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误区四:迷信商家的广告宣传
张阿姨患有慢性肺炎。一次在电视广告里看到一种“化纤维胶囊”,宣称治“老肺病”,90%以上见效,50%以上可彻底康复。同时有一段录像为该产品研发者某医科大学教授在一个科普教育巡展中作报告,介绍此胶囊的疗效如何显著如何神奇。张阿姨看了满怀希望,花了上万元购买服用。不料吃了一个月,发现完全没有效果。食药监部门调查后告诉张阿姨,原来是这家公司的宣传广告有问题,其申报并被批准的功能是“提高缺氧耐受力”,而广告中所宣称的功能属于任意夸大,是违法广告,严重欺骗和诱导了消费者,将被严厉处罚。
简评: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广告有严格规定,要求媒体在宣传时必须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的内容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也规定: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特别规定在电视广告中,要打上“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的忠告语。而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少违法的、欺骗性的保健食品广告,据报道保健食品中70%以上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在此提醒消费者,对哪些吹得神乎其神的宣传,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的,是完全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盲目迷信。
保健食品消费也是骗局横行的重灾区,一不小心,消费者就会落入不良商家精心设置的圈套或陷阱,老年人是最大的受害群体。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