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冢神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鬼手

我挪动屁股,慢慢靠到洞壁边,休息了会儿,感觉身体有点知觉后,又大声呼喊大魁,连喊三声也不见大魁回应,我试着站起身,一瘸一拐的在洞底四处观察了会儿,这洞就是是个天热地面塌陷形成的一个小空间。

我又喊了几声大魁,突然听见脚下传来几声痛苦呻吟,我低头一看,只见大魁爬在地上,一动不动,我赶紧扶起大魁,大魁紧闭着双眼,我一时慌了神不知道咋办才好,病急乱投医,我试着掐人中,一会儿大魁便醒了过来。

大魁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有悔,我在那?我是不是死了?”我一看大魁醒来了,高兴的说道:“还没死呢!你大魁阎王他不敢收!”大魁说道:“没死就好!”

我让大魁起身,看看有没有伤到骨头,大魁慢慢的起身,试了试,说道:“还算完好,没伤到零件。”

见大魁没啥大碍,我就放心了,因为洞穴不深。两人合力可以轻松的上去,我就继续在洞中观察,突然我看见有一处洞壁上有几个暗淡的刻痕,我蹲下身子一看,上面用繁体字刻着:“莫进!切记切记!”看字的样式不像是古人刻上去的,更像是现代人刻的,好像是提示后来人,此处有危险的样子。

我让大魁过来看,大魁不认识上面写的啥,装模作样的看了半天道:“上面写的啥?”

我明知故问的说道:“你不认识?”

大魁说:“废话!我认识问你做啥?”

我继续调侃道:“人模狗样儿的看了半天,你不认识?”

大魁瞪了我一样道:“我是新时代的人,认识繁体字干嘛?”

我居然没理由反驳了,便说道:“好像是一种警示,上面写的是,莫进!切记切记!”

大魁一听,直接转身就往洞口爬上去,我一把拽下,说道:“你干嘛呢?”

大魁理直气壮的说道:“你都看懂了,上面写的是莫进,莫进,你还不走?”

我气愤的说道:“看你这怂样,就几个字把你吓到了?”

大魁说:“啥能把我魁爷吓到,只是我比较爱听先辈的话”

我白了一样大魁,就继续在洞中寻找其他线索,我在洞底转了两周,也没发现啥东西,就在我质疑为啥有人在洞里写这几个字?

突然脚下的藤蔓把我绊了一下,差点来个狗吃屎,底下想看是啥东西把我绊的,这一看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只见一只雪白的手掌从地里伸出来,我吓的连连后退,喊道:“这是啥东西?大魁!”

大魁跑过来一看,比我还激动:“有鬼!有鬼啊!”便在洞里乱跑,还不时的往上爬,但是由于洞口笔直,一个人费力好大的劲也没爬上去!

我本来也吓的够呛,但是被大魁的大喊大叫吵的心烦胜过惊吓,我便跑过去一掌拍在大魁头上,大魁愣了一下,转过头呆呆的问道:“是你打的我?”。

我点点头道:“就是哥我打的!咋地!这么大的人了,有啥大惊小怪的!”

大魁舒展了一口气说道:“你打的就好,我以为被鬼拍了一巴掌呢!”

“有这么多鬼你能活到现在”我说道,我和大魁盯着这只雪白的手看了半天,没看见动一下,我便蹲地上,拿起匕首拨了两下,还是不见有啥反应。

我和大魁壮起胆子,用手把把这只“鬼手”周围的藤蔓和泥土拨开,只见这只手是从洞壁一处只能容下一个人爬行的洞口伸出来的,我和大魁赶紧合力把手往出来拽,只见拖出来一具冰冷的男性尸体。

尸体身上的衣服保存完好,身穿一件灰色的中山装,下身穿一件藏南色裤子,脚穿一双绿色橡胶劳保鞋,看着这装扮好像是解放初期的人流行穿的衣物,但是还不能确定此人身份。

我便在尸体身上口袋里全部摸了一遍,在上衣胸口的口袋里摸出了一本小笔记本,我赶紧翻开笔记本,笔记本的封皮里套着一张卡片,我取出一看,原来是一张工作证。

只见上面写着“国家考古研究所工作证”我翻到背面一看上面姓名一栏写着:陈海涛,年龄一栏写着:22岁。

看完之后我便把工作证递给大魁看,大魁正反看了一遍道:“又是国家考古研究所,这和姜天禄是同事啊”

我说:“那这人来这里就不奇怪了,问题是姜天禄也来过,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时间来的,如果同一时间来的,那姜天禄为啥没把同事安葬了,或者是遇到危险后,撤离太匆忙,没来的及。”

大魁继续说道:“天才啊,这么小就在国家级的单位上班啊”

我说:“这没啥奇怪的那时人才匮乏,学有所成进国家单位很正常”

我说:“如果是国家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来着就不奇怪了”

我继续翻看笔记本,在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巴乌山古墓考过笔记,考古队成员:姜天禄,王怀尚,李乾元。

时间:公元1989年8月20日。

左下角用瘦金体潇洒的签着陈海涛的名字,字体古朴有力。

当看到李乾元的名字,我心跳顿时加快,差点而晕过去,手中的笔记本差点而掉落在地上。

大魁见状问道:“咋了,有悔!”

我说道:“这······这······这笔记本上有我爷爷的名字和王燕楠爷爷王怀尚和姜天禄的名字”

大魁听我一说,立马取过我手中的笔记本看到。

看完大魁说道:“这能看出过啥?只能说明当初你爷爷和王怀尚还有姜天禄是考古队的成员,也来过此处”

说完,大魁便把笔记本递给了我,我迫不及待的继续翻看笔记本。

笔记本第二叶上便是工作笔记的工作内容。

上面写着:

今天是我们考古队一行四人来到塘渡口的第一天,高原的天是那么蓝,像一块蓝宝石盖在头顶,虽然空气稀薄,但我们一行没有高反,这次来巴乌山考古是抢救考古的,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有牧民发现了一处塌陷,里面有很多东西,当地工作人员不敢确定是不是古墓,便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了上级,上级便派我们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