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七大: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两大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从基于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角度来看,十七大报告的这一论断,可视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概念的外延所作的第一次明确的、规范的、权威的表述。也正是由于确立了概念的外延,十七大进而对概念的内涵,也在不同程度上作了相应的表述。
1.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释,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和从基本国情出发,涵盖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结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在联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相关。日后全国党代会报告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大都沿用了这一基本框架。
2.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把在改革开放时期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整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如果说以上的论述主要阐明了概念外延的话,那么,十七大对概念内涵也作了相应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然,这一论述也可看作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阐述)。
值得提出的是,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层次”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看,相比较而言,在我们党的文献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方面相关的表述(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等),是有着比较丰富的积累的。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号角”的奏响,党的十二大以后的每一次全国党代会,都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内涵,有过重要的阐述。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十二个方面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凝练成了十二个基本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这也可以看作是日后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涵的“雏形”。
在邓小平1992年春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强劲东风的推动下,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并从九个方面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以及“一国两制”等。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重要和关键的历史发展阶段,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等十个方面的问题,就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涵作了归纳和阐述。
需要指出的是,十五大提出的“邓小平理论”和十三大、十四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内容的表述上,有着内在的“相通性”和“关联度”。而十六大以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并相继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不仅仅是邓小平理论这一个理论成果,而是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理论成果显现了。据此,“理论体系”这样的“集合概念”的表述,也就应运而生了。但由此而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是:其一,尽管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但是不是就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直接“套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上了呢?其二,目前,习惯上表述“四个自信”的每一个自信的主词,都是两个字,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对“理论自信”的理解和把握而言,是指对整个“理论体系”的自信,还是对其中一个个理论的自信?如果是整个“理论体系”的自信,那么与其中的一个个理论又是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