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创新的书越来越多,尤其是2011年,因为这一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那么我们的第二是怎么来的呢?是资源驱动带来的,消耗了大量的土地、矿产等,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那么,我们还有多少资源可以付出?
从2012年开始,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就是代替资源驱动发展的发展方式。此后,呼唤创新,成了各级政府、媒体、机构话语体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可见社会就此已经达成共识。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自公元1500年以来,新科技的出现使人们再也不用仅依赖存量,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资源发展经济了,这证实了人所拥有的创造力。创造力,多么可贵的东西,多少国家和民族都在设法寻找这一力量,因为这一力量带来了财富的变化,人类福祉的增加,以及富足的生活。这种创造力造成的结果就是创新。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和平时期都在呼吁创新,但是到底怎么创新?每一个国家,也都在寻找着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资源禀赋下,到底哪一种更适合自己?
2015年,我们推出了十集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试图从科学、好奇心、专利、政府、市场、资本、文化等多方面,来探讨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到底走过了哪些道路,创新到底需要哪些元素。我们在当时借鉴了国际上有关创新的书籍,比如菲尔普斯、熊彼特等人的著作,如果当时里德利已经出版了这本书并且我们有幸能够读到,那么我们的影片的水平可能会有一个提升,因为这是一部严谨的梳理性专著,对科学与技术如何成为创新元素的多米诺骨牌中的前两张,有足够的认知和清晰的结构。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依然由衷希望由王大鹏老师等翻译的《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能够引起更多人思考创新,理性地对待创新,并且成为塑造中国创新文化的一种力量。
李成才
纪录片《大国崛起》《创新之路》导演
2021年5月20日,于昆明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