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米股权生态链
一、三月三日天气新,小米银谷萌生态
小米公司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仅用短短8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体量。诚如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所说,“全中国都是雷军的试验田。”这是本书把小米生态链作为第一个案例的重要原因。
2010年3月3日,对小米公司来说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正如杜甫的诗《丽人行》所描写的一样:“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一天,雷军与黎万强二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的银谷大厦807室成立了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当时仅有两个股东,雷军为创始人,黎万强为联合创始人(后来加入小米的6人均为联合创始人),没有设立董事会,雷军仅是执行董事身份而非董事长身份。
2010年5月12日,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洪锋加入;同年7月28日,联合创始人林斌等人加入,公司成立了董事会,并推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的公司愿景,小米创始团队8人(分别是:雷军、黎万强、林斌、刘德、王川、洪锋、周光平、黄江吉,其中6人是工程师,2人是设计师)亦正式亮相。
2011年7月12日,小米公司宣布进军手机市场,揭秘旗下3款产品:MIUI、米聊、小米手机。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会暨MIUI周年粉丝庆典在798举行,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之后,小米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手机产品。
2013年7月30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年8月23日,小米公司已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高达100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公司已成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BAT(百度、阿里、腾讯)。小米公司开始做一件事,那就是打造一个生态链布局IoT(物联网),并于2013年年底开启了“生态链计划”,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2014年,刚刚成立4年的小米公司销售额已达到了743亿元人民币。
2017年年底,小米生态链拥有99家硬件创业公司,其中16家公司年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5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小米生态链硬件销售总额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4年以来实现连续100%的高增长。
2018年2月8日,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科技在美国上市,成为小米生态链体系内第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正如雷军所言,“华米成功赴美上市,是小米生态链模式的巨大胜利!”
2018年4月27日,小米CEO雷军发布内部邮件,宣布两位联合创始人周光平、黄江吉因为个人原因正式离职。
2018年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首次公开招股(IPO)申请,并成为香港首家申请上市的“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同时,雷军还发布了一封名为《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的公开信,公布了小米独创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小米公司的生态链里,小米手机就是一。小米手机聚拢了第一批用户,并向这些用户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产品以及服务。小米公司利用不到5年的时间打造出自己的小米生态链,利用8年时间创造了辉煌业绩。
二、小米公司快速增长之源来自于小米生态链
小米生态链是个新事物,貌似集团公司,却又入资不控股;看上去像个孵化器,却又比通常的孵化器做得重。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并不是小米公司的子公司,更不是小米公司的一个部门,而是属于兄弟公司。从本质来说,就是认同小米公司价值观的企业组合而成,是由诸多知行合一的企业家共同组建起来的团队,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2017年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推出了《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该书以小米生态链内部视角全面记录、梳理了小米生态链的萌生、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如何以极致的产品杀入不同领域的故事。这也符合雷军在设计小米生态链的初衷:把硬件产品用接近成本价的方式销售,架构一个万物互联的平台,然后在上面做增值服务。
小米公司的快速增长和发展壮大,主要来源于其生态链。生态体系和产品方法论是小米生态链的两大亮点,具体来说包括方向、团队、商业模式、产品以及股权布局等。
1.方向
小米公司理解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理解了消费的变化趋势。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人们称之风口理论。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的经营,都要把握历史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为,雷军因此还成立了顺为资本。
如果创业团队找不准方向或方向是错的,再努力也白搭。例如,小米公司曾经遇到创业者递交的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帮助小朋友喝水的智能水杯。小朋友每喝一次以后,水杯会发出音乐和闪光,以激励小朋友用它喝水。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好创意。但结果这个创业团队做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发现,用了一个星期以后,就没人用了。这是因为智能水杯在定义上有问题,小朋友会把这种喝了水有灯光、有音乐的物品当作玩具。玩具的最大特点就是小朋友玩几天就不玩了,没法持续,所以用这样的智能水杯去定义产品是值得商榷的。
