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造人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等收入陷阱下的效率管理挑战

不确定性来自很多方面。从中国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看,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家宏观层面,即发展模式的问题;二是来自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模式的问题这些年讨论很多,此处不做赘述。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更关键的是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中等收入陷阱本身是一个统计指标的概念。世界银行于2012年重新制定的标准是:人均国民收入在103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1036~12616美元是中等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又以4086美元为界分为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12616美元以上是高收入国家。按照这个标准,我国自2012年以后就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的发展阶段。为什么国际上很重视“中等收入”这个概念?因为近代史上的“拉美旋涡”“东亚危机”“北非危机”等,都发生在该地区的中等收入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有113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了当时中等收入的水平,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跨越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13个。也就是说,大部分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没有实现跨越。为什么?因为一系列问题往往在这个阶段集中爆发,所以才称为“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跨越过去,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来自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阶段,双重风险并存:一是供给方面;二是需求方面。这就会带来企业发展的背景变化。

从供给方面看,是全方位的成本上升,如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等,更大的成本来自技术创新。成本上升,这几年企业有切肤之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这些产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毛利率本就不高的企业不堪重负。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长期趋势并没有达到某种“节点”,简单地说,就是还有可能持续上升。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还包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等,更重要的是基础研发投入的成本大幅上升。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双疲软。一是投资疲软。很多做投资的企业,像博傻一样投项目。为什么?因为好的项目太少。什么叫好的项目?就是不是落后产能,不是简单的产能扩大,而是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这样的“好项目”的缺乏必然带来投资疲软。

二是消费疲软。改革开放40多年,财富有了相当规模的积累,为什么会出现消费疲软呢?其实消费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收入分配是否合理。它包括三个层次:宏观、中观、微观收入是否合理。而我们在三个分配层次上都存在不合理之处。

需求疲软带来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问题叠加,既没有办法通过价格上升,用价格来消化成本;又没有办法用通缩的方式刺激需求。这是当前比较棘手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全球布局,转移到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东南亚、非洲地区。但是,劳动力价格并不等于劳动力成本,真正要比较的是单位劳动力成本,其基本公式如下:

单位劳动力成本=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

很多企业转移到越南以后,劳动力报酬是低了,但是劳动力生产率也降低了,所以单位劳动成本并没有改善,甚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下降的,所以它的竞争力还是有问题的。

而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唯一的指标是单位劳动力成本领先。这对人力资源提出的挑战就是:既要面对劳动力报酬上升的压力,同时单位劳动力成本还要领先,劳动产出必须大于劳动报酬的增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效率管理,用人力资源效能提升化解成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