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不过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它的规模也远没有书中描写的那么大。梁山好汉们的故事主要是在民间流传的,到了宋末元初,已经成为民间艺人讲唱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水浒戏。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一些文人和民间艺人一次次地加工、整理,故事情节越来越曲折,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涉及的人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以这些传说、话本、戏曲为基础,经过自己的再创作,才写成了这部脍炙人口的《水浒传》。随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作者)又对这部书进行了加工。罗贯中与施耐庵大约是同一时代的人,不过由于历史上缺乏记载,这两个人的生平事迹和他们进行创作的具体情况,都已经很难考证。
《水浒传》有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简本叙事简略,文字比较粗糙;繁本叙事详细,文学性较强。近五十年来,世上流行的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百回本属于繁本,是水浒故事成型最早的本子,我们现在提供给大家的就是这个本子。百二十回本是以百回本为基础,又插入描写征田虎、王庆故事的二十回(即第九十一回至第一百一十回)而成。明朝末年,有一个叫金圣叹的人又对百回本做了一次大手术。他拦腰一刀,把第七十一回后面的几十回全部删掉,另编了一个卢俊义惊噩梦、梁山好汉被一网打尽的情节作为结尾,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并对文字进行了删改润饰,于是便成了一个七十回本。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七十回本为基础,把“楔子”恢复为第一回,去掉金圣叹所加的尾巴,仍以梁山英雄排座次作为结束,并对文字做了校订,又成了一个七十一回本。这个本子曾风行了二三十年。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与蔡京、童贯等人相勾结,加上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封建关系网。他们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横征暴敛,无恶不作,把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白胜口中唱出的这几句歌谣,正是这种尖锐的阶级矛盾的真实写照。就因为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身为太尉的高俅便设下毒计,对林冲百般陷害,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了给老丈人蔡京祝寿,竟然搜刮了十万金珠宝贝作为寿礼。登州的毛太公父子,为了侵吞解珍、解宝兄弟好容易才猎到的两只老虎,便勾结官府,把解氏兄弟以“混赖大虫”“抢掳财物”的罪名打入了死囚牢。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社会条件下,不仅像李逵、阮氏三雄、解氏兄弟这样的下层百姓要揭竿而起,连林冲、杨志、柴进这些处于社会中上层的正义之士也要被逼上梁山,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所以他一直安分守己,不敢反抗。高衙内在大庭广众之中调戏他的妻子,他忍了;中了高俅的圈套,被发配沧州,他忍了;野猪林差一点儿丧命,他又忍了;到了沧州,他还是准备继续忍下去。但是,高俅父子为了谋害他,竟然派人到沧州火烧了大军草料场,要把他活活烧死。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手刃了仇人,毅然上了梁山。
在封建社会里,造反是一种大逆不道、诛灭九族的罪过,造反者一向被称为盗贼草寇,无论哪朝哪代都是一样。但《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之,把造反者写成了英雄好汉。在众多的梁山好汉中,李逵是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他上梁山,没有丝毫的勉强。上了梁山之后,他的要求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所以一听说要招安,他便踢翻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甚至把朝廷的圣旨扯个粉碎。武松是最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书中用了整整十回的篇幅来集中讲述武松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英雄形象。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不仅写出了他的勇,而且写出了他的智。正是这些顶天立地的好汉,构成了这支起义队伍的中坚力量。
书中不仅写了个人的抗争,也写了集体的联合行动。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这种联合的开始;此后,又有了较大规模的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最后,才有了梁山泊的大聚义。这些好汉们就是这样一个个、一路路,像百川归海一样,从四面八方奔向梁山水泊,梁山义军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宋江上山之后,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攻州掠府,破庄拔寨,所向披靡。到了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事业发展到了顶点,“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似乎就要实现了。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层浓重的阴影却已经笼罩了整个山寨,这就是招安。
那么,在梁山义军已经发展到了那么大的规模,尤其是在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重大胜利之后,他们为什么会接受招安,去向朝廷主动投降呢?这个问题还要从贯穿全书的忠义思想和宋江这个人物说起。
《水浒传》又叫《忠义水浒传》,由此可见“忠”“义”二字在全书中的地位。这个“忠”,既有忠于梁山事业的一面,又有忠于大宋皇帝的一面;这个“义”,既有反抗封建压迫的一面,也有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讲究哥们儿义气的一面。在宋江、卢俊义、柴进及那些官军降将心中,“忠”是第一位的,“义”是第二位的;而他们的那个“忠”,忠于皇帝的一面又占了很大比重。有些人之所以上梁山,不过是迫不得已,其目的只是暂时栖身水泊,等候日后招安。不仅如此,在第十九回中,连阮小五所唱的歌谣中也说:“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当然,这中间不包括李逵、武松、鲁智深及林冲等人,他们并不想再忠于“赵官家”。但是,一来他们在梁山的作用有限,二来又特别看重这个“义”字,为了这个“义”字,他们便也只好跟着宋江等人去接受招安了。这是一个悲剧。
宋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曾攻读经史,胸怀大志,却只能做一个刀笔小吏,难免有一肚子壮志难酬的闷气;但他长期身在公门,又使他深知朝廷吏治的腐败,了解百姓的疾苦,这就激发了他的正义感;而他的精明练达、深通谋略,专好仗义疏财、结纳江湖好汉,则使他具备了成为一个领袖的条件。但是,他那根深蒂固的忠孝思想和人生在世一定要博得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传统观念,又使他始终对统治阶级存有幻想。所以,他上梁山非常勉强,上山后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旦时机成熟,便决定接受招安,去朝廷中求得个一官半职,最终导致了整个梁山义军的败亡。
在《水浒传》中,同样是造反,宋江等人被称为“义士”,得到肯定,而方腊等人则被视为“贼寇”,受到谴责,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并接受了招安,而方腊则改年建号,自霸称尊,至死也不投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
《水浒传》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它通过一个个起伏跌宕、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书描绘的人物有几百个,具有鲜明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几十个。其中不仅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也有何九叔、乔郓哥、王婆、牛二、黄文炳等次要人物。有的人物,作者并没有用多少笔墨,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牛二在全书中只出现了一次,但就是这寥寥几笔,一个滚刀肉的形象便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了。有些人物,虽然属于同一类型,但却各有特点。比如鲁智深、武松、李逵都是粗人,但性格却并不雷同。
《水浒传》的结构也很有特点。全书的结构是完整的,有开端,有高潮,有结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其中的一些故事,如林冲、武松的经历,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却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书中的语言生动、准确、明快、洗练,富于生活气息。不少人物对话,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人说的。
《水浒传》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多方面的影响。不少小说、戏曲、说唱文学都曾从中取材或获得借鉴。明、清两代的农民起义军不仅从中受到鼓舞,有的甚至把它作为军事教科书。但封建统治阶级却对它非常痛恨,明、清两代都曾严加禁毁,有人甚至诅咒它的作者三代皆哑。不过,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忠义思想外,书中不少地方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些杀人场面写得血淋淋的,有自然主义倾向;作者的妇女观也是不可取的,顾大嫂绰号“母大虫”,孙二娘绰号“母夜叉”,扈三娘的绰号倒没什么贬义,可宋江一句话就把她嫁给了本领不济而又好色的矮脚虎王英。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读这本书时需要注意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