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企业并购五次浪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间优胜劣汰的市场手段活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截至2017年,我国的企业并购已经经历了四次浪潮,第五次并购浪潮正在全球兴起[2]。
一、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并购的观点逐步转变,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开始出现分化。
本次并购浪潮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并购大多是自发的,且基本上属于同一行业内。
二是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三是并购方式多为承担债务式或出资购买式。
二、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文件,并引入国际上通行的企业分类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施产权改革和产权转让的一系列政策。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快速发展,促使中国证券市场上并购交易活跃。
本次并购浪潮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中国企业并购开始向多样化、证券化方向发展。如1993年上海宝安收购延中、恒通收购棱光、康恩贝控股浙江凤凰、中远收购众城等案例。
二是企业开始跨出国门,跨国收购已现端倪。1992年广西玉柴机器公司以2500万美元收购美国福特公司巴西柴油机厂、首钢以3.12亿美元收购秘鲁钢铁公司的铁矿等。
三、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2000—2004年)
2000年,中国经济在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重大转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西方国家仍处于金融危机影响之中,为中国企业的并购创造了机遇。
本次并购浪潮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政府利用并购手段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
二是中国大企业集团运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行业垄断初见端倪。2000年,“中石油”“中石化”相继在境外上市;2002年,“中海油”收购了Repsol在印度尼西亚的资产,“中石化”收购了位于突尼斯的油田。
三是外资迅速参与国内并购市场。2001年10月,阿尔卡特收购中方股东拥有的上海贝尔10%加1股的股份,同时买断比利时拥有的上海贝尔8.35%的全部股份,成为中国电信领域首家成立股份制的国际企业。
四、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2005—2010年)
2005年开始,随着全球并购市场进入第四次并购浪潮,中国并购市场也快速崛起,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一员。据Thomason Financials统计,2008年中国海外并购达到301亿美元,2009年、2010年发展更是迅速。据ChinaVenture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并购无论完成安全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较2009年有所上升。在跨境并购方面,中国企业出境并购案例数量和金额大幅提升,尤其体现在能源行业。2010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宣布案例2771起,交易金额1772.1亿美元。
本次并购浪潮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战略性资源并购是中国企业并购战略的重点。为了获取战略性资源,中国主要与澳洲、印尼等资源丰富的国家的企业进行并购。
二是并购主体类型上,私募基金参与的并购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2007年有64只可投资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成立,募集资金高达355.84亿美元。2007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资并购事件共177起,整体投资规模达到128.18亿美元。至2010年,私募股权基金、主动财富基金推动的大型并购活动更加活跃,中国的私募基金市场达到第四次并购浪潮的高潮。
五、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2015—2018年)
据普华永道并购市场报告显示,中国2016年并购市场的交易金额与交易数量均再创新高。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金额增幅高达246%,几乎是2015年的3.5倍。其中,有51宗大额海外投资交易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纪录的两倍。
2017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金额10340亿元,交易数量477起。境内共完成并购交易4010起,交易完成规模2532.6亿美元。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市场2017年回顾与2018年展望》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并购活动交易总金额6710亿美元。2017年的出境收购交易价值仍高于2014年、2015年的总和。2017年,传统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融资的势头依然强劲。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在过去3年中增加了近7倍,至2017年年底总资产已经达到1.5万亿美元。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民币化、亚投行战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与金融改革、中国制造2025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等系列重大战略催化下,中国第五轮并购浪潮正在全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