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就业率”与人才“含金量”(1)
在职业教育业内有句“行话”:职业教育要始终盯住两个市场。其一,是人才需求市场,在专业设计与布局上,要紧扣产业结构变化与潜在的未来人才需求;其二,是招生市场,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想什么、家长在关注什么。
话虽直白,内涵却十分丰富。一句讲的是入口,另一句讲的是出口。关照的是生源、人才培养定位、市场需求等事关职业教育定位、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众所周知,在各种教育形态中,与市场结合最紧密的,当属职业教育。尽管关注职业教育的人常会为一个问题感到困扰——为什么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始终面临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但仔细想想,其实问题不难破解,职业教育不仅要有较高的就业率,更要提升人才培养的“含金量”,不仅要让所培养的学生找到工作,更要让他们成为社会急缺的“紧俏”人才、抢手人才,不但获得较高的薪酬,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2015年,我校在现有22个专业中,停招6个专业。决定停招这些专业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重大而审慎的决定。
坦率地讲,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校,就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言,即便我们设三四十个专业,学生的毕业分配也不成问题,就业率达到99%以上也是有保证的。但是,既然我们要做一所精品学校、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学校,就要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在“自身优势—竞争对手优势—市场需求”的三角关系中寻找最科学的专业布局,最终落脚在培养含金量更高的技术技能人才上。2015年,基于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以及近两年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的生源锐减的严峻挑战,学校召集各院系负责人,审慎评估了现有每个专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前景,痛下决心,停招了计算机、广告设计与制作、文秘、税务、国际商务、旅游英语等专业,将这些专业或调整并入其他专业,如将税务专业并入会计专业,开办税务会计专业;或充实到新的专业,如把计算机专业力量充实到物联网与电子商务专业;同时新增空乘、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中外合作旅游管理等专业。
新增的专业方向,显然是经过科学考量与深入调研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坐落在北京市通州区,这里正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年,北京第二机场、环球影城都将投入运营。到那时,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考虑到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我们必须应时而动,应需而动。当然,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人才培养是需要周期的,及时调整专业布局,需要学校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有着充分而准确的预判,需要提前谋划、未雨绸缪。
当然,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不能“功利化”和过于频繁。以往曾有人批评职业教育办学门槛低,实则不然。办学办专业是应该有高度、有坚守的,一方面要面向市场;另一方面要长期在某种专业和方向上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然后在整合内外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从服务区域经济的高度看,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停留在人才培养层面,还应主动充当企业发展“智库”的角色。例如,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已经颇有名气的大董烤鸭与菜百集团,不仅掌门人或高层经理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为其提供的咨询与发展建议。因此,未来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使命越来越重要。
(1)本文来自《人民日报》记者赵婀娜、靳博采访稿,原标题为《职校光有高“就业率”不够,更要提升人才“含金量”》,原载《人民日报》2016年2月18日第18版,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