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辞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乔治·比才
(Georges Bizet, 1838.10.25~1875.6.3)

与19世纪的许多歌剧作曲家一样,比才也是凭借一部作品赢得了不朽的声望。他在世时未能享有盛名,死后的荣光却足以让许多音乐家黯然失色。作为新作品,《卡门》演出前经过了比较充分的排练,但1875年3月的首演却是灾难性的,绝大多数舆论给予的都是否定态度。当时的比才正受到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卡门》首演失败所带来的沉痛打击,此年6月3日便辞别人世。但是没过多久,《卡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开始不断攀升。时至今日,《卡门》已被视为音乐发展史上难得的经典之作。比才去世时,音乐界对他的评价是“一位不幸涉足歌剧作品的器乐作曲家”。而如今看来,比才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歌剧所倾注的精力并不比器乐作品少,而且也正是在歌剧舞台上,上演了他最为精彩绝伦的音乐篇章。

比才很早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禀赋,4岁识谱、6岁已弹得一手好钢琴,9岁能够背谱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不足10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阿莱维(就是他日后的岳父)。1850年代,比才跟随古诺上私人课,古诺并没有教他很多基础理论知识,而是让他改编了大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古诺的激励下,比才于1855年写下了第一部重要作品——《C大调交响曲》。其实比才的第一部歌剧也是这个时期写的,不过那完全是一部意大利风格的作品,看来比才对它非常不满意,因为后来他坚决否认写过这样一个作品。

19世纪60年代,古诺、梅耶贝尔和阿莱维对比才的影响逐渐取代了多尼采蒂、罗西尼等意大利作曲家,到比才的第一部重要歌剧《采珠人》问世时,已经明显具有了自己的法国风格。《采珠人》总体看来属于大歌剧类型,抒情性是它的主要特点。随后的歌剧作品是《珀斯丽姝》(1866)。但接下来的5个作品却反应平平,直到1872年歌剧《贾米莱》在喜歌剧院首演,情况才有所好转。

《卡门》无疑是比才最成功的歌剧作品,该剧的诞生首先要感谢脚本作家亨利·梅拉克和路德维·阿莱维(奥芬巴赫的前合作伙伴)对梅里美的中篇小说《卡门》的改编。对于歌剧《卡门》,比才是充满信心的:“有人认为我的作品往往过于复杂,冗长无味、晦涩难解,尤其缺乏技法和灵感。而这次我写出了清新活泼的作品,它充满了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旋律。”

不幸的是,巴黎的批评家们并不同意比才的观点,他们大都反对在舞台上出现血腥的暴力场面。有人撰文这样评介:“作曲家伪装自己,想让我们知道他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可实际的效果却是晦涩无趣。”许多随大流的批评更是不顾事实地横加指责:“粗俗”、“缺乏戏剧性”、“毫无创新精神”、“令人窒息”、“不足挂齿”。尽管也有少数支持者坚持认为《卡门》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比才最初为自己筑起的精神防线还是被彻底击垮了。

在威尔第和瓦格纳引领歌剧作品潮流的年代,比才是极少数才华横溢且有独特个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了古诺和德里布抒情歌剧的一些影响,但《卡门》将法国歌剧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对世界歌剧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在法国有马斯内继续比才未竟的事业;俄国的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作品中也显示出他的遗风;而受比才的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卡门》被誉为是最早的真实主义歌剧,虽然它比意大利的真实主义运动早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