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19年中国信托业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0年展望
一、贸易争端使全球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一)全球经济增长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9年4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修正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较2017年下调0.2个百分点,并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降至3.3%。10月,IMF大幅下调了对亚洲地区、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及北非等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期,进一步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调降至3.0%,同时预期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升至3.4%。
具体而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逐步趋稳,IMF预计2019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较2018年略有下降,但2020年将逐步稳定,维持在1.7%左右;另外,受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负外部性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在2019年出现下滑,但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各异,亚洲地区经济增速小幅回落,而中东、北非、拉美等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减缓趋势较为明显。在对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期中,IMF全面下调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其中对中东及北非地区经济增速预期从1.3%调降至0.1%,对拉美—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速预期从1.4%调降至0.2%。如表1-1所示。
表1-1 全球经济增长率 (%)
续表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二)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情况
表1-2报告了自2016年以来世界范围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增长情况,IMF于2019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期2019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量年增长率为1.1%,较2018年大幅下调2.5个百分点。其中,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为1.9%,进口增速为0.7%,较发达经济体分别高1个百分点和低0.5个百分点。2019年全球各经济体出口、进口增速全年下滑,新兴经济体的进口增速下调最为显著。部分国家重拾贸易保护政策使新兴经济体受到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复苏也因此受到制约,持续放缓。
表1-2 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情况 (%)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9年和2020年数据为预测值。
从贸易条件视角来看,2019年发达经济体贸易条件变动较为稳定;而新兴经济体贸易条件在经历2017—2018年的短暂提高后,再次出现下调,预计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新兴经济体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对国际市场定价的主导权有所减弱。
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继续领跑
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以不变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3.78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6.73%和40.18%,较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21和0.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3.10%,较上年同期提高0.44个百分点。虽然以不变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现小幅回落,但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依然维持了在新兴经济体中较快的经济增长,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增长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019年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变动趋势差异明显: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前两季度上升势头明显,但在第三季度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速逐步下降,2019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较第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呈现较强的稳定性,2019年前三季度均维持在7.0%。如表1-3所示。
表1-3 2019年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季度数据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消费增速全面赶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019年11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093.8亿元,虽然较上月减少10.5亿元,但是同比增长8.04%。从1—11月累计情况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2872.3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8.05%。分季度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5万亿元至3.45万亿元区间波动,总体较为平缓;进入第四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升明显,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大幅增加0.36万亿元,11月依然持续高位运行。
从同比增速来看,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展现同比较快增长特征,各月同比增速均维持在7%以上,其中6月同比增速更是达到9.85%,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快的月份。
另外,2019年11月,全国新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5.5%,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较2018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全国新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在第一季度末陡然上升至5.4%,然后维持在5.5%左右小幅波动,10月短暂回调至4.8%,11月再次反弹超过全年平均水平。
通过对比发现,201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速变动相关性较低,而到了下半年,两者展现出较高的同向相关特征,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间的经济传导机制充分发挥效能,展现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市场化运作特征。另外,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同比增速,消费逐步替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因素。如图1-1所示。
图1-1 2019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1—2月统计数据并未披露,故此图中部分数据在年初有所缺失。
四、CPI与PPI增速再现“剪刀差”
从居民部门来看,2019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自年初以来持续上涨,达到前11个月的最高水平。2019年1—11月,CPI环比最大涨幅出现在2月,CPI环比上涨1.0%;环比最大降幅出现在3月,CPI环比下降0.4%,与往年保持一致,CPI在2月和3月受春节假期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分别展现超调与回调特征,但相较以往波动有所放缓。与上年同期相比,201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除了交通和通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2.8%之外,均展现上升趋势,具体包括:食品烟酒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3.9%)、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1%)、居住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7%)、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4.5%)。
