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性病并发症及相关疾病
在现实临床生活中,有些人将与性病相关联的疾病统统当作性病对待。本节的目的在于提醒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要忽视非性行为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等难以与性病相鉴别的一些疾病,更不要将这些疾病轻易说成性病,给病人造成身心损害及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及家庭。
一、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从肾盂至尿道口全尿路的感染性炎症。
(一)肾盂肾炎
1.病因 肾盂肾炎是常见疾病,女性发病率数倍于男性。病原菌可从尿道进入引起感染,如导尿、膀胱镜检,也可从身体的病灶经血行感染,尤其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生;尿路梗阻,如结石、妊娠压迫都易导致肾盂肾炎。
2.临床特点 女性较常见,特别是在婴儿、新婚和妊娠期。女性尿道短而直,细菌容易侵入,可能是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婴儿时期尿布上的粪便可直接污染尿道口,新婚期可能是由于性生活使阴道里细菌发生了改变而引起感染,妊娠期主要是尿液的淤滞为感染提供了条件。
血行感染时发病很突然,体温骤升至39℃以上,可有寒战,病人往往极度衰弱。多数病人有明显的腰部疼痛、压痛,以一侧为明显,并在短期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膀胱刺激症状。
急性肾盂肾炎症状虽很严重,如无泌尿系统梗阻,则在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病人完全恢复,不影响肾功能。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转为慢性。
妊娠期肾盂肾炎主要在妊娠5~6个月出现,80%在右侧,治疗不当可引起流产或早产。
本病在发病的初期及婴幼儿比较容易被忽略,注意腰部压痛及肾区叩击痛最为重要。尿液检查是确定诊断关键,可查出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
确定肾盂肾炎后,尚需注意体内有关感染和尿路梗阻,如扁桃体炎、齿龈炎、前列腺炎及肥大、尿路结石等。
(二)输尿管炎
输尿管炎多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同时存在,无论是经血行感染或是经尿道逆行感染均可引起输尿管发炎。
(三)膀胱炎
1.病因 膀胱炎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但多数病例并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部分或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正常膀胱不易发生炎症,但有梗阻(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狭窄(结石、肿瘤、异物)时,则容易发生感染,肾盂的感染可扩散至膀胱,经尿道及膀胱周围的炎症所致的膀胱炎,其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
2.临床特点 新婚及妊娠常见,女性居多,主要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及血尿,由于多数有脓球和细菌,所以尿浑浊。由于极度尿频和膀胱尿道的痉挛,病人极度痛苦,但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
(四)尿道炎
尿道炎大多数由于感染所致,并且多数为性传播疾病,主要感染分为以下4类。
1.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所致淋球菌性尿道炎,潜伏期一般3~5日,尿急、尿频、尿痛、尿道红肿溢脓(参见本章第二节)。
2.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潜伏期1~3周,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男性有尿道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并有尿痛、尿道不适等症状;女性尿道刺激症状不明显(参见本章第六节)。
3.其他性病 指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阴虱病等引起的尿道炎,症状较淋病轻。
4.其他尿道炎 指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和产碱杆菌引起的尿道炎。
(五)治疗原则
1.肾盂肾炎、输尿管炎、膀胱炎 治疗原则相同。
(1)注意休息,鼓励多饮水,或输液,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加强营养。
(2)主张联合用药:如头孢曲松钠1次2.0g,每日1~2次,静脉滴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氧氟沙星等口服药,每日3次,每次2片,连服1周。
(3)注意外阴部卫生,婴儿尿布要勤换洗,避免粪便污染尿道口。
2.尿道炎 参见本章第二节淋病、第六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其他性病。
二、附属器官感染
附属器官感染是指泌尿生殖系统附属腺体及其输送管道的感染。
(一)精囊、精索、附睾炎
精囊腺位于膀胱底部后侧,为一长椭圆形的囊性器官,所分泌液体参与组成精液、营养精子、精索为从附睾至尿道的一条索状组织,内有静脉、动脉及输精管、输精管上端移行于附睾,下端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其功能是运输精子,精索炎主要是输精管的炎症;附睾位于阴囊内,呈新月形,紧贴睾丸上后侧,为储存营养精子、使其发育成熟的器官。
1.急性炎症
(1)病因:急性炎症多发于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后,因未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炎症从前尿道发展至后尿道,造成上行感染,引起精囊、输精管、附睾炎症。
(2)临床特点:急性期有发热,有时伴有精液储留、腹痛。直肠指诊可触及精囊大,触痛剧烈,有波动,慢性期无明显症状,可有血精。指诊可触及精囊,质地较硬。附睾炎多发为单侧,有发热,附睾大、疼痛明显,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性抽痛。检查时,患部皮肤红肿发热,附睾大、触痛剧烈。炎症最终可导致输精管狭窄或阻塞,继发不育。
