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米市胡同43号
康有为是广东省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在1882年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时,住进了位于米市胡同43号的南海会馆。康有为此次应试不第,之后数次来京应试,皆住在这里。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其奏折就是在这里起草的。1898年百日维新时期,这里变成了维新爱国人士的荟萃之地,南海会馆也因此目睹了戊戌变法的发起、发展、高潮,也目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因变法失败而流亡海外。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住在南海会馆,不第而归。
1888年,康有为再次到顺天府参加乡试,还是住在南海会馆,并首次上书光绪皇帝,痛陈祖国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但这次他还是没有考中。
1895年,康有为又一次赴京参加会试,再次入住南海会馆七树堂。其时正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康有为坐不住了。3月21日,赴日谈判的李鸿章议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省并赔款二万万两。谈判电报发回北京,被康有为提前打听到了。
由此可知,那时候的清廷疏漏到什么程度,康有为一个没有官职的举人,竟然可以打听到国家的最高机密,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友人”来说,清廷几乎就是透明的。
康有为知道这事后,马上就让自己的学生梁启超到各省举子聚集的地方散布消息,鼓动这些人抵制。他们两人首先把广东举子说动了,同意上折子抵制议和。紧接着,晚清时一直站在风口浪尖出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湖南举子,也随之响应。康有为、梁启超又趁热打铁,去能搭上话的各级官员那里游说鼓动。
各省的举人比起官员来,更年轻一些,也更热血一些,听闻这事之后,群情激奋,连日上奏,奏折堆满了都察院。康有为见大家都很愤慨,就把大伙召集起来一起商议联名上书的事情。
因南海会馆太小,坐不开,会议就在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的松筠庵举行。当时来了很多人,最后同意签名的举人达到一千两百人之多。康有为用一天两夜时间起草了一份万言书,内容包括拒和、迁都、变法三大项,建议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康门弟子梁启超、麦孟华连日抄写多份,传遍京城。4月8日的时候,众举子前去都察院投递,都察院以皇上已在和约上用玺,事情无法挽回为由,拒绝接受上书。
该奏折虽被都察院拒绝,但开始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史称“公车上书”。
此次会试康有为终于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虽然只是七品小官,但康有为做得有滋有味,期间多次上书向光绪皇帝宣扬他的改良思想。
1898年5月29日,恭亲王奕因病去世。光绪皇帝顿时感到头上失去了重压,觉得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仅仅过了十三天,就宣布变法,发布了《明定国是诏》。
《明定国是诏》可以说是戊戌变法的总纲领,要通过维新变法来摆脱国家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这份分量沉重的诏书,其中有很多康有为的心血。在京做官的这几年,康有为给皇帝先后上书六次。尤其是1898年1月29日上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引起了光绪皇帝的特别注意。在这篇奏折中,康有为讲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陷入分裂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之所以面临危亡,就是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
这让光绪皇帝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颁布《明定国是诏》四天之后,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当面听他讲变法之事。这既是康有为毕生第一次见到光绪帝,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光绪帝。这次会面给康有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他后来的岁月里,不论是炫耀自己的辉煌,还是鼓励他那些追随者,他都反复强调这次召见的重大意义。
关于这次见面,也有很多争议。康有为之后一直说,光绪皇帝与他见面聊了足足四小时,聊得非常热切。有的人则说,康有为是在吹牛皮,其实两人只聊了一刻钟,而且光绪皇帝听不懂康有为的广式普通话,沟通极为不畅。
一刻钟说法的证据似乎更充分些。光绪皇帝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当天除了见康有为,还接见了好几个人。排在康有为后面的是一个叫张元济的维新派。张元济有个习惯,每天事无巨细,都要记在日记里。他在日记里说,光绪接见康有为,其实只有十五分钟。
不管是四小时,还是一刻钟,总之,这次见面成了康有为下半生招摇的政治资本。
戊戌变法只维持了短短的一百来天,慈禧太后就发动宫廷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宣布重新垂帘听政。在囚禁光绪皇帝的同时,慈禧调集三千兵马,关闭北京城九门,停运京津铁路,要把维新派一网打尽,强调尤其不能放跑康有为。可是,当步军统领崇礼率兵来到南海会馆时,已不见康有为的踪迹。原来,康有为看风头不对,早就悄悄离开北京,已经走四天了。
自此,康有为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流亡生涯。这十六年间,他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日、美、英、法、意、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等四十二个国家和地区。
康有为在美国芝加哥
在海外,康有为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华人华侨的热烈追捧,于是他借机成立了一家公司——“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简称“保皇会”,意图实现他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康有为还派遣门人弟子分赴美国、墨西哥、南美洲诸国、澳洲、东南亚诸国,甚至非洲的南非,去创建“保皇会”分支。这十六年间,康有为在世界各地共建立总会十一个、分会一百零三个,会员多达百万之巨。当时,孙中山也在海外活动,宣传革命思想,但是明显不如保皇会有市场。据说就连孙中山的哥哥孙眉都曾向保皇会捐过款。
美国加州保皇会成员
1913年12月,当康有为结束了十六年的海外生涯回国时,曾请画家吴昌硕刻了一枚印章,上书“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可以说,康有为是中国周游世界第一人。
康有为回国后,担任孔教会会长一职。
此时的康有为,依旧一门心思效忠清廷,曾经是时代前进旗帜的他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成了“保皇余孽”。他还参与了1917年的张勋复辟,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还通电北京当局,说是“挟兵逼宫”“何以立国”?
1927年春,康有为去一位广东同乡家中做客。回家饮了一杯柠檬红茶,腹痛如绞,请了两位医生诊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第二天他就逝世了。
康有为重游北京
青岛的康有为故居
1926年,也就是康有为逝世前一年,他又一次回到北京。或许真觉得自己命不久矣,这次康有为回来,把能见的人都见了,把能看的地方都看了一遍。自来北京后,每天都和老朋友见面,每见一人,就要询问他逃离北京后的京中情况,尤其是他走后有关戊戌变法的详情。有人向康讲述了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六人被杀时的情景。康有为听后伤心至极,要亲赴菜市口凭吊。一天下午他来到菜市口,看到鹤年堂药店时,立刻停下脚步,站在药店门前左顾右盼,叹了一口气说:“这就是当年的刑场!”语音未落,就已经泪流满面。同行的子女劝他回去,但他却迟迟不愿离开。最后还是说要到从前居住过的南海会馆看看,这才离开了菜市口。当年康有为曾召集各省举人一千多人商议公车上书,是在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松筠庵举行集会。这次来京,他也去这里凭吊了一番。逗留不久,就转道天津返回青岛了。第二年,他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