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Section 2 行动与效率

课时20 经济学中的选择与行动

黄春兴

本课要点

1. 选择和行动有何关联?

2. 为何时间落差会带来不确定性?

3. 环境改变后,为何需要重新选择?

我们常听到人们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从懵懂年纪开始,我们就得选择玩什么玩具,跟谁一起玩;上高中时,要选择未来的专业科目和学校;上大学时,则在男女感情之间犹豫不决;接着,又是就业、婚姻、生子、买房、储蓄等的选择。

仔细想想,每一项选择都不只是单纯的选择,因为每一项选择都给接下来的行动确立了一定的方向。因此,在日常活动中,行动不仅伴随着选择,而其本身也是一种选择。譬如,你莫名其妙被人打了一拳,你是要立即反击还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这不也是一种选择吗?是的,我们把日常活动都看成一项项的选择,也自然把选择之后的行动看作选择的一部分。

然而,前辈们也经常会对我们说:“想好再选!”不是吗?另外,我们也常听到:“既然选择了,就努力去做吧!”这时,我们的脑海中也许会突然蹦出托尔斯泰那句名言:“先好好地选择你的爱,然后好好地去爱你的选择。”这的确是名言,遗憾的是托尔斯泰自己也没法做到。爱是一种行动,但有多少爱是永恒的?

当我们把行动视为选择之后的责任时,我们就把行动方向和选择策略区分出了允许和不允许的范围,于是,我们在执行时便会遇到是否要跨越界线的问题。这是因为行动时所遇到的环境和问题,都不是选择时能考虑到的。时间落差给行动带来了不确定性,即使选择与行动之间没有时间落差,也还会有空间差异,所以,好好地选择才是行动的成功保障。

时间落差在真实世界是普遍存在的,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时间因素会带来不确定性,而空间因素会要求我们在执行时必须具备局部知识。当时间或空间发生变化后,我们在行动时是否还要遵循之前选择时所给定的约束条件呢?

最简单的答案是:假设我们在选择时已完全预知行动时会遭遇的可能情势,那么就要认真地听从托尔斯泰的话。在经济学中,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基本态度分别是:前者假设个人在选择时已能完全预知未来的情势,而后者假设政府在决策时也能完全把握其政策效果。

就以新古典经济学派来举例。祝员外希望女儿祝英台能嫁到有钱有势的家庭,以确保她拥有幸福的一生,于是,他便找来三位富家公子让她挑选。这是选择,因为所有的条件都完全摆在祝员外和祝英台面前。然而,具有坚强的独立意志的祝英台却一个也不选,并以读书为借口,女扮男装逃到私塾,去和梁山伯谈恋爱。当然,这个故事应该被改写,让他俩日后建立一个像阿里巴巴那样的商业帝国。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由父母来决定自己的婚事,他们要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父母的选择。同样都使用“选择”这个词,但意义却不同。年轻人看重的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条件,而是他们相互间的允诺:如何携手开创属于两人的未来。虽说这是他们的“选择”,但其实也是“行动”。其行动就是,在未来创造出一系列有利于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相对的,其父母的选择是,将未来的行动局限在事先给定的范围之中。

经济学术语时常也出现在生活语言中,所以时常出现混淆的用法。譬如在公司里,企业家所做的“选择”和职员所做的“选择”,字虽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前者会在选择之后付诸行动,而后者只是辅助主管的计划而已。这点,以后我们会再进行讨论。

再回到遵守选择范围的问题。既然行动时的条件已不再相同,因此,重新调整和见机行事才是比较恰当的手段。是的,这是企业家的态度:不断接受新形势的挑战,并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新形势。但这只是假设这些选择与行动都是他个人的事,而不涉及与他人的合作或约定。譬如两个人相约在某地见面,若有一个人因天气变化而擅自更改约会地点,约会必然会失败。

我们的社会也有一些类似的共同选择,它们都是个人不能违背的约束,比如“红灯停,绿灯行” 的交通信号、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政治事务的宪法条文等。个人行动若违背了这些约束,将影响到他人的计划,从而使自己失去获取合作计划的利益,而合作利益远远超过个人独自行动的利益。

思 考

1. 请以定义的方式来明确地区分选择与行动的差异。

2. 请根据本讲关于交通信号的例子,说明遵守交通信号不仅事关交通安全,更有助于增加社会的总产出。

资 料

1.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的行为.夏道平,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2. 布坎南,布伦南.规则的理由.冯克利,秋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