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情绪,爸爸的格局: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请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期待

就个人感受而言,什么样的性格算是好性格?无非就是开朗大方,遇到事不急躁,对自己能有真实的认识,谦逊坚定,诚恳且敢于突破自我,不做作,对他人有礼有节……

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人是不是会给你带来很舒服的感觉?你是不是也期待孩子拥有这样的好性格?

那么,这个期待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合理的呢?评判的准则并不在我们这里,而是在孩子那里。因为性格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数,任何变数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养成,如果只是急躁地、固执地要求孩子性格一定要好,因为他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就闹情绪,那么这个期待就是过分的、不合理的。

性格对于孩子命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应该怎么样让这个期待变得对于孩子来说很合理?而我们的教育过程又如何能合理地将期待的合理性表现出来?就是需要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第一,不着急,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再怎么着急,孩子的成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着急不得,但同时也放缓不得。

这其实需要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成长时间线,不能一概而论,单就出牙、开口说话这样的最基本的表现和技能,孩子的快慢程度都不一样。所以不要盲目地自己先释放期待,否则当看到孩子的表现并不如自己的期待时,普通人肯定都会感觉失落。倒不如一步步跟着孩子的成长去看,根据他的能力进行合理的预期,如此一来我们的内心也会更为放松,不会出现紧张、急躁的情绪,孩子自然也会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下成长,并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去发展。

第二,放弃吹毛求疵的教育方式。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中,对孩子吹毛求疵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工具”,不可放弃。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对一些粗心而又“雄心勃勃”的孩子,如果要求得更严格细致一些,会让他变得更加踏实,并能够激发他的雄心壮志。但是,更多的孩子却会因为妈妈频繁的“挑刺”行为而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变得颓废,甚至会立刻放弃努力。

吹毛求疵的原因,是我们内心的期待过高,盲目追求那个臆想出来的、却不容易实现的完美状态,结果过高的期待反而会破坏孩子原本自我坚持的平衡与动力。

多看到孩子做得到的、做完的、做得好的地方吧,把吹毛求疵的话语表达变成一种偶尔为之的指导,“我觉得你最近的字写得不算认真啊,好好写,老师看得清,自己也看着舒服才好嘛,试试看。”一句平静的、带着期待的提示,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正向有效的激励。

第三,正确看待别人家孩子的优秀。

高期待的来源除了我们自己对完美的追求,还有一个重要的源头,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别人家的终究是别人家的,我们要面对的还是自家的这个真实存在的孩子。就算邻居的孩子每次考试都考满分,那也是人家的孩子所具有的特点,不会因为你反复拿孩子们彼此比较,他的优点就“移植”到我们自己孩子身上。

他人的优秀只是一个参考,但他的成绩并不是标杆,他的努力精神、敢拼精神,才值得学习。孩子到底要怎样成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规律来,能力怎样,偏好在哪里,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有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才能制定出更适合他的奋斗标准线。

第四,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平凡。

为什么一定要对孩子有高期待?因为我们不甘心他平凡。

一位大学生向一位著名教授提了一个问题:“我们这些人其实都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之中,请问这个恐惧是怎么来的?”教授回答说:“本来每个人都平凡,但为什么我们今天对平凡有恐惧?好像平凡是耻辱的?几十年前的人都平凡,大家没有恐惧,因为觉得做一个平凡的人特别自在。今天却对平凡恐惧了,说明这个东西不是本来就有的,是被强加的,是被‘发明’出来的,然后教育我们说‘不能平凡’,所以就对平凡产生了恐惧,觉得自己如果平凡,那就白活了……如果把这个社会的成功看成出人头地,是对金钱的占有,认为是人生唯一目的的话,那么平凡就变成一个非常可笑的耻辱,而且劳动也被认为是一个低人一等的价值。”细细琢磨,难道不是这样吗?

事实也的确如此,平凡并没有错,有人如红花绽放,也势必会有人似绿叶相陪。如果我们非要去期待原本做绿叶做得很开心的孩子成为红花,这可能会违背他的本心,因为他原本并不想上前,也可能会让他“做无米之炊”,因为他完全没有这个能力,还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压力巨大,而我们则会变得焦虑不堪。

所以,不要给自己找烦恼,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人格、素养,是更深层次的心灵成长,不去过分地追求出人头地,甚至是金钱所带来的富有。这样的话,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柔和很多,情绪也会更容易平复下来,因为接纳平凡,会让自己更容易获得心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