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娶妻生子这事,嗨,我不着急
贾明啊,什么都好,就是这记性不好,他根本就记不住前一天的事情。
要不是今天早上贾回想着再跟贾明交代一遍,那今天贾谊是别想睡回笼觉了。
五月初五,天气不是十分晴朗,天空有几片乌云,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下雨。
划龙舟的热闹,贾谊不想去凑,这样沉闷的天气,他更喜欢留在房间里看书。
屈子一生忠君爱国,是贾谊敬仰之人。
《离骚》,贾谊已经不知读过了多少遍,每一次看过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子的清白之心至死不渝,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得知楚国沦陷那一刻,屈原该有多失望,不知汨罗江可否承载得住屈子的怨恨?
如果不叫贾谊吃饭的话,他就会捧着竹简一直看。
不知是不是因为贾回年纪大了的缘故,贾谊觉得自家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友好了。
从前贾谊只觉得父亲严厉,现在他觉得父亲变得有些和蔼可亲了。
贾谊喜欢吃粽子,但是不喜欢剥粽子。
这个问题特别容易解决,每年端午节,贾回都会给贾谊送来剥好的粽子。
今年当然也不会例外。
“儿子,别看了,吃点东西。”贾回说着将手中那盘去掉粽叶的粽子放在贾谊面前的书案上。
贾谊放下手中的竹简,“谢谢阿翁。”
“快吃吧,去郡守府这些日子都瘦了。”
贾回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很欣慰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十八岁了,也是时候该让贾谊考虑今后成家立业的事了。
贾谊注意到贾回打量自己的目光,觉得有些不大自在,心里感觉父亲是有什么事情要和自己说。
果然不出所料,贾回确实是有事情要和贾谊说,神情严肃,郑重其事。
“贾谊,今日正好有空,我们父子两个好好聊聊。”
突然间被自家父亲喊全名,贾谊觉得大事不妙,他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吃东西了,放下手中吃了一半的粽子,正襟危坐的同时,飞速回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做错什么事了。
父亲说了,贾谊也不能不回话,他连忙应了一声,“是,孩儿遵命。”
贾回虽然不着急让贾谊成婚生子,但是他也希望贾谊能早点将婚事定下来,“儿啊,再过两年你就该加冠的年纪了,现在是时候想想你的婚姻大事了。”
未来的婚姻大事,贾谊还没有认真思考过。
儿女私情是小,天下安宁是大,贾谊心中想的是治国安民,匡扶社稷,至于其他的事,他压根就没动过念头。
“阿翁,您教导孩儿要忠君爱国,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安定,小家才能安稳,大丈夫立业为先,孩儿一直遵从您老人家的教诲,不敢违背,若是不能有一番建树,孩儿无心姻缘之事。”
“你身边也该有一个贤惠体贴的人照顾才是。”
贾谊把贾明推出来做挡箭牌,“阿翁,贾明就很好啊,我有他照顾,您还不放心吗?”
贾回眉头一皱,“贾明再好,他也只能照顾你的起居,以后你也还是要娶妻生子的。贾谊,这跟你一般年纪的人,都准备要第二个孩子了。”
羡慕的目光从贾回眼中流露出来,“贾谊,乃公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看着别人家含饴弄孙,心里也是羡慕的很。”
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为子女做主,若是运气好,娶了一个称心如意的人,夫妻和睦,那自是琴瑟和鸣,幸福美满。
但是,如果娶了一个和自己水火不容的人,那未来的生活不是水深火热?
有些事情,还是未雨绸缪的好,贾谊之前担心自家父亲会给自己安排亲事,所以早早就做了准备。
三个月之前,贾谊在十八岁生辰的那天哄着自家父亲多喝了两杯酒,让他答应将来不干涉自己的婚姻大事。
“阿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老人家可不能忘了在孩儿生辰的时候,亲口许诺孩儿可以自己决断婚姻大事的决定,可不能言而无信啊!”
确有其事,贾回不能否认。“的确如此,但也是有条件的,乃公可没答应你随便领一个女子就能进家门。”
“孩儿知道,要门当户对,家世清白,人品贵重,心地善良的女子才能入家门。阿翁,欲速则不达,您既答应让孩儿自己做主,那总该给孩儿一些时间才是。”
贾谊看自家父亲面色凝重,默然不语,他也坐不住了,跪直身子缓缓说道:“阿翁,孩儿不想跟一个不能与自己两心相知的女子共同生活,孩儿希望自己能和良人将来能像阿翁和阿母那样相知相惜。”
贾回暗暗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自己拿主意吧,我就一个要求,在有生之年,让我有个孙儿。”
贾谊颔首道:“是,孩儿一定让您如愿。”
贾回的态度转变,贾谊心中悬着的石头彻底放下,也就松了一口气。
贾谊的态度是不错,但是贾回并不满意,他知道自己这是要无功而返了,好不容易打定主意想劝劝儿子,结果就以失败而告终了。
贾回还是忍不住要和贾谊再唠叨一句,“你也别总闷在家里,有时间多出去走走。”
“是,孩儿知道了。”贾谊一如既往,态度恭敬的应承着自家父亲。
贾谊这么顺从的样子,贾回是意料之中,既然选择尊重他的意见,也不好再行干涉。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贾回现在就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出去多走动走动,贾谊也不是不想,他不愿意出去的原因是不想碰见那些特别主动热情的女子,每一次遇见了都很头疼,幸亏有贾明在旁边能帮他周旋。
三天的时间转眼过去,贾谊的悠闲时光结束了。
吃过早饭之后,贾谊一如往常骑马前往郡守府,贾明就在前面牵着马。
等到了地方之后,贾明就将贾谊的马栓到郡守府后院,然后留在那一直等着傍晚和贾谊一起回家。
一来二去,郡守府的人都认识贾谊身边的这个大块头书童了。
在河南郡提到贾谊,谁不会夸一句那是洛阳的大才子。
要是谁说不知道贾谊是谁,那可真是孤陋寡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