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土豪是这样造就的
在战胜了贼佬、保住了家财后,大概是在7、8月份的时候,有一天,那经过了深思熟虑后的曾招宝在家悄悄地对着曾招财说道:“哥呀,依我看呀,老爷子留给我们的那些宝贝啊,应该是时候拿出来花了呀,此时不花,更待何时呀?你说是不是?”
曾招财却在疑惑不解地反问道:“你说的是什么宝贝呀?”
曾招宝说道:“哎呀,你忘了?不就是咱老爷子生前留给的你一罐、我一罐的那个宝贝吗?你花掉了没有?”
曾招财说道:“哦!我差点都忘了,嗯,那宝贝呀……还在、还在。不过,你想怎样花呀?现在百业凋零,什么都没得买。”
曾招宝说道:“你傻呀?现在大家都在逃荒,都在卖田卖屋逃荒,所以,我在想呀,现在绝对是买田置地的大好时机呀,现在就应该是买田置地的最便宜的时候了。”
曾招财瞪大着眼说道:“哦,你是想在这个时候置地呀?”
曾招宝说道:“对呀,古语都说,天无绝人之路,我在想呀,等到天灾过后,等到天下起雨来了,那我们此时买的地呀就可以耕作了,那我们不就可以增加很多田地了?不就可以增加很多家业了?对不对?”
曾招财说道:“嗯,对是对,只是呀……我还是不想再买田置地了。”
曾招宝说道:“为啥呀?”
曾招财说道:“因为这几年来呀,自日&本鬼来了潮汕以后呀,我也没做太多的生意,也没有新的积蓄。你看,你的老侄永富、永贵、永祥三兄弟也慢慢地长大了,这都陆陆续续的到了要娶老婆的时候了,至于老爷子留给我的那罐宝贝呀,我想用来多建一座房子,所以呀,那……你想买的话,那你就去买呗,我嘛,就算了,我就不买了。”
曾招宝说道:“哦……既然这样,那我就自己考虑自己的了,反正我已经告诉过你了。”
曾招财说道:“嗯,行吧,你自己去做吧,不用管我了。”
此时,曾招宝在摇着头,他便再也没有说什么了。
此后,曾招宝便一直在观察着周边村寨的人们的情况、在寻找着出手收买田地的时机。
终于,在这天的中午,曾招宝又把趟栊门关上了,他便准备起出宝贝、想出手了。
这时,曾招宝拿着锄头和铁锹并叫上了全家的人,其一家人便集中到了右舍房的牛栏间里。
随即,曾招宝用锄头耙开了地面的牛屎和脏物,然后,他用铁锹撬开了下面的几块红砖,在移开了红砖后,下面便露出了约有三尺见方的沙土,跟着,曾招宝便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走沙子,约两三尺深后,下面便露出了三个小陶罐,陶罐盖着盖,盖缘被用黄灰泥密封着。
曾招宝便依次掇起了三个陶罐,把它放在了地面,然后,他用刀剥去封泥、再依次打开了盖。
哇!原来是满满的三罐银元!
此时,除了曾招宝和王细花外,那曾永兴和曾永旺两人都看得了目瞪口呆、惊奇万分。
曾永兴问道:“爸,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呀?发达啦!”
曾永旺问道:“爸,还有没有啊?哇塞!这么多钱呀!”
曾永兴说道:“哇塞!爸,你老奸巨猾啊,你好厉害呀,把钱藏到了牛屎地下!这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就连我和永旺都不知!那就更没有其他人知了。”
曾永旺看着王细花说道:“我哥说得对,嗯,妈啊,你知不知道啊?”
王细花阴笑着答道:“知道,妈是知道的,你爸呀一辈子都在攒钱,他就是爱钱不爱……”
曾招宝却笑眯眯地打断了王细花的话:“爱什么爱?别说没用的话,我告诉你们呀……这罐是你爷爷在过身前留下的,总数是800元,这两罐呢是爸爸和你妈省吃俭用、逐年积蓄存积下来的,都存了有十几年了,这叫积少成多,大概也就是2000元吧,爸爸存啊攒呀,这慢慢就有了这么多钱了,爸爸是怕被别人偷和抢,所以才偷偷地埋在了这里了。”
曾永旺说道:“哦,爸,既然这样,那你现在挖出来干什么呀?”
