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40余年快速且持久的高强度开发活动,城市体量增大,建设用地比例提高,路网不断完善,空间功能极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城市—区域系统中的开放空间却呈现数量锐减、面积缩小、类型单一、质量下降、结构失衡、功能减退等诸多问题,并因此造成了城市—区域系统的生态系统结构脆弱、环境质量恶化的不良局面。
近年来,社会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凸显,众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极端天气频发造成的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应对、缓解并妥善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建设开发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区域的良性、有序发展首先应建立在生态优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空间弹性主要蕴含在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中,城乡开放空间与非开放空间之间的用地置换是实施空间调控的重要手段,城市—区域的开放空间系统调控是保障区域有序、健康地建设发展的基本前提。
本书是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海绵城市规划研究”成果,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城镇化进程中洛阳市区开放空间系统的分析与优化》的基础上,以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入手,探寻开放空间系统调控在城市—区域系统综合发展中的作用。在理论研究层面,厘清基本概念体系,掌握学科研究进展,提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调控的理论和方法论等。在实证研究层面,分别从市区、市域、流域等不同空间尺度入手,探讨开放空间系统调控适用的方法,并通过模型验证其可行性。本书积累了多年聚焦相关领域的成果,试图从多学科领域融合的角度,完善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相关研究,并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实证案例,提出开放空间系统调控的有效方法,丰富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
特别感谢我的学生蹇凯和李琴的鼎力相助。在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他们的积极参与、认真钻研、慷慨分享,丰富了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升了著作的含金量。在此,真诚地祝福他们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