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教育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扬长教育的内涵解析

(一)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扬长”

从概念的表层意思来看,扬长教育首先区别于补短教育。管理理论中的“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盛水量是由若干木板中的短板决定的,短板成为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尽管我们的很多教育实践未必直接借鉴了这个理论,但“补教育短板”的思想渗透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补短教育”的出发点是补缺、找齐,学生缺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补什么”的目的是达到整齐划一的教育结果(目标)。例如,学生哪科成绩不好,老师或家长可能就会通过补课、加强练习、加大作业量等手段帮他提高学业成绩,达到“补短板”,提高总成绩的效果。“补短教育”通过抓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这个主要矛盾来解决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问题。

而扬长教育就是从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出发来实施教育,把学生作为一个充满丰富性和独特性的生命来对待,通过发挥学生的优点——各尽其长,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与能力提升。

从学理上分析,通过“补短教育”,弥补学生学业上的缺陷,进而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为学生未来不管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无疑是合理的选择。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讲,由于学生受教育时间的有限性和学生个体在智商、情商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补短教育”只是适用于基本的人格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从专业教育角度看,“补短”很难做到;只有“扬长”,才能在较短的培养时间内使学生迅速成长,以一技之长走向职场。因此,“扬长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职业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什么差异,就像大工业标准的“流水线”,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在几乎标准化的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以相同的方式把课程知识传授给所有学生,并用相同的方式来衡量或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似公平统一的教育却是以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代价,往往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扬长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校和教师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成长,而不要让学生来适应学校提供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3)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多种智能,但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来组合这些智能,每个人的优势智能领域和智能结构都有差异。人们智能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在不同领域内的发展水平将会各异。职业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智能特点的教育方法,为他们创设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和学习成果的机会,扬其所长,提高并巩固其特殊的才能。

(三)职业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个性与潜能的自由发挥,只有把人作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生命主体看待,因势利导实施教育,才能在激发学习者主体性的基础上促进其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强调控制与标准化的教育,容易忽视学习者在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上的差异,会导致其个性得不到彰显,生命活力得不到迸发,使学习者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甚至被迫的学习状态,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展了。特别是在职业院校,面临两难:一是面临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二是面临学生从基础教育的惯性学习轨道向职业教育的学习轨道的转变问题。因此,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尤为重要。

扬长教育基于这样一种信念——“人人是胜者”,人人都可能成功,强调以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来实施教育,由于建立了学生自信,使其个性与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调动,学习就有可能转化为其自发自觉的行为,成为学生主导的积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