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国宝(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石器时代

002 人面鱼纹盆 半坡先民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国宝小档案

年代: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多年)

尺寸: 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

出土地: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

馆藏地:西安半坡博物馆

供图:西安半坡博物馆

主讲人:朱振华

有一个在半坡遗址被发现的非常神秘的彩陶图案,它长期出现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开篇位置,还无数次出现在电视媒体上,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依然保留着最初被发现时的那份神秘感,很多学者依然是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它就是人面鱼纹。

2006年6月9日,西安半坡博物馆发生了两件意义非凡的大事:一件是为了庆祝半坡遗址保护大厅重新建成,以及半坡遗址在回填3年之后再次与公众见面而举办的庆典仪式;另一件是为了迎接阔别半个多世纪后重返家乡的人面鱼纹盆,博物馆精心设计了“人面鱼纹盆回乡展”,展览中只展出了这一件文物,在整个博物馆界恐怕也是十分罕见的。因此,这件展品的重要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它的功能又是什么?这样的图案到底要表达什么思想呢?若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它刚刚被发现的时候讲起。

20世纪50年代初,尘封地下6000多年的半坡遗址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组埋葬小孩的瓮棺群。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瓮棺上倒扣的陶盆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所有人震惊了——陶盆内壁清晰地绘有一组独特的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面鱼纹。

这个图案中的人脸画成圆形,额头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是黑色半弧形,有实有虚,阴阳相间,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立,张开的嘴巴两边分别装饰有两条变形鱼纹,鱼头部分和人嘴重合,耳朵旁也画有写实的鱼形纹饰。人头顶的尖状物可能是一种发髻的装饰。整个画面构图手法大胆夸张,奇特的人鱼合体画面简洁古朴,神秘莫测

既然人面鱼纹被发现于陶盆内壁上,而绘有人面鱼纹的陶盆又是作为瓮棺盖来使用的,那么,这瓮棺又是什么呢?原来,在遥远的半坡母系氏族时期,孩子备受重视,但由于生存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存活率很低。当小孩夭折后,就被装进一个陶罐或陶瓮中,上面倒扣一个陶盆或陶钵作为盖子,就像后来的棺材一样,因此,在民族学和考古学上被称为瓮棺。在瓮棺盖子的顶部通常还会打一个缺口,便于小孩灵魂出入。这种瓮棺被埋葬在居住区内房屋的旁边,反映了氏族成人对小孩的关爱和呵护,使他们的灵魂有归宿。而不少作为瓮棺盖的陶盆上都画有图案纹饰,这很可能反映了人们对小孩来生的祈盼,有着特殊的寓意。

半坡人制陶的工艺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众多遗物中,陶器大多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可想而知,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制陶已经不再是难事。半坡人也处于这样的时代,他们不仅有专门的练泥制陶的工具、设备,还掌握了熟练的制陶工艺。人面鱼纹盆就是在这群能工巧匠的手中幻化出神采的

制作陶盆的第一步首先是和泥,半坡人就地取材,将当地的黏土和着水反复淘洗,去除杂质,再将和好的泥进一步加工以达到制作陶器的要求。然后,用双手搓出一根根的泥条,并将这些泥条自下而上一圈一圈地盘成需要的形状。接着,在陶坯上用陶拍、刮刀等工具进行拍打和修整,这样就可以使器形更加规整,器壁也相对薄厚均匀一些,整体也更紧实、光滑,最终得以成形。有的陶坯还会在转轮上做更加精细的修整。

陶坯在做好后需要放置在特定的地方阴干,这一步非常关键,它将决定接下来的其他步骤是否能顺利进行。工匠们会对半干的陶坯进行打磨,再修整,待它们干透后才开始彩绘并入窑烧制。他们需要把火候把控得刚刚好,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史前艺术珍品。在口耳相传的工艺中,流露出原始人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这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条重要的远古密码。

人面鱼纹的神秘魅力

那么,人面鱼纹盆中的这个图案,究竟代表着什么呢?截至目前,学术界有20多种不同的观点

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它反映了原始人的图腾崇拜意识。“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不过,对一个氏族来说,图腾中的植物或者动物,都应该是禁止杀害和食用的,这是图腾禁忌的重要法则。只有在食物相当匮乏的情况下,这一禁忌才会有被打破的可能。但是,半坡遗址出土了多种捕鱼工具,还发现了吃鱼后剩下的鱼骨。另外,有些地窖里还发现了谷物堆积的痕迹,这就说明食物在当时并不算匮乏,而他们是一支吃鱼的部落。所以,“图腾说”显然不能很好地解释人面鱼纹。

还有人根据古籍记载的人鱼互变的神话,认为变形的鱼纹代表人格化的氏族保护神——鱼神,当时的人们通过绘制人面鱼纹来祈求渔猎丰收、生殖繁衍、人丁兴旺;还有学者认为鱼和人面都应该是巫师面具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魔法;另外还有祖先形象说、权力象征说、日月崇拜说,甚至是天外来客说,等等。尽管这20多种说法代表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角度,但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人面鱼纹的神秘魅力。

当你近距离看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时,仔细观察它内壁的这组图案,会发现整体构图有着严谨而富于变化的对称关系

陶盆口沿有一圈黑色的彩带,如果将它的俯视效果看成是一个圆形的话,那么,在这条黑色的圆形表面,有八个两两对称的箭头纹和直线纹彼此间隔,正好把这个圆划分为八等份。这些箭头纹和直线纹相互之间既有轴对称关系,又呈中心对称分布形态。

盆中的两个人面鱼纹图案和两个鱼纹也是彼此间隔,共同围绕盆底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也就是说,无论从什么角度观看,当您把陶盆水平旋转180°后,所看到的画面都和之前的画面是完全一样的。两个人面鱼纹图案四目相对,虽然闭着眼,但也表现出彼此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纵观这组彩陶图案,两条小鱼循环往复、首尾相连地畅游在两个人脸附近,表现出人与鱼、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在一个小小的圆内既有整齐严谨的对称构图,又有朝向不同的灵动设计,虽然画面是有限的,但是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却是无限的

人面鱼纹展开示意图

纵观这组彩陶图案,两条小鱼循环往复、首尾相连地畅游在两个人脸附近,表现出人与鱼、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人面鱼纹代表了半坡先民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抽象、夸张,却充满美感;它的丰产、繁殖、祝福等美好含义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的推崇。

您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国福娃吧,它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人面鱼纹。那么,人面鱼纹与福娃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呢?原来,福娃主创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吴冠英教授在设计奥运会吉祥物时,就选取了人面鱼纹为原型,并对这个在全世界都具有很高认知度的独特图形进行了二次创作,由此设计出的五个吉祥物造型,正是着意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五个吉祥物分别叫作“金娃”“木娃”“水娃”“火娃”“土娃”,合称为“喜娃”。这一设计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以五行观念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之意,喻示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虽然后来几经修改才逐渐演变为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福娃形象,但它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依然彰显无遗。

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作为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深藏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而陶盆上神秘的纹饰——人面鱼纹,则向我们展示了原始艺术粗犷、古朴却不乏灵动的艺术魅力,为我们认识和了解遥远的史前人类生活的历史打开了一扇窗。就目前已有的考古研究结果来看,学术界还存在很多未解之谜。不过,未知的世界总是让人无限向往,总是能激发人们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