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锅底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1章 搬到石壁下

又到了雪隐身的时节,解仲玉带着修路队来到了石壁下凿壁开路,完成这个工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于是他们先要建庇护所。

大队人马要在这里停留,大量物资要存放,还要搭建储藏间。这几年加了四匹马,大小有十二匹了,还得搭建马棚。

庇护所的位置还是选在解仲玉原来落脚的那片竹林里,在竹林中建庇护所取材便利,可充分利用竹子资源。

砍倒约一分地大小方形地方上的竹子,刨掉竹篼,除掉荆棘杂草,平整地面,地基就算打好了。

在地基边上选相对的两根竹,在根部砍一个凹,把竹子往里扳,将上部交叉捆一起扎成一个叉,扎了一排这样的叉,再在叉上横着放竹竿,连着放了三根。

三角棚的框架搭好了,沿着框架基部挖了两条槽,密密地将竹竿的大头放在槽里,小头搭在上面的横杆上。用藤条将主杆、横杆、斜杆捆绑固定,这样两档墙又做好了。

接着割来茅草编成一块块毛毡自下而上一层层盖在竹墙上。

扎两块竹排遮住三角棚的两头,一头固定,一头可活动当门用。这个庇护所遮风挡雨,挡猛兽都没问题。

挨着这个庇护所他们又搭建了一个同样的,男女分开住。还做了大大小小十几张竹床,铺上被窝当床用,卷起被窝当凳子用。

储藏间的搭建更省事,在庇护所旁边的竹林里横一排竖一排留一些竹子不砍,其余的全部砍掉。

从留着的竹子一人多高的地方将竹子砍掉,把竹桩上面削成V字口,将小竹竿一排排架在上面,然后盖上茅草。

马棚也是这样搭的。

这崖下可谓是一个好地方呢!一线泉水从崖壁半腰中冲下来,下面有一个水潭,水潭里有种类多样的鱼儿。

崖壁像一副巨大延绵的天然屏障,一道道山梁匍匐在崖壁下。山梁与山梁夹着的沟谷深幽而又绵长。

不过他们所处的这个位子地势平坦,开阔,这里植被茂盛,花草树木多样,物产丰富。虽说现在很多树木还是光秃秃的,还是可以看出其中多数是结果子的树,等季节到了可有摘不完的果子。

还有那一蓬蓬的稀稀拉拉挂着几片黄叶的藤像网一样罩着不落叶乔木,虽然这些藤没有主心骨,全身心依附在别的树木上,但一点也不影响它们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地上覆盖着花草干枯的茎叶,待温度回升雨水充足根茎就会发出绚丽多姿的可食用的嫩芽嫩叶来。

解仲玉曾经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当时他们一心想着逃命没有心思在意这里的山水树木和花草。

这里有这么好的资源,他决定提前把家人们移过来。

树蔸带着兄弟们赶着马送吃食和生活用品来了,解仲玉说:“这里的窝棚都搭好了可以居住,从现在起你带着他们慢慢搬家。”

“现在就搬,不是说秋收吗?我们把那块坡地都翻过来了,这次回去准备下种呢。”树蔸说。

“不必了,把那边的工夫都丢了,这边吃的东西多得很,那边有的这里有,那边没有的这边有,早过来捞这边的,省得几跟路。”解仲玉说。

“不如我们停几天工帮着把家一把搬过来,人多力量大。”刘本恩说。

“说的也是,我们先帮着搬家。”解仲玉同意。

“其实不需要,运输主要靠马,人跑三趟抵不上马跑一趟。而且马可以不吃不喝不停歇跑大半天,而我们人呢?身上背着重物中途不歇火不吃点喝点体力跟不上。这么多人在路上跑来跑去耽误工夫不说还累个半死。”树蔸说。

“搬一点算一点,尽可能早一点搬过来。雨季就要来了,最后下的是一场春雪,过一百天定会发大水,山泄水把路冲坏,把桥板冲走,到时前功尽弃,路又要重修。”刘本恩说。

“涨大水不是还有一百天吗?我估摸着两天一趟四十几天就能全部搬过来。”树蔸说。

“可是你们几个在路上跑这么久也很辛苦呀!”刘本恩说。

“每次来这里都是马儿在前我们跟在后面,它们知道沿着路走不要人操心。我想以后不用人跟了,人只要在两头接货。”树蔸说。

得力的马有九匹,一匹母马怀孕了不能参加,另两匹小马刚断奶也不能负重。

树蔸给每匹马都带上铜摇铃,进山之前每匹马都配了一个摇铃和一串铃铛。

后来因为那么多摇铃挂着很吵,尤其是夜晚,“叮当叮当”彻夜响着影响大家睡眠,于是只给头马带了。

现在为了驱赶路上的野兽他给每匹马重新带着,他让老虎给马队押镖,老虎颈上也带了一串铃铛。

俗话说:要想马儿跑的好先将马儿喂饱。他们先给马喂了草料又给马喂了加了猪油的炒熟了的黄豆,同时给老虎吃了两只野鸡。又给它们喝了一些水。

然后给每匹马带上马嚼子,不让马吃路边草。还给老虎带了一个蔑做的嘴龙头。

驮了货物的马队一匹接一匹循途守辄。老虎很调皮,不怎么走正道,总是上跳下蹿,不过不会偏离路线太远。

一路上摇铃“哐哐”,铃铛“叮当”吓得鸟兽仓皇逃窜。

树蔸几个在后面跟了一段路,确认马儿不需要人指挥也就回来了。

到了太阳快要落山时那边崖下作业的人远远地听到摇铃声便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卸货,喂马饮马。

也没有忽视老虎,他们给老虎喂煮熟的肉食及盐水。

第二天一清早他们喂马饮马后将马赶到回去的路上。也是夕阳西下时这边的人听到远处的摇铃声就去迎着马儿。

就这样去一天回一天。

马既是帮运工充当信使。先生用芒杆做笔,将炭捣烂加水搅和做成墨,在竹片上写下对外面人要说的话,将竹片放在货物里寄给外面的人。

外面的人也同样把对家人要说的话写在竹片上随马寄回去。

最后一趟搬运了,人随着走。三个小脚女人由树蔸几个替换着背。

解仲这边停了一天工,他带着大伙一早上路迎家人们,他一背将先生背到了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