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绝学无忧[1]。唯之与阿[2],相去几何[3]?善之与恶[4],相去若何[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6]!众人熙熙[7],如享太牢[8],如春登台[9]。我独泊兮其未兆[10],如婴儿之未孩[11],儽儽兮若无所归[12]。众人皆有余[13],而我独若遗[14]。我愚人之心也哉[15],沌沌兮[16]!俗人昭昭[17],我独昏昏[18];俗人察察[19],我独闷闷[20]。澹兮其若海[21],兮若无止[22]。众人皆有以[23],而我独顽似鄙[24]。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5]。
问题分析
“绝学”境界与“反智”思想相通吗?为什么?
本章首句“绝学无忧”,诸本多置前章末,朱谦之《老子校释》即引李大防说:“案:‘绝学无忧’句,断不能割归下章。盖‘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三句,是承上文‘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句。‘见素抱朴’,承‘绝仁’二句;‘少私寡欲’,承‘绝巧’二句;‘绝学无忧’,承‘绝圣’二句;‘此三者以为文不足’句,是统括上文;‘故令有所属’句,是启下文。脉络分明,毫无疑义。”冯达甫《老子译注》对李说稍作“乙转”,即:“绝学无忧,所以绝圣弃智;少私寡欲,所以绝仁弃义;见素抱朴,所以绝巧弃利。”其说皆符合逻辑,而且比较圆通。可是如果我们考虑到以下两个问题,也许对将“绝学无忧”置放于本章之首的做法,也可持宽容的态度。第一是《老子》一书的分章是东汉以后的事,与其时章句之学的兴起相关,所以《老子》的分段只是相对而非绝对的。第二是老子思想很多是非逻辑性而具有诗化的特征,其跳跃性是其思维的一个基本形态,将老子的言论严密地逻辑化,反而容易丧失其本真。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前章以“绝圣弃智”开篇,以下的“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正为其所属,而本章以“绝学无忧”开篇,以下皆对“绝学无忧”者的形象化描写,呈示其“愚人”境界,或许能强化其思想性与趣味性。
文中从“荒兮其未央”到“而我独若遗”,正是对“绝学无忧”之形象的描绘,以己之淡泊寡欲,无知无虑,为道无为,对比众人施巧逐利,贪享口腹耳目之乐,而自觉有余,这正是“绝学无忧”的境界。正因为“绝学”,当众人“昭昭”“察察”以显示其精明之状时,老子自诩的是“昏昏”“闷闷”的混沌无知的形象。为强化这一思想,老子用“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一语点醒,表明其由“绝学”的方式达到的“无忧”的境界。而所谓“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又是这种“无忧”境界的推扩,表现出一种坦荡与愉悦。而这种“绝学无忧”之境界的表达,又与老子的“反智”思想紧密相联。余英时认为:“道家和法家的政治思想虽然也有不少与儒家相通之处,但在对待智性及知识分子的问题上却恰恰站在儒家的对立面。”而比较道、法之“反智”,余英时又以庄子思想为例,提出了道家反智论的超越性,是颇有见地的。(详见余著《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与庄子寓言相比,老子有关“绝学”的论述比较质实,其意在使人反求诸己的本然之善,不至逐外失真,流于巧伪。不过,如果结合本章作者对“无忧”境界的形象描绘,以及前面对“体道之士”的形象塑造,老子的反智论同样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这与其体道的思想是一致的。
文化史扩展
太牢 少牢
古代盛牲的食器叫做“牢”,大的叫做“太牢”。太牢盛三牲,因此也把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豕(猪)三牲,叫太牢。据《吕氏春秋·仲春纪》:“以太牢祀于高禖。”高诱注:“三牲具曰太牢。”这里也说明了上古时代太牢用于“社祭”的情况。相对而言,古代祭祀燕享单用羊、猪,称少牢。后又有以羊为少牢,以牛为太牢。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
[1] 绝学:绝弃仁义圣智之学。按:此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唐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附上章末。蒋锡昌也认为:“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其后马叙伦、高亨等皆主此说,今注本多从之。考简本“绝学亡忧”在传世本四十八章之后,有断句号,而与下文无断句号,则应不在传世本十九章之后。又按:傅山《读老子》认为:“‘学’本义‘觉’,而学之鄙者无觉。”可备一说。
[2] 唯:诺。阿:诃(hē)之借字,大言而怒。唯与诃,当解为顺从与反对。
[3] 几何:多少。
[4] 善:或作“美”,意同。
[5] 若何:如何。
[6] 荒:大,茫茫,意思是广漠开阔。央:尽。
[7] 熙熙:和乐的样子。熙,马叙伦《老子校诂》以为“媐”之借字。《说文》:“媐,说(悦)乐也。”
[8] 享:通“飨”,享受。太牢:古帝王诸侯祭祀时,贡献物牛羊猪齐备,谓之太牢。此极言其隆重、丰盛。
[9] 如春登台:一作“如登春台”。
[10] 泊:淡漠。或作“怕”,泊为借字,《说文》:“怕,无为也。”兆:征兆,始。
[11] 孩:帛书本作“咳”。“孩”“咳”古通。《说文》:“咳,小儿笑也。”未孩,指尚未开笑,无知无欲的状态。
[12] 儽儽:《广雅·释训》:“儽儽,疲也。”通“累”,没精打采的样子。
[13] 余:充足。
[14] 遗:失。
[15] “我愚人”句:于省吾《老子新证》连下断句为“我愚人之心沌沌”,认为“也哉”“兮”等虚字皆后人所增。高亨《老子正诂》认为此句为“后人注语”。其说可参。
[16] 沌沌:混沌无知的样子。
[17] 昭昭:明白。
[18] 昏昏:昏聩。
[19] 察察:精审,辨识。
[20] 闷闷:昏昧。一作“闵闵”。
[21] 澹:静。此句形容心静澄如海。
[22] (liù):高风。意指高风飘逝,无所止息。
[23] 有以:有用。以,王弼注:“以,用也。”
[24] 顽鄙:即无用,与“有以”相对。顽,愚钝。鄙,浅陋。
[25] 食母:王弼注:“食母,生之本也。”此指天然的啖饭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