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业新生态:小镇与新城
由浙江兴起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小镇营建热潮。早在2016年4月,浙江印发的《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建设发展。
浙江的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而与小镇具有相似性的产业新城的建设规模通常要超出此范畴。有关信息透露,华夏幸福公司前几年在全国扩张建设产业新城时,与浙江政府多次沟通商洽,但由于华夏新城的用地规模大,双方没有顺利达成合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有望达到70%以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有关信息表明,中国的城镇化率没有出现刹车的迹象,正在举步前行。这意味着国内的产业新城建设在一定时期还将呈现跃马扬鞭的态势。
相对于农村郊野的城镇化,在城市中心的主战场上演着另一大战役——规避“城市病”,建设新城区。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表现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地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新经济形势下,产业新城建设、产城融合会有什么样的新趋势、新特点?当下的形势,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发展角度看,都在强调围绕本土的综合基础做出自己的产业特色和产业链群。其实,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原则同样反映产业新城的建设趋势,就是前面所说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这三个词六个字概括了我们产业新城、产城融合的重要特点,即产业新城首先形成产业集群、产业提升,这是核心、是基底;同时必须形成完满的生活配套服务、商业配套服务、社会配套服务,从而建成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产业生态体系。
产业新城必须围绕几个主导的产业链去打造产业集群,同时不仅要打造产业链,还要打造系统化的、围绕产业而形成的丰富多元的产业生态体系。笔者研析认为,“三生”进而可以演化为“五宜”,即“宜产”“宜创”“宜商”“宜居”“宜游”,如图3-1所示。
图3-1 产城规建从“三生”到“五宜”的演进
1.宜产
毋庸置疑,产业新城的发展核心是区域形成产业集聚,尤其是打造有龙头企业带动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与带来区域转型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居于主导的、首位的显然是“宜产”。
2.宜创
产业集群、产业转型需要依托一定的产业基础,离不开产学研的基础性工作,也需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所以这第二个宜就是“宜创”,适宜创业、适宜研发创造、适宜创意萌发与创新发展。
3.宜商
从产城融合角度讲,新城必须具有24小时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商业商务配套,即社区配套这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丰富且便利的商业消费、文化消费,同时满足外来临时性商务人群的商务需求,即第三个宜,为“宜商”。
4.宜居
反思我们多年前以北京为代表的、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产城建设所暴露的空间、交通、能耗等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产业新城的职住平衡,在新城和周边配套相当比例的住宅与商住公寓等,以避免职场人群“披星戴月”式的上下班流动(清晨披星上班,晚上戴月回家),让人们能够举家入住新城,安心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即第四个宜是新城的“宜居”,让人们安居乐业。
5.宜游
说到宜游,恐怕人们会有多种想法,甚至产生歧义。宜游是适合旅游吗?当然,一个漂亮的、有亮点的新城,是可以、也值得人们参观游览的。很多知名的特色小镇和新建产城不是已经被踏破门槛了吗?其实这是表面的游,深层的游应该是我们对产业新城的规划建设必须考虑区域的科技前瞻性、带动性和文化的引导性、丰富性,不仅区域招商和聚集相宜的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及新兴服务型企业,还要打造新城的新文化调性与高科技属性,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突出打造特色文化品位、品质与品牌,让区域拥有独到的文化体验和科技体验,形成体验文化、体验经济。如此这般,新城绝对是一个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产业新城。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的产业新区,着力打造区域的软环境与创新创业氛围,不断加大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
图3-2 滨海新区图书馆成了书友、网红打卡地
产业新城建设的“五宜”原则,其实隐含着地产行业和园区运营商的发展机会。“宜产”的产业集聚特性,让产业新城继续成为主打制造加工的工业地产(无环保和能耗等问题)和主打研发办公的科技地产的投资建设沃土,而三四线城市的产业新城给拥有新型商业模式和先进技术支撑的物流园区留有一定机会;“宜创”让一二线城市的产业新城保持科技园区和文创园区的高热;“宜居”“宜商”自然为传统地产商保有住宅与商业地产的建设机会,但是政府越来越要求地产商(包括头部地产商)要从产城融合层面筹划、拿取综合用地并夯实产业用地建设;“宜游”则为成熟的、高端的文旅地产商开启一扇窗。
【案例】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没有“城市病”的新城区
图3-3 北京通州副中心(城区)整体规划图
图3-4 北京通州副中心规避“城市病”的建设筹划
图3-5 北京通州副中心的复合性城市功能
【案例】京津(宝坻)中关村科技城:产城融合新典范
如今,产业新城承载着区域的未来希望。前瞻定位与建设规模决定了其一旦出手亮相就是恢宏巨制、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产业新城的规划与建设从“三生”到“五宜”,让我们明晰了产城融合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主导内容与发展路径。不管怎样,充满勃勃生机的产业新城可以这样描述:企业乐于投资在那里、创业在那里、生意在那里,人们乐于工作在那里、居住在那里、娱乐在那里。换成一句话:快乐工作并幸福生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