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卑
前面提到好像没有哲学家谈论自卑,这不是很奇怪吗?恐惧、愤怒和嫉妒都有很多哲学家谈论,为什么偏偏自卑这么少呢?似乎只有李天命先生明确地谈论过自卑,是哲学家不当自卑是一回事,还是他们怕谈论自卑,或是身为哲学家竟然都会自卑是不是很可笑呢?谈论自身的自卑,等于暴露自己的弱点,这也许是哲学家不愿谈论自卑的原因。的确,自卑是难以启齿的,特别是男性,受到性别角色的限制,若向人倾诉的话,往往被视为弱者,甚至遭到嘲笑,那可能会变得更加自卑。
要克服自卑,就要先判定自己是哪一种自卑。有很多种自卑感跟社会的既定标准有关,例如女性因为不够纤瘦而自卑,但纤瘦不过是社会既定的标准。当然,现实中纤瘦可能会受人欢迎,肥胖可能会遭到排挤,由此可见,这种自卑的心理根源是渴求被人认同。明白了这一点,即使不够纤瘦,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他人的认同,例如待人和工作。如果真的因为不够纤瘦而自卑,努力追求纤瘦也不是一件坏事。很奇怪,我们会因样貌、学历、事业、能力等的不如人而自卑,但似乎没有人会因为品德差而自卑。也许真相就是,好品德只会令人羡慕,而不会使人自卑或嫉妒。
男女的自卑之别
既然自卑跟社会的既定标准有关,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有不同的要求,也形成了男女自卑的差异。
对于能力和成就方面的自卑,可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和工作,追求卓越,克服自己的弱点来消除自卑。要注意的是,重点是放在跟自己比较,而不是跟他人比较上,因为无论你的能力多高,成就多大,总会有比你优胜的人,正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这样无论你多努力,还是会感到自卑。所谓不要比较是针对成就或后果方面,爱比较的人其实多是爱面子的,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什么,甚至要比别人更多或更好,那就是优越感,也是自卑心理的补偿。只要不断自我精进,就能慢慢增强自信。
但自卑感重的人,即使成功,也不一定能消除当初的自卑感。我认识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对自己学历低仍耿耿于怀,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也许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学历不高而被人歧视或冷落,所以在学历高的人面前亦存有自卑。还有一种自卑值得一谈,就是因为过去的失败而产生自卑,这是一种根植很深的不安全感,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即使取得相当的成就,原来的自卑也未必能够消除,因为当事人对过往的失败仍十分在意。
不同阶段的自卑
针对以上两种虽然取得成就但仍未消除自卑的情况,幽默可能是一种解药,那就是用自嘲来化解自卑。能够嘲笑自己的弱点,基本上已能克服这方面的自卑,而且可以将过往失败的经验与人分享,让他人有所得益,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但若要彻底克服自卑,唯有在思想层面掌握自我的独特性,即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是最纯粹的我,可以没有任何经验内容。比如回想小时候的你,无论在样貌、能力、知识甚至性格上,都有很大的转变,但那还是同一个你。我们可以用李天命先生的“九一主义”加以说明——我虽然考了第九名,不是第一名,但考第一名的人,也不是我的第九名,由此带出人的独特性。即使上帝具有大能,也不可以成为“我”,每一个人都是他生命的主角,是主体,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肯定自己的价值。例如基督教说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创造,并赋予不同的才能。而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则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走在成佛的路上,只不过在无数次的轮回转生过程中,有些人走得快些,有些人走得慢些。不过,从思想层面消除自卑,并不表示心理层面也一定没有自卑,因为人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然,去除思想层面的自卑,有助于消除心理层面的自卑。
掌握自我的独特性,就能接受这个经验上不完美的自我,甘于卑微就能减少自卑的不良影响,并愿意展示不完美的我,这就是示弱的勇气,也正是老子的智慧。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发掘自卑的好处,自卑是有用的,因为它会产生向上的动力,轻微的自卑亦可令人谦虚一些。但要完全消除自卑似乎是不可能的,正如前面所说,自卑是源于与人比较,同时渴望他人的认同,这其实就是名心(即虚荣心,渴望留名于世),根据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说法,名心是人心最深层的渴求,比利益和权力还要根本;换言之,要完全消除名心根本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还是成为一个独立、有能力、可跟社会和谐共存的人。
关键词再思考 自卑情结 追求卓越 自我封闭 自吹自擂寻求认同 自我独特性
相关篇章 《嫉妒》 《愤怒》 《勇气》 《家庭》
据说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由于身材矮小而产生严重的自卑,于是以追求权力、发动战争,甚至称帝来作心理补偿。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Jacques-Louis David)是拿破仑的御用画师,他为拿破仑画的这幅肖像画《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就是要颂赞其攀越阿尔卑斯山的英姿,显示出他是一个英明神武的领袖,以作政治宣传,好让他能够顺利称帝。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1801)
作者:大卫
原作物料:油彩
尺寸:271cm×232cm
现存:凡尔赛博物馆
注:此画共有五幅,尺寸各异,以上尺寸为1801年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