2.团队
按照找老婆的标准找团队,不但要情投意合,而且要三观一致。既要看人是否靠谱,还要看人的价值观是否一致,没有价值观一致的基础,再厉害的团队也做不到长久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大家又有共同的利益,才能真正在一起合作。雷军说:“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当初我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时间找人,幸运地找到了7个牛人合伙,全部是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2岁,经验极其丰富。”
小米公司的团队具备很快的反应速度,人少、效率高,具有十足的创业激情,把这样一群人团结起来,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3.商业模式
众所周知,在小米公司创业之初,雷军就提出了小米公司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决定了小米公司的发展、壮大、腾飞。我们从《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也会发现,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经历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风口型模式,即“粉丝+社区营销”;第二阶段,过渡型三项模式,即“手机+MIUI+小米商城”;第三阶段,铁人三项模式,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见图1-1)。
1-1 “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
4.产品
关于产品,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做产品,就要选择做巨大的市场。具体到产品经理,该如何确定产品的需求?聚焦刚需,一个原则: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即要着眼于80%用户的80%需求。80%用户指的是大多数的中国大众用户群体,80%需求指的是相对集中、普遍的需求,即刚需。做用户调研往往会发现了几百个的用户痛点,不知道怎么做选择。此时当你用80%用户的80%需求去筛选,能够留下来就那么几个。”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还将产品的痛点分为3层:第一层是产品级的痛点,用户使用产品时碰到的问题,或是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情况。并告诉我们如何找到产品级的痛点——在天猫、京东上看看同类产品的用户评价,去挖掘、总结、筛选。找到痛点,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这个产品能拿到80分。第二层是产业级的痛点,就是产业普遍存在的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了产业级痛点,才可以说做出了下一代迭代产品,才有望成为行业的引领者。第三层是社会级的痛点,即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空气质量问题,这甚至成了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5.股权布局
雷军在演讲中说:“我们邀请任何人加入小米的时候,通常会给3个选择条件由其随便选择:第一,你可以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第二,你可以选择2/3的报酬,然后拿一部分股票;第三,你可以选择1/3的报酬,然后拿更多的股票。”实际情况是:有10%的人选择了第一种和第三种薪酬形式,有80%的人选择了第二种薪酬形式。小米公司薪酬“2/3的报酬”也是不低的数字,足够员工照顾生活,因为他们持有股票,非常乐意与创业公司一起奋斗,共同成长,战斗力也会很足。而且小米公司初期的员工,每个都向公司投了钱,真正做到破釜沉舟去参与创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雷军一开始就非常注重股权布局,充分运用股权激励的策略。本质上,股权激励属于股权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解读小米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我们知道“同股不同权”是小米公司股权架构的又一大特点。具体来看,小米集团A类股份全部由创始人雷军(4.29亿股)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林斌(2.4亿股)持有,同时雷军还持有2.28亿股B类股份。以此计算,雷军合计持有小米集团31.4%的股权,拥有55.7%比例的投票权。
“同股不同权”即双重股权结构,是一种通过分离现金流权和控制权而对公司实行有效控制的有效手段。区别于“同股同权”的制度,在双重股权结构中,股份通常被划分为A、B股结构:A类股份的投票权为每股多票,比如10票、20票;B类股份的投票权则每股1票,持有A类股份的一般是公司的创办人、早年加入公司的合伙人等。小米公司此次上市将公司股本分为A类以及B类,对于提呈股东大会的任何决议,A类股份持有人每人可投10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则每股可投一票,唯有极少数保留有关的决议投票除外,在此情况下,每股股份行有1票投票权。在这一制度下,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持股逾三成,但其表决权比例超过50%,从而实现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和最大自治管理权。“同股不同权”为创始团队免去了股权稀释的后顾之忧,激励其更加专注于公司长期发展,保障公司的发展原动力。公司要持续存在,关键环节是平衡顾客、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公司创造了一些价值,到底让渡给顾客多少,给股东多少,给员工分多少,这是关键的命题所在,亦是股权布局之精髓所在。
小结
小米公司案例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在对小米生态链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一家企业的成功是可以完全复制的,小米公司是“打”出来的,不是按照成功学理论“画”出来的。
学习小米公司,更应该研究的是:在小米公司还没有长大的时候,用什么方法迅速长大了?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引领小米生态链走到今天?小米公司曾在2015年遇到困境,2017年是如何走出低谷的?2018年又是如何迅速启动IPO成功上市的?等等。当然,还要看到当下小米公司依然需要在品牌建设、创新能力、专注度等方面进行更多精细化的深耕和培育,消除受众认知的便宜货等负面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与苹果公司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