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德树人与教师队伍建设
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没有一支政治和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一句空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目前,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以及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反映在教师身上,不少教师把科研作为主攻方向,把学术建树作为主要目标,把课堂只看成传播知识的地方,把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只看成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责,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加强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使广大教师信马克思主义的“道”,传马克思主义的“道”,守马克思主义的“道”。
二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配齐队伍,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宣传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我校已于2016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我校的目标是建设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方法系统研究和实践创新,实施思政课教师担任兼职政治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和影响力。
三是要把德育融入专业课程。使课堂不仅成为传播知识的殿堂,同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的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力求把价值体系融入知识体系当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我校是文科院校,这一点尤其重要。例如,我校会计专业,不仅讲会计核算方法和技能,而且融入会计文化,把潘序伦倡导的“立信”文化融入其中,把朱镕基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融入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校专业升级和课程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所有专业课均提出德育标准要求,融入德育内容。
四是要建立师德标准。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推进师德实践,建立师德标准。我校在学生德育中,建立了感恩、爱心、诚信、责任、创新“五板块”素养教育体系,与此相适应,我们要概括体现思想政治要求和校训要求的师德规范,建立师德标准,加强考核,培育师德标兵,树立文化楷模,同时对有悖师德者,实施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
五是要改革教师考核方法。改变以往只重教师课时工作量和科研指标的片面考核方法,鼓励教师参与教书育人全过程,把教师开展德育,如当班主任、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课业辅导、就业辅导、大赛辅导、心理辅导以及双创指导、实习指导等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在收入分配中体现出来。
通过实施以上举措,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立德树人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