另外,分析城乡差异年内变化,发现2019年上半年城市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速基本持平,下半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速逐步超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速,并且差异逐步扩大。其中,2019年11月农村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升17%,较其他类商品明显高于城市此类价格同比增速;城市衣着类商品价格同比增速为1.3%,较其他类商品明显高于农村此类价格同比增速。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019年11月实现城乡基本持平。
从生产部门来看,2019年11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1%。2019年1—11月,PPI环比最大涨幅出现在4月,PPI上涨0.3%;环比最大降幅为0.6%,出现在1月。
区分工业部门,2019年11月,出厂价格指数增速较快(同比增长超过3%)的4个行业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8.3%),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7.5%),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4%)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3.2%);降幅较大(同比减少超过10%)的两个行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减少12.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减少11.2%)。
图1-2表明2019年月度PPI增速在短暂上扬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CPI在年初进行超调和回调后全年呈现上升趋势,增速在年底进一步上升。虽然猪肉等个别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CPI整体上扬,但PPI的持续下降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内需依旧不足,工业企业利润下行趋势仍将持续,经济下行风险不可忽视。
图1-2 2019年CPI、PPI月度变动情况
五、非制造业、制造业PMI年底反弹明显
图1-3报告了2019年1—11月中国非制造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变动情况。2019年11月,中国非制造业PMI为54.4,较10月上升1.6,较上年同期上升1.87%,同比增速自4月以来首次为正。其中,在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长期低于荣枯分界线,11月分别为44.6、47.4、48.8、49;投入品价格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涨幅明显,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4.72%和3.85%,成为拉动11月非制造业PMI同比上升的主要因素。纵观全年,虽然非制造业PMI全年呈现下降趋势,但依然远远超过荣枯分界线,并且在年底出现明显的反弹。
图1-3 2019年非制造业、制造业PMI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另外,2019年11月,制造业PMI为50.2,较10月上升0.9,较上年同期上升0.4%,自5月以来首次超过荣枯分界线。其中,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8、48.8,虽然依旧位于荣枯分界线之下,但同比增速远超过其他二级指数,分别达到5.73%和3.83%;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生产指数分别为54.9和52.6,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纵观全年,与非制造业PMI相比,制造业PMI的波动程度较高;同时,制造业景气程度与非制造业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制造业PMI仅在3月和11月超过荣枯分界线。
六、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商品国别(地区)总值表(人民币值)披露,2019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额为人民币15.55万亿元,同比增长4.52%;累计进口额为人民币12.9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61万亿元,同比大幅上升35.06%。
图1-4描述了我国2019年1—11月进出口数据月度变化情况。年初进口额出现较大波动,出口额在2月急剧减少,但与2018年相比并未出现单月贸易逆差现象。此后,出口恢复强劲上升趋势,进口则在上半年出现小幅回调,6月贸易顺差增至3415亿元,达到全年最高水平;9月以来出口额、进口额展现同向变动趋势,贸易顺差波动较为平缓。中美贸易争端在2019年并未给我国出口造成持续性影响,我国贸易差额反而同比出现大幅增长。
图1-4 2019年我国进出口额月度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2019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额最大的前五位目的国(地区)分别为美国(人民币26398.06亿元)、中国香港(人民币17324.67亿元)、日本(人民币8992.12亿元)、韩国(人民币6938.58亿元)、越南(人民币6054.53亿元)。其中,对越南出口同比增速最快,达到21.4%;对韩国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8%和2.0%;受贸易争端和地区局势动荡影响,对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出口呈现衰退现象,分别下降8.4%和4.3%。
另外,201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额最大的前五位来源国(地区)分别为韩国(人民币10905.24亿元)、中国台湾(人民币10827.76亿元)、日本(人民币10668.84亿元)、美国(人民币7634.51亿元)、澳大利亚(人民币7584.79亿元)。其中,从澳大利亚的进口同比增速最快,达到17.3%,澳大利亚也挤出德国成为我国第五大进口来源国(地区);从中国台湾的进口同比增速基本持平;从美国、韩国和日本的进口额纷纷同比减少,分别为-19.4%、-12.9%和-2.4%。
七、2020年经济形势展望
从全球视角来看,2019年,随着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下调2020年经济增速的预期,2019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4%,将4月的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其中,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的预期也从4月的6.1%下调至5.8%。全球贸易缩减与制造业衰退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从国内视角来看,部分细分产业税收优惠措施的取消、排放标准的调整,以及共享经济的涌现降低了社会对部分工业产品的总需求。2019年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当季同比增速为5.0%,为近五年最低水平;而制造业增加值当季同比增速近五年首次跌破5%,达到4.8%。由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降至6%左右。
另外,我国2019年经常账户顺差较以往有所上升,虽然中美贸易争端前景仍不明朗,但并未明显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随着经济再平衡进程的持续深入,叠加紧张的全球贸易局势,经常账户顺差预计将在未来明显缩减,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将逐步减弱。
同时,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伴随制造业PMI指数长期低迷,以及非制造业PMI指数并未展现明显的上扬势头,企业大幅增加投资的可能性依然不高;此外,基于防风险需求,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控仍将持续,全社会的投资需求预计并不会有较大跃升。
在物价方面,随着猪肉价格的上升,2019年的CPI增速持续上扬,综合考虑季节性消费需求因素以及猪肉产能的逐步释放,预计2020年CPI将持续前高后低的变动趋势。而2019年以CPI增速衡量的通胀率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2020年通胀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也将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不会太大。
总的来说,随去杠杆出现的严监管措施以及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将造成宏观经济总需求下降,但灵活的财政政策也将对冲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发力调结构,经济增速将稳定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