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性病
第一节 概述
一、性病的概念
现代定义的性病是指一类主要通过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之间的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早期定义的性病是指通过性交引起的外生殖器或阴部发生的传染性炎症疾患,是一个范围比较窄的定义,主要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4种,称为“经典性病”(venerealdiseases, VD),以后又加上了腹股沟肉芽肿共5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性病的概念逐渐被“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所代替。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决定使用STD这一名称。除上述5种性病外,还把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病、疥疮、传染性软疣、巨细胞病毒感染症、股癣、乙型肝炎等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或可通过性交传染的疾病,以及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均列入了STD,目前已达20余种。我国目前列入性病监测管理的有6种,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特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其中艾滋病、梅毒和淋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严格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是《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性病。
二、性病的特点
STD是一组通过性交或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经性行为接触传播和引起生殖器官疾患。
但近些年考虑有很多无症状感染的存在,就提出一个更为广泛的定义,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TI),目前引起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几乎包括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全部范畴,其中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原虫和寄生虫等(表2-1)。
表2-1 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分类
它们的致病力、毒力、侵犯人体器官及破坏组织的范围大小等均有很大不同。严重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而危及生命;而轻的只侵及某些组织器官,引起较轻的病变;有的只在性器官局部发生病变;有的则可累及性器官以外的组织器官;还有的虽然经性接触感染,但却在其他组织器官发生病变。
性病是全世界流行的疾病,它的传播特点与一般的传染病有很大不同,基本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它的传播主要与人口流动、旅游人数的增多、性生活方式的改变、性观念的“解放”等社会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
三、性病的流行动态
性病全世界流行。在很多国家,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流行病。据WHO估计,世界上每日有100多万人感染一种性病,每年约有4亿多新发病例。在世界不同地区,性病的发病率及病种区别较大。在发展中国家,因性病的诊断及治疗服务跟不上,造成性病流行率较高,有的已成为主要的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
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性病已日益常见。在一些西方国家,病毒感染性性病已经超过细菌性性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就是其中之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鲜为人知的HIV感染,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成为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严重疾患,在很多国家,已经酿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HIV感染的重灾区,正在从非洲向亚洲及全球蔓延,在今后的数年内,亚洲将成为HIV感染人数最多的地区。
性病在中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949年以前,我国的性病流行很广泛,很多城市及民族地区尤为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性病的发病率很快下降。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内地已基本上消灭了性病(只在个别民族地区有零星发生)。随着对外开放、交流的增加,从1977年开始又有性病病例出现,1985年艾滋病传入我国,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性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疫情从沿海向内地,从城市向农村,从社会向家庭扩散、蔓延。尤其是近几年,性病疫情的上升与HIV感染疫情的上升并驾齐驱,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影响。到2005年底,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54万~76万)以上;而2005年一年的性病新发病例数就至少在70万以上。病人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即集中在性活跃人群,男性高于女性,但女性病人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
艾滋病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不仅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也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和加重了艾滋病的感染和蔓延。我们必须采取预防、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实行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共同迎战艾滋病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卓有成效。
四、性病与性器官疾病
性病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组传染病,通过或可通过性接触在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之间传播流行。而性器官疾病则是内、外生殖器官所发生的功能性、器质性的病变。其中有一些可能是性病的合并症,但大多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两者是不同概念、不同范畴的疾病。
五、性病与皮肤科疾病
有些STD本身就是皮肤科的疾病。它们的主要临床表现均在皮肤黏膜上,如,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阴虱病、疥疮、股癣等均属皮肤病学范畴的疾病,因可经性接触传染,现被列入STD内。有些性病可引起皮肤病变,易与皮肤科的某些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临床上须特别注意。如,可发生生殖器溃疡的几种性病与固定性药疹、生殖器肿瘤、皮肤结核等的溃疡较相似;二期梅毒的皮疹与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型性红斑、药疹、脂溢性皮炎、扁平苔癣、花斑癣等皮肤病的皮疹极为相似;三期梅毒的皮损与寻常性狼疮、慢性小腿溃疡等病的皮肤病变在形态上很接近。如果不全面采集病史、掌握病程进展及临床资料,不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很容易将性病诊断为某种皮肤病,既延误了治疗,又可造成性病的进一步传播。
六、性病与艾滋病
性病是一组古老的经性途径传染的疾病,在全世界流行。艾滋病是1981年新发现的传染病,性行为是其传染途径之一,故被列入性传播疾病之中,成为性病的一个新成员。在具体工作中,广义的性病包括艾滋病,而狭义的性病将艾滋病单独列了出来,也含有强调的意义。因此有些文件、资料用“性病、艾滋病”表述。
性病与艾滋病在致病力和流行强度上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起着保护机体免受致病因子感染的作用。而艾滋病病毒在繁殖过程中破坏的正是淋巴细胞。致使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最后对条件致病菌都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很多艾滋病病人死于各种非强致病力的微生物的感染。
(一)性病能促进HIV的传播
性病可使HIV传播的危险性增加3~5倍,伴有生殖器溃疡的STD感染HIV的危险性尤其大。在对肯尼亚及扎伊尔的异性恋人群的研究中证明,生殖器溃疡与HIV感染相关。生殖器溃癌病人HIV血清阳转率显著增加,这是因为HIV易从溃疡处进入人体内。男性梅毒病人感染HIV危险性可增加3~9倍。
溃疡性STD易感染HIV的机制如下:①溃疡使表皮或黏膜屏障破坏,易被感染或传播给他人。②炎症溃疡皮损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在患部聚集。它们是HIV的靶细胞,可使HIV活化,增加病人的易感性。③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单纯疱疹病毒(HSV)在传播HIV中是重要的辅助因素,并增加HIV复制。无生殖器溃疡的性病病人,虽然危险性不及有溃疡的性病病人,但由于发病率高,其流行病学的重要性不亚于有溃疡的性病病人。非洲的研究证实:妓女衣原体宫颈炎与HIV血清阳转性显著相关,淋病也与HIV感染相关,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阳性者与HIV血清阳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无生殖器溃疡的性病病人促进HIV传播机制:①女性淋病、衣原体或滴虫感染均可发生宫颈炎、阴道炎,使白细胞与吞噬细胞数目增多,这些都是促进HIV传播的因素。②男性淋病及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炎症时精液中T细胞增多,亦促进HIV传播。有研究发现,在含有淋球菌的培养液中,HIV的繁殖速度比在普通培养液中快133倍。
(二)HIV感染影响STD过程
HIV感染可使STD进展加快,病情加重。如梅毒可迅速由一期发展到三期,甚至出现暴发、急进的恶性梅毒,并且常规治疗无效;使尖锐湿疣的损害增多,体积大,复发率高,对各种治疗均抵抗,恶变率增高;使生殖器疱疹的溃疡面积增大,破坏广泛,疼痛明显,难以治愈;使软下疳发生广泛的生殖器溃疡,治疗反应差或无效;使淋病易于耐药及发生淋菌性盆腔炎。
总之,HIV和STD具有相互增强的作用,以及独特的非常强的流行病学协同作用。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STD是预防HIV传播的重要策略。HIV感染者更要注意切勿再感染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