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目标?
儒家很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道家就似乎较为轻视学习,老子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学习虽然能够累积知识,但跟得道没有关系。但老子也有一句话叫作“自知者明”,那不是暗示最重要的知识就是了解自己吗?庄子似乎更极端,不但轻视知识,甚至视书本为糟粕。他还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无穷地追求知识只会浪费生命。然而,庄子本人其实十分好学,根据《史记》所载,庄子是“其学无所不窥”,几乎什么书都看,但为什么他说书是糟粕呢?庄子用了一个做轮子的寓言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否则书上所载的只是糟粕而已。同理,如果我们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只为考试过关,拿取文凭,那么所学的也是糟粕,因为学习要理解和实践,并用心体会,这样才有真正的价值。表面上儒家十分重视学习,但却偏重道德和政治的实践性知识,轻视了科学和实用性的知识。反而是道家的心胸较广阔,道无所不在,知识也无所不在,古代中国的化学知识就是来自道家的炼丹术。值得一提的是,道家十分重视人的个性和自由,由此也可发展出一套有异于儒家的学习理论,那就是主张学习自由的路线,应该顺着孩子的本性,不要设太多人为的规限,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摆脱无知,使人变得自由和独立。
道家强调自由和个性的思想有点像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自然主义,卢梭是18世纪的重要思想家,他所写的《爱弥儿》(Émile)正是有关教育的名著,主张以儿童为本,回归自然。所谓以儿童为本就是针对当时以成人为本、强迫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卢梭认为学习应该是愉快的,这样才可以引发学习的动机;回归自然除了指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之外,也指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例如不要体罚。简单来说,就是顺其自然,顺着学生的本性来施教,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
我们可以将卢梭的这种学习目的称为“自我实现”,跟升学主义和精英主义有着潜在的冲突,而升学主义和精英主义则跟资本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本主义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所以它强调的是效率,重视的是工具理性;从资本主义的目标来看,教育就是为了训练学生具备市场上所需要的劳动力,包括各层级职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就像一个淘汰场,只有合适的人才可以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而所谓精英主义,不过是这种经济制度的反映。用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将劳动力商品化,在这种教育目标下,人的价值被量化为考试成绩及证书文凭,学习过程也被单一化,要在短时间内考取好成绩,灌输性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接受长时间的机械性训练,思维变得单向,过分操练令学生缺乏创造性,害怕犯错也令他们丧失尝试的勇气;然而,现代社会的领导人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和勇气。
我以前读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只管读书,很少参与课外活动,也没有加入什么社团,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有些遗憾,因为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扩展兴趣,提供学习的经验,学习其实无处不在。参加球类活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大脑休息,而且有足够的体力,才可以继续不断学习。当然,年轻的时候不太注意这方面,因为年轻人本身就是精力充沛,上了年纪的人要不断学习,就得多做运动。柏拉图(Plato)主张的小学教育就是以音乐和体育为主,使身心健康和谐,的确很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