曾永兴说道:“你笨呀,爸挖出来了那肯定就是要花了,对呀,爸,你准备怎么花呀?”
曾招宝便笑盈盈地说道:“好了,你们都是我的儿子,爸做什么事呀那都是为了你们两个,爸呀有话要对你们讲,兴儿、旺儿,来,帮忙把钱罐拿到你妈的房间里来,咱到房间里去说吧。”
于是乎,这四仔乸便抱起钱罐来到了王细花的左上房里了。
之后,那曾永兴和曾永旺便围着曾招宝坐在了一起,那王细花也坐在了一边,这时,那曾招宝便讲了起来了,他不免也就讲起了家风家训来了。
只见曾招宝在语重心长、一条一条地说道:“通过这次旱灾饥荒呀,爸有很多话呀想要告诉你们:
这第一呢,是要你们遵从祖训,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不该花的钱呀就不要乱花,一定要把钱花在最需要花的地方,一个人大手大脚、随便挥霍,就始终都会穷得裤穿窿。这是你爷爷的话,爷爷也是一个十分节俭、勤劳的人,所以呢,你爷爷在去世时还可以各留了一罐钱给我和你伯父,爷爷一辈子都省吃俭用,从不浪费,就连掉到地上的饭粒呀他都要捡起来放到嘴里吃……
这第二呢,家有千金啊不如朝进一文,所谓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如果是一潭死水,那就肯定会有干涸的时候,只有活水才能源远流长,涓涓细流,日积月累,也能成就大江大河,只有长期积攒,才能富贵有余。这也是你爷爷的话,爸爸妈妈听了爷爷的话,经日积月累,所以才有了这另外的两罐钱。所以在今后呢,你们也要记住爷爷的话,也要传承祖上的优良美德……
这第三呢,爸爸认为呀,一个人呀,一定要懂得积谷防饥,要省吃俭用,凡事呀都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要稳字当头,常有备用,做到年年有余,并且还要随机应变,这样呢,就算饥荒来了,家中有粮心中就不慌啊,你看这一次,我们就不用去逃荒,我们就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所以呢,我也希望你们要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家风……
这第四呢,我们的祖宗呀是客家人,我们生活在这穷山沟里,祖宗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教育我们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屈、顽强拼搏、勤俭创业、不断进取,这样,我们才能生存,才能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所以呢,我也要你们记住,也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这第五呢,人生在世,还必须要有聪明才智才行。爸爸现在挖出了这些银两,就是想买些田地了,因为爸爸认为现在就是买田置地的最好时机了,爸爸是想为你们留下一些家业,为你们打下发家致富、开枝散叶的根基,将来你们呀就不用愁吃愁穿了……”
……
就这样,曾招宝对着自己的儿子们,在长篇大论,在讲了很多很多,他从他父亲讲到他后,又讲了对现在的时势的看法,也讲了下一步的打算和对儿子们的希望,也真可谓是苦口婆心、谆谆告诫和用心良苦,这充满了如山的父爱和拳拳之心,也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曾永兴和曾永旺便乖乖地在静静地聆听着,其兄弟两人都在唯唯是诺。
曾招宝看着两个儿子在静静地聆听和顺从,他便满心欢喜的宽慰了。
之后,这四仔乸便又把银元分散藏在了屋里的几个破罐里。
在挖起了银元后,那曾招宝便开始在陆续地付诸行动了,他便开始用这些钱去买田置地了。
当旱情发展到了7月底的时候,人们眼看着晚造水稻也没望种了,全年无收成便已成定局了,而此时,老天照样还是没有下雨的迹象,旱情便更可能在向更严重的纵深发展。
这时,原来想熬一熬的人也开始动摇了、也开始绝望地去逃荒了,特别的是,这后面去逃荒的人呀,一无钱二无粮三身体又虚弱,所以便只能卖屋卖田,这些卖屋卖田的人甚至在想:逃走了就不回来了。
因此,这时的人们便更是绝望地在仰天长叹,可谓是无奈、绝望至极了。
