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环境的约束

何谓环境的约束?理论上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气候、光线都可以人工制造,土壤也可以改造或是搬运,没有地方不适合搞农业生产。如果说有限制的话,那就是在既定的技术与社会条件下,某些地区在某些时段内确实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再者,从另一方面来说,适于驯化的物种的本身也有生物适应的极限,于植物而言,就是温度与降水。当然,随着人工持续不断的选择,某些物种比如水稻种植已经从亚热带扩张到北纬45°的黑龙江地区。简言之,所谓环境的约束就是指当时的文化适应能力无法克服的环境条件。

埃米利奥·莫兰(Emilio F. Moran)归纳了若干极端环境挑战人类适应的因素(表2.1)[1],即便是运用现代技术,也不能克服所有困难。对于史前狩猎采集者而言,克服这些困难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环境条件,人类才可能在这些极端环境中生存。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发展出更复杂、更可靠的工具去利用海洋哺乳动物资源。高纬度地区通常植物生长困难,生物初级生产力低,生活在这一地带的人们不可能以植物为生,必须依赖狩猎,适应高度流动的生计。高海拔地区类似,但是氧气含量低,狩猎者的流动性受到制约,人们需要借助其他资源才可能生存下来。草原地区动物群体规模惊人,但是它们的流动性极高,人类也需要有高度的流动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流动是与需要定居的农业生产相互矛盾的,高流动性是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

表2.1 极端生境的约束因素

就农业起源而论,环境约束并不只有负面作用,也可能有正面影响,这一点通常都被忽略了。生活在温带、亚北极以及北极环境中的狩猎采集者冬末春初常常会遭遇食物短缺,热量摄入不足,此时狩猎采集者倾向于利用碳水化合物资源,如耐储备的植物[2];长期的适应使他们更关注这类资源的供给。因为适应的成功并不是由食物最丰富的时段确定的,而是取决于食物最少的时段,能在食物最少的季节保障供给,对于成功的适应来说更加重要,即使是主要依赖动物性食物的群体,也需要考虑耐储备食物资源的获取问题。所以,这样的环境约束实际上有利于狩猎采集者向农业生产方向的转变,而不是相反。负面效应毫无疑问也是存在的,正如前面所言,所有的环境约束又都是文化适应能力的问题。负面效应需要相应的文化发展来克服。困难越大,也就需要越长的时间来克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至今还不能在某些极端环境中进行农业生产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有的极端环境中农业出现晚的原因之一。简言之,我们可以说最有利于农业起源的区域一定是环境约束因素的正面效应最大、负面效应最小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