(3)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淋病。
2.慢性炎症
(1)病因:多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其他性病并发症。
(2)临床特点:常与前列腺炎同时存在。症状为排尿不适,有会阴部、腹股沟、股部、耻骨联合上部、腰背部轻微疼痛或酸胀感,同时有精液带血、射精痛和遗精次数增多等症状。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上界两侧压痛、肿胀或有索条状物。精索炎时精索有肿胀变粗、压痛和结节出现。急性较少见,发生率约为1%,常与尿道的炎症同时存在,多为单侧性,表现为附睾大,变硬,输精管增粗、触痛,也可有阴囊水肿。呈慢性时附睾尾部可有硬节和精索增粗。常可因性生活过度和酗酒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附睾炎时血清衣原体、支原体抗体有明显增高。
(3)治疗:参见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其他性病的治疗。
此外,尚有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炎症,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附睾结核,亦不宜忽略。
(二)前列腺炎
前列腺位于膀胱下部,有5个叶,分布在尿道周围,分泌液体参与组成精液,供给精子营养,增加精子活力。
1.病因
(1)感染性前列腺炎:感染性前列腺炎可在青春期后发生,此后其发病率逐步上升,致病原微生物可经尿路逆行感染方式到达前列腺,亦可能通过感染性尿液反流至前列腺管或通过淋巴或血源性传播,最有可能的途径是通过前列腺管而直接蔓延。
在患有泌尿生殖器结核的男性中,几乎每次都可以从其精液或前列腺按摩液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牛型分枝杆菌或其他类型的分枝杆菌,而分枝杆菌感染是前列腺炎的罕见病因。阴道口有大肠埃希菌繁殖的女性,其男性性伴也常可分离出同一种细菌;反之,在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尿液中分离出的细菌在种类上与其性伴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是一致的。尽管大肠埃希菌可通过性交传播,但是它很可能是一种缺损型致病因子而不是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所必需的病原。在急性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必然有尿道病原微生物的参与,通常为大肠埃希菌,当然还可能有其他杆菌科细菌的参与,如克雷白杆菌、假单胞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不止一种上述细菌可同时出现于前列腺液中,这种类型的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在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致病作用尚未明确,肠球菌通常与肠杆菌共生,可能参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凝固酶隐形的葡萄球菌、非D族链球菌及肠球菌常为前尿道的固有菌群或暂住菌,故不大可能成为致病菌。这主要是由于从前列腺病病人的前列腺液中不能重复分离出这些细菌。因此,革兰阳性球菌(除外肠球菌)很少被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
有人认为前列腺炎是性病性尿道炎的并发症。一项研究发现,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衣原体抗原检出率为25%(14/55),而对照组为6%(P<0.05)。使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10日,治愈率为80%。另一项研究发现,慢性前列腺炎中衣原体检出率为21%(18/78,原位杂交法)。因此,沙眼衣原体与较年轻人的前列腺炎有关,可能为病因性,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2)非感染性前列腺炎:非感染性前列腺炎(即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尚未阐明,其诊断常采用排除法,即培养均为阴性。现已认为专性厌氧菌、真菌、滴虫及病毒均参与发病。例如,在78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男性中,有5例可分离出白念珠菌,1例分离出阴道毛滴虫,而未分离到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
通常在患有前列腺内梗阻的男性进行膀胱造影时可见到无菌尿反流至前列腺的输出管,此时前列腺及射精管均可显影。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尿道反流是否可以引起输出管内的炎症反应或干扰针对细菌入侵的抵抗性,但此机制已被视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的重要病因。此外,还有人发现前列腺上皮内分布有内皮缩血管肽,后者可引起前列腺平滑肌的强烈收缩,故对前列腺内尿液反流具有重大意义。
2.临床表现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急骤,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常见尿频、尿痛及直肠刺激症状,感染严重或脓肿形成时可发生尿潴留,直肠指检可发现有前列腺大、压痛明显,局部温度增高。此外,尚可引起附睾炎、精囊炎及败血症,少数可转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时忌做前列腺按摩,以防感染扩散。
(2)慢性前列腺炎: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并且无任何特异性,无尿路感染症状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三者间的临床症状几乎无任何差别,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有尿不尽感,疼痛常放射至阴茎头及会阴部,便后或尿后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排出,常有睾丸、精索、会阴及腰骶部疼痛,性功能障碍,如早泄、阳痿、射精疼痛、遗精过频、血精等,并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病人虽有尿路刺激症状,但尿常规检查多正常或只有少量白细胞。直肠指检时可触及稍见肿大的前列腺,一般无结节及触痛,质地偏硬,中央沟尚存在。