但是,世事从来都是这样的: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有人忧也就有人欢喜。
这时的曾招宝啊便是属于在暗暗欢喜的那一类人。
此时,曾招宝便通过以装穷诈苦、以假惺惺的方法,通过以帮助、支持乡里乡亲筹措逃难盘缠的口吻,他便十分委婉地把自己村里的以及相邻两三个村里的部分人的约四、五十亩地,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收入到了自己的囊中了,这些地在旱灾前那可都是水田、良田的呀,另外,他还买了大片的竹林和果园旱地。
这样,再加上自己原有的,那曾招宝便已拥有了五、六十亩的良田了,又拥有了六、七十亩的竹林和果园旱地了,这对于崇山峻岭的山区来说,已经是不少的了。
所以,在转眼之间,那曾招宝便成了当地的土豪地主了。
正所谓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危机之中也会有商机,机会总是在眷顾有所准备和提前作准备的人。
这曾招宝呀就确实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了,可以这么说,他是发了灾难财了,他在为灾难之后的重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了。
在买田置地之后的曾招宝便在踌躇满志、暗暗地偷乐了,此后,他便无时不在自己购置的田间地头里度步观测着天气、也无时不在盘算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更无时不在盼望着天灾的结束、在无时不在的盼望着老天能下起雨来……
终于,当时间来到了1944年的年初时,在临近当年的春节时,那曾招宝苦苦盼望的那一天,也是全体灾民日思夜盼的那一天,是久旱逢甘露的那一天,便终于来临了……
在当年的农历踏入腊月的中旬之后,当地的天空便慢慢地变得了阴沉潮湿起来了,当地的天气也慢慢地就变得了沉闷和温热起来了……
当地农村人的年假,腊月二十四日是“入年假”,而正月初四日是“开年假”,在这期间便是过年的时间。
在腊月二十四日“入年假”这一天,也是当地人过年的传统的送灶神之日。
如果是在往年,人们都必须略备祭品和贡品来祭送灶神上天复命。
但是,在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因灾区的绝大多数人连灶火都不知道没开多久了,几乎都是无钱无粮家徒四壁、早就断米断炊了,所以,绝大多数人那都是没有能力去购置祭品和贡品来送灶神上天了,也所以,绝大多数人便都没有去举行这个仪式、都省略了。
在腊月二十四日,大约是在晚上的八、九点钟的时候,那老天爷便突然开始下雨了,老天先是稀稀疏疏、羞羞涩涩、不太愿意一样飘起了小雨花,然后便是一丝丝、密密的飘起了雨丝,再后来便是滴滴答答、噼里啪啦的下起了小雨滴。
顿时,人们便喜出望外地涌到了室外了,人们便在仰望天空、在双手合十,人们便在任凭风吹雨打,人们都纷纷热泪盈眶地在欢呼雀跃,真是悲喜交集啊,人们的谢天谢地之声便不绝于耳了……
大家都在说,今天回天宫复命的灶神也饿了一年了,灶神也饿得顶不住了,是没有带贡品而又饿坏了的灶神在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了凡间的惨象,这样,就让玉皇大帝了解了凡间的民情,因此,是玉皇大帝大慈大悲可怜了天下的苍生,于是,玉皇大帝便派了南海龙王吸水来救灾了……
当时的人们呀,总喜欢求神拜佛、总相信迷信的说法。
当天空下起了雨滴后,那雨便逐渐就转成了小雨了,这时,这小雨淅淅沥沥、如歌如泣又如诉,它兜兜转转,那雨声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慢慢地,那瓦槽、屋檐、地沟等处便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了。
唉!在冥冥之中,谁也不知道这迷信是有还是无,但是,自从腊月二十四日这天晚上之后,那老天便确实开始是连日阴雨绵绵了,在此后的一连十数日,那老天便都是连绵不断地在下着雨。
这样,当地的旱情便似乎已经是缓解了,当地的人们呀便也开始缓过神来了。
至正月初进入了立春时节时,那田间地头满眼便都已是湿漉漉、软绵绵的感觉了,土地及万物便都已是吸饱了水分了,那池塘、洼地、土坑等低处也已经积水了,那沟渠、溪河也开始响起了流水的声音了。
