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就像一根又红又烫的拨火棍刺在我的眼睛里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研究大脑的极为重要的工具。这种技术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通常并不是很大,但是这种技术给丛集性头痛的诊断和处理带来了崭新的临床见解和治疗策略。幸运的是,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生率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由于折磨人的头痛发作主要发生在几个月以内,因此被称为“丛集性”。头痛发作时间一般为 15 分钟到3小时,病人在发作期以外的时间不会感到头痛。不过,大约有 10% 的病人每天或者几乎每天都会头痛发作,年复一年,没有缓解期。那种在眼睛周围或者在眼睛后部发生的单侧性的头痛被一位病人形容为“就像一根又红又烫的拨火棍刺在我的眼睛里”。丛集性头痛由于让人感到难以忍受,因此通常又被称为“自杀性头痛”。饮酒、暴露于低氧及低压力环境(例如在海拔超过 2 000 米的高山地区或者坐飞机时处在低压舱环境),都可以引起丛集性头痛发作。男性的丛集性头痛比女性多见。
由许多理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丛集性头痛是一种下丘脑引发的疾病。首先,在头痛发生的头颅的同侧会出现面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症状,例如流汗、流泪、流鼻涕(鼻塞)、眼白变红以及眼睑下垂及瞳孔缩小等。所有这些症状都表明,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即下丘脑的活性增加。
其次,下丘脑内的生物钟也对产生丛集性头痛起着重要作用。生物钟负责我们所有的昼夜和季节性节律(包括在得病期间)。丛集性头痛通常在白天或者夜晚的某一固定时间发作,而且还会表现出季节性的波动。此外,丛集性头痛患者的激素昼夜节律类型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了生物钟活动的变化,而且在头痛发作时还可以观察到生物钟区域的激活。
米歇尔 · 法拉利(Michel Ferrari)教授是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头痛病学专家,他发现丛集性头痛比其他头痛疾病更好治疗,药物通常被证实是很有效的。头痛发作时可以用氧气或者舒马曲坦片进行有效的治疗,钙拮抗剂和锂还可以预防头痛发作。然而,主要问题是丛集性头痛这种病通常不被人们认识,或者在发病很久以后才被确认,有时甚至要在几十年以后,而在这段时期内,人们为了预防头痛发作还要经常接受一些特别激烈的治疗,例如切断面部神经和大鼻窦的手术,或是把牙齿全部拔除。有 20% 的病人对治疗没有反应。
医生在病人头痛发作期间,通过脑扫描成像来确定头痛的源头。在下丘脑的后方和与丘脑相邻的地方观察到了灰质的增长,这表明患者头痛发作的一侧的脑细胞的数量大于正常情况。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该部位在病人头痛发作时的活性显著增加。下丘脑的这种活性反应只在患者头痛发作时显现,而在恢复期则不会表现出来。接下来,医生在患者下丘脑后部测定到高活性的部位植入一个深部电极,并持续刺激该电极。迄今为止,该技术已经运用了 8 年,获得了对 40 多位患者进行治疗的经验。对这个产生头痛的脑区进行电刺激,使 60% 的病人头痛消失,而且这种治疗还能改善睡眠状况。这种疗效并不是立即就会产生的,它通常会出现在接受电极刺激治疗后的一个月内。
目前来看,长期电极刺激治疗似乎很安全,虽然我们并不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术(PET)是一种可以观察脑活动变化的技术,它显示了电极治疗除了能刺激下丘脑,还刺激了脑中其他许多区域。事实上,电极治疗引起了参与处理疼痛的整个脑结构神经网络的功能性改变。
这种运作机制是饶有意味的,但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这种疗法十分有效。深部电刺激治疗丛集性头痛是否真的有效果,还必须在严格设立了对照组的临床研究后进行确认。为此,一个法国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研究,在病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组的情况下,选择了 11 位病人进行试验。神经外科医生在他们脑中植入电极后的第一个月将一半被试的电极激活,另一半不激活。休息一周之后,反过来再做一遍(即交叉研究)。两个月的实验过后,研究者并没有发现在有电流刺激的月份和无电流刺激的月份之间有什么差别。换句话说,这项实验并不能验证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人们当然可以争辩说,被研究的样本数太少,刺激方法也不够理想。不管怎样,这11 位病人的电极都在随后被激活了一年,对其中 6 位病人的治疗是有效的。
这个结果和预期结果是一致的,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还是没有被严格控制的对照研究证实。因此,在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之后,研究者们询问这些病人是否还愿意参加另外一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轮流开启或者关闭电极。病人拒绝了这项建议,因为他们害怕他们的丛集性头痛又会回到原先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因此,迄今为止还缺乏证据来证明这种疗法的可靠性。人们还发现,对于脑后部皮下神经的刺激也可能具有疗效,而这种电极刺激方法比深部脑刺激要温和得多。因此,人们并不能确定继续给更多的丛集性头痛患者植入深部电极到底是不是个好主意。临床研究远非一件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