3.治疗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包括全身和局部治疗。
1)全身治疗:需卧床休息、软化大便、碱化尿液、使用解痉药物及抗生素;由于急性炎症,前列腺膜通透性增高,不能进入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药物亦能进入感染的前列腺,治疗可用SMZ+TMP 2片,每日3次,或氨苄西林250mg,每日4次,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联合应用氨基苷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四环素。
2)局部治疗:应早期使用热水浴灌透热理疗,均有助于炎症的消散、防止脓肿形成。发生尿潴留时,宜采用耻骨上穿刺引流,忌用导尿。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预后一般良好。
(2)慢性前列腺炎
1)全身治疗:注意休息,避免着凉,忌食辛辣食物及酒类。可应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族抗生素及中成药。
2)局部治疗:可坐浴、热敷。忌“尿道冲洗疗法”。
(三)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下1/3处深部,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
1.病因 病原体主要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大肠埃希菌及阳性菌等。由于性交、分娩或因其他接触而致外阴部感染时,细菌易于侵入而发病。
2.临床特点 感染初期多为急性经过,因腺体黏膜水肿,小阴唇局部有红、肿、热、痛或伴有发热,局部可分泌大量脓液。当腺管肿胀,管口粘连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便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检查局部脓肿有波动感。此时病人疼痛加重行走困难如未及时治疗,脓肿可自行破溃,脓液溢出。
若急性炎症消失,有时可形成脓肿。也有炎症反应较轻,但腺管堵塞而直接形成囊肿,称前庭大腺囊肿,病人可无自觉症状,多不注意。检查时在小阴唇后部、处女膜外侧,可触及囊性肿物,大小不等,一般如枣或鸽蛋大小,无压痛,常为单侧性,亦可反复急性发作。
3.治疗 注意会阴清洁,预防感染,急性期尚未化脓者可以热敷、坐浴。抗生素选用根据病原体而定,脓肿波动明显时切开引流,如脓肿自破,应扩大破口使引流通畅;如为前庭大腺囊肿,继续增大或反复急性发作,可做前庭大腺造口术或囊脓刮除术。
(四)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和淋巴结大或脓疡体征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症状
(1)小腹痛: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和其他病变常引起小腹疼痛,常见于淋病、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等。
(2)白带异常:白带是阴道分泌物的排出物。白带异常是指女性阴道分泌物在数量、色泽及气味上发生的变化。白带增多最为常见,同时可能伴有外阴瘙痒、疼痛、排尿困难或尿痛、性交痛等症状。可从白带的性状来分析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如果白带明显增多,说明阴道内感染较重。白带的色泽可以反映出阴道分泌物的颜色,黄色可能为脓性,红色可能为血性分泌物。
(3)月经改变:性传播疾病也可以发生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疾病。特别是淋病、软下疳、滴虫病常合并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狭窄、卵巢疾病等。常引起月经次数、月经量的增多或减少,月经期延长或缩短及经期腹痛、发热等症状。
(4)阴道流血:阴道流血是指非经期的阴道流血,主要是急性或慢性阴道炎、子宫颈炎和子宫内膜炎,常发生内膜充血、肿胀、糜烂、溃疡。由于组织损伤累及小血管,所以经常有阴道内出血。出血量轻者仅在白带中混有血丝,较多时可经常有血性白带,重症者可长期有大量血液流出。由于失血可导致贫血或其他疾病,应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2.体征
(1)外阴部皮肤病变:外阴部也是性传播疾病好发部位。梅毒在外阴部可发生硬下疳、丘疹样梅毒疹、扁平湿疣;淋病可在外阴部发生急性炎症;软下疳主要累及外阴部,可发生外阴部的丘疹或糜烂、溃疡;腹股沟肉芽肿可于外阴部、耻骨部、腹股沟部发生脓肿、溃疡、窦道和瘘管;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初疮常发生于外阴部,然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病变;外生殖器疱疹可在大阴唇、小阴唇、会阴部发生疱疹;尖锐湿疣的多颗粒性疣团常发生于阴道口、阴道前庭、大阴唇、小阴唇及会阴部;念珠菌病常常发生外阴部充血、水肿、丘疹、糜烂,有白色凝乳样分泌物等。
(2)阴道子宫颈病变:用窥器检查阴道和子宫颈,可发现部分或全部的阴道和子宫颈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这种病变在子宫颈相对多发。阴道和子宫颈病变可见于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滴虫病、阴道棒状杆菌阴道炎等性传播疾病。
(3)阴道分泌物改变:阴道分泌物是阴道内炎症的产物,它是由子宫颈分泌的液体、阴道内的细菌及其他病原体、吞噬了病原体的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的,如果有出血可混有血液。淋病的阴道分泌物量大,可为白色或淡黄色;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阴道分泌物的改变没有特异性;白念珠菌病可见白色凝乳样的分泌物或凝块混于阴道的分泌物中;阴道滴虫病分泌物为白色泡沫状,主要是由于滴虫分解阴道上皮中的糖原产生气体。阴道分泌物平时以白带的形式排出,检查时由于仰卧位,分泌物往往流至阴道后穹窿,取材可从后穹窿或子宫颈内取。性传播疾病的诊断通过阴道分泌物性状的观察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通过涂片镜检、染色检查或培养才能确诊。
(4)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病变、阴道内诊检查,可发现子宫的位置、大小、触痛、肿物等,也可发现输卵管及卵巢的触痛及肿物。通过阴道内诊,可诊断性传播疾病引起的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