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放眼看去,到处便都有了充足的春水了,当地的旱情便彻底地结束了。
于是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灾后的自救来了,人们便可以开始忙碌起灾后的春耕春种了。
当地人的悲伤、压抑和绝望的心情随即也就渐渐地远去了,眉头便开始舒展起来了,久违了的笑容也开始露了出来了……
此时,人们最需要的莫过于是种子,而最最需要的又莫过于是水稻的种子。
于是乎,那曾招宝便又高兴了,那曾招宝可谓是一步走对之后,那则是步步畅顺、步步都是在赢利了。
此时,曾招宝在精算预留了家人的口粮后,他便把剩下的两千多斤稻谷以一比五至一比十不等的比例,赊给了乡里的乡亲们做稻种,因为乡亲们根本就没钱购买,这样,按赊时的约定,在收成后,乡亲们则要按一比五至一比十不等的比例把新谷还给曾招宝。
这叫借鸡生蛋、还本付息,因为是种子,所以每家每户赊的数量都不大,也就是三、五斤,或者是十斤、八斤的样子,曾招宝还按人们的贫困程度以及稻种的品质灵活的定出了五至十的比例,他没有要求人们要以现金购买和以财物抵押,而是任人自愿前来赊借,因而,人们便在无比感激、感谢曾招宝的同时又觉得很有划算。
然而,这对于曾招宝来说呢,若把赊出去的稻谷累加起来,他则又将获得了五到十倍的净赚了。
此时,本村的、邻村的,甚至是十里八乡的人都在前来向曾招宝赊借稻种。
在另一方面,曾招宝又把家里吃剩的番薯拿到田里去培上土,因而便又快速地育出了番薯苗了,其时,曾招宝把这番薯苗免费提供给乡亲们栽种,而且是不断地摘新苗留老藤无限地循环培育。
农民们都深谙农道,每次在摘新苗后都会给老藤施肥,由于肥水充足,所以,无论是新苗还是老藤便都生长得很快,而且长得也是十分的旺盛,这样,旧苗育新苗,新旧苗又育出新苗,人们也在你传给我、我又传给他,这便快速地就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番薯苗的问题。
至正月底时,枯木逢春、枯草发芽、春暖花开了,那田间地头便已是郁郁葱葱的景象了,看那新芽和嫩枝里便已都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了。
人们也在更加的忙碌了起来了,众人便纷纷种作了能在短期内有所收成的瓜果、蔬菜和番薯藤及豆类的植物,这样,人们很快地就自我解决了充饥的问题了。
及至清明节前后,那秧苗也已成熟应了时节,人们便纷纷开始在插秧了,至此,清明时节雨纷纷,当地的气候便已完全恢复了常态,便感觉已彻底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
此时,旱灾的伤痕虽然还难于抹去,但是,人们都已经看到了希望了,大家便已经没有了先前那种迷茫和绝望的神情了。
曾招宝的耕地多了很多了,自家的劳力不能满足耕作的需求了,因此,他便又以劳力抵除种子稻谷的方式请了很多人来帮忙春耕春种,在种下之后,他又时不时地请短时点工来帮忙除草施肥、来进行相关的田间管理,这样,他便又解决了劳力问题。
都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但是,在大旱之后的龙头镇的第二年却没有发生大涝,而只是雨水滂沱、充足而已,因而,那次年的地里的庄稼生长得那是极为的茁壮。
这也许是上天的怜悯吧?这也许是由于前一年的旱灾,田地起到了休耕、轮耕的作用吧?以致在夏季的收成时,地里的早稻便几乎都获得了丰收,那收成比往年都好得了很多,至此,饥荒就已是基本的结束了。
在早稻的收割时,曾招宝又雇请了很多人来帮忙,至地里收成及按比例收回赊借的稻谷后,那曾招宝家里的粮食便真可谓是堆积如山了,有好几万斤的啊!这乐得曾招宝呀几乎天天都是合不拢嘴了。
在夏收后,有些逃荒的人便慢慢地、陆陆续续地回乡来了,在到了夏季的夏种及之后,那曾招宝便开始在雇短工和雇长工了。
此时,有少量田地的乡亲便成了他的短工,而没有了田地的乡亲则成了他的长工,曾招宝便成了实实在在的地主了,他便在用自己购买的田地在积累着自己的财富、在丰富着家人的生活,当然,他似乎也在维持着别人的生计和生活……
曾招宝就这样成了当地名符其实的土豪地主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