:“湿的藏藏,干的晾晾。猜两种家里常用的物件。”我仍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谜底竟然是“抹布”和“蚊帐”。事后想想倒也挺形象的。当时觉得箍桶匠真像头顶金色光环的金身罗汉,颇有神通。

有时候他还给我讲故事。记得他讲过一个叫《屁眼箭》的故事,听名字有点污,但内容确实有趣,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会笑出声来。我当时曾借着这个故事在小伙伴中炫耀了无数次,树立了威信,被奉为讲故事能手。殊不知我背后的军师竟然是箍桶匠,这大概是谁也料想不到的吧!

做完了姑姑的嫁妆,他又收拾好行李辗转到其他村子。讨生活的手艺人,只能四海为家。一晃数十年过去,我对箍桶匠的印象渐渐淡去,但那份崇拜与亲近却历久弥新。他后来失业了。随着社会发展,嫁妆慢慢地淘汰了木质器具,变成了铝合金和不锈钢的,因此箍桶匠的手艺就无人问津了。他后来曾改行做过补缸匠,也好景不长。再后来我听说他在一家私人企业做了门卫大爷。我几乎能想象他的模样:光秃秃的脑袋,花白的胡子,脸依然红褐色的,却布满了褶子,笑起来依旧爽朗响亮。也许逮着哪个小孩,他又会讲起过去跟我讲过的故事,猜让我猜过的谜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