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Section 1 基础

课时1 人人需要学点真实世界经济学

冯兴元

本课要点

1.经济学通识涉及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

2. 我们提倡的真实世界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

3. 不管是不是经济学专业者都需要真实世界经济学通识。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通识涉及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所谓“经济学”,就是指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个人的行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经济学思维不仅适用于观察和分析经济领域内的个人的行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也适用于观察和分析经济领域之外的一些情况。经济学思维既可以针对经济,也可以针对社会,还可以针对政府行为。一种法律或制度,一种伦理或文化,也均有其成本和收益,均可以借助经济学思维加以分析。这样,除了一般经济学之外,又有了法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伦理经济学与文化经济学。经济学思维下的成本既可以是货币成本,也可以是非货币成本;经济学思维下的收益既可以是货币收益,也可以是非货币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思维可以无处不在,属于一种“帝国主义”思维。说经济学乃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也不为过。虽然其他学科的学者会批评“经济学帝国主义”,但是这种批评恰恰说明经济学的强大和广泛适用。

经济学其实只有一种,但是各种经济学学派或者经济学分支令人眼花缭乱,而基于这些学派和分支所提出的经济政策也往往良莠不齐。各种教科书对于非经济学专业者来说,难易程度各不相同,而且有些经济学理论还可能有争议,例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就认为宏观经济理论是错误的,他们反对推行宏观经济政策,因为他们认为这会破坏个人产权。因而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专业者才能甄别经济理论的前后一致性和正确性。这就要求我们提出真实世界经济学,向爱好经济学的非经济学专业者提供一种真实世界经济学的通识教育。其实经济学专业者也需要这种通识教育。所以,无论是经济学专业者还是非经济学专业者,都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卑微”的态度,否则就容易坐井观天、自高自大。

提倡真实世界经济学

我们需要提倡一种真实世界经济学,根据这种经济学,人的每一个行动均属于一种选择。人是有目的的人,采取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人属于行动人,也就是有目的的、行动着的人。人对各种可选择的目的和可采取的行动均有自己的主观价值评估,从而赋予一些目标更大的价值,也赋予另外一些目标更小的价值。这些价值的赋予就是人主观价值评估的结果,因而属于主观价值。人会根据其价值的相对大小对这些目标进行排序,也就是做出序数意义上的排序,但人并不需要(也不会)确定这些目标价值各自的明确基数。人能够为自己的目的选取一些手段,并利用这些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人选择这些手段是基于自己主观的成本收益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理性的。这并不是说人不会犯错,而是说人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经济计算寻找一些手段,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人当然不是神,不可能全知全能,因而可能犯错,但这并不影响他去做自己的经济计算,从而找到一些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经济学思维属于著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米塞斯的经济学思想,可以说是米塞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它们构成我们在此提倡的真实世界经济学的核心范式。

理解和解释世界需要真实世界经济学通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点真实世界经济学通识。在生活中,一些经济学思维接近于条件反射,似乎是无师自通的。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以及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收敛自己的玩性,去完成家庭作业,事实上都利用了经济学思维。这种经济学思维看上去似乎无师自通,但事实上它仍然来自家庭的传承和个人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

但是,更多的经济学思维并非无师自通的,而是需要经济学专业老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经济学思维既要靠他们的言传身教,也要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多数经济学思维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至少在最开始就接受经济学通识教育,尤其是真实世界经济学通识教育。非经济学专业者只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真实世界经济学通识即可,这些通识实际上是经济学的精要。非经济学专业者掌握经济学精要,并不需要依托对高深的数学模型和公式的理解与掌握。一些专业经济学家的论著里充斥着数学模型,把数学等同于经济学,对他们来说,“经济学+数学=数学”。但是,我们看“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或者奥地利学派创新人士米塞斯《人的行为》,就见不到什么数学模型或者公式。对于他们来说,“经济学+数学=经济学”。

思 考

1. 请简述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什么才是真实世界经济学?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3. 为什么人人都应该学点经济学?

4. 如何看待人的行动、选择和资源稀缺性的关系?

资 料

1. 张维迎.经济学原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2.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的行为.夏道平,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