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外国留学生课程思政的难点和策略分析

邹兆敏 Chimuka Takudzwa(1)

截至2018年底,中国和世界18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教育交流协议,支持双方互派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深造。2018年全年,共有近50万名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其中靠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的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2.8%,即6.5万人左右。尽管这个数目不算庞大,但是外国留学生的到来的确给我国的教育教学乃至学生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思政教育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首先是因为按照教育部最新的要求,即《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保障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与合法权益。既然这种教学趋同化管理模式即将成为当前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方向之一,那么目前在各个高校逐步推行的课程思政的相关改革和实践也不能忽略了外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特色之一,课程思政更是当前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重点。但对于在华的留学生来讲,开展思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外国留学生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新兴群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家,语言、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都不尽相同。而加上跨文化的不理解、语言沟通的不适应、生活习惯迥异等原因,其思想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管理教育难度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在我国高等教育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事实上,尽管我国历史悠久,但是真正对外开放的时间并不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文化的内卷化发展孕育了我国丰厚独特的思想政治文化。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文化体系对外的影响力自明清两代之后相当有限。哪怕是到了近代,我国的文化输出能力还是很弱。直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崛起让外国留学生开始真正因为欣赏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制度选择来到中国高校进修,与中国的学生一起接受文化、思想的中国式高等教育。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同样适合于外国留学生?是否必须要求外国留学生学习?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伪命题”。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对教学双方又有益处。说有必要,是因为在如今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教学趋同化是高校发展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和提高对外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几年,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教来华工作,外国留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他们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忽视其实就是在回避教育部下达的教学趋同化的要求。说对教学有益,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现今我们对外交流的一个重点,而思政教育恰恰是最好的平台。它不仅是解决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思想产生认识的最便捷的渠道,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推手,更可以成为一股对外宣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反之,如果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外国学生开展的不到位,就不能真正使外国留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制度优势,反而可能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偏见,产生抵触情绪。

二、当前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我们传统教育一直强调“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换而言之,在我国培养学生有两个层面,首先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君子,既有文化艺术修养,又道德品质高尚。其次才是培养“术业有专攻”的职业性技术人才。在第一个层面中,思政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要纠正和培养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正确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显然是困难重重,面临多元化的挑战。

(一)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的性不强

高等院校对于留学生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定位十分模糊,导致相应的教学模式呈现碎片化,毫无针对性可言。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在外国留学生新生入学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也只是围绕安全问题和文化教育基础展开。而进行文化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留学生快速地适应学习环境,熟悉教学的日常作息和课程规律,降低与别人交流过程中的阻碍。这种以介绍性内容为主体的教学与课程思政要求相去甚远。事实上,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留学生难免会遇到在实际学习、生活、交流等方面的问题,例如语言不通导致难以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等。此时,如果再对留学生大学阶段进行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导致留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开展留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不够也造成思政教学目的性不强。对于国家、地区和年级不同的留学生,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统一化,在思政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较强的差异性,也就不能满足留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需求。据笔者了解,时至今日,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还是以自身安全、遵守纪律和文化交流互动为主,在举行相关洽谈会时也只是统一对留学生进行法规校规以及文化的教育,而忽视了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专业认识等能力的培养。

(二)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高等院校对留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留学生教育方面的管理工作还仅仅侧重于人身安全和基础文化交流水平,几乎没有开展对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在进行相关思政教育工作时也会相对困难。即使一些院校认识到了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但这种教育工作也需要专门的教学人员进行,而不是简单交给一些有一定外语能力的辅导员。重视程度不够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高校在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管理人力资源缺乏、专业人员水平不足。高等院校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这是因为过去来华留学生人数不多,而且多数是以校际对换方式进行,近年来,由于各个高校的留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而管理留学生的人员却始终没有增加。部分含有只管理辅导留学生的专职辅导员的高校,由于留学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了留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且师生的配比严重不足,也就自然地形成了如今“重学习生活管理,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三)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过于单一

多数高校还依照传统管理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采取统一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管理要结合留学生群体的文化特征以及专业兴趣爱好等。由于大部分高等院校缺乏对留学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往往出现教学管理问题之后才由管理人员进行解决,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就会造成更多的麻烦。事实上,目前来华留学生生源及价值理念的多元化趋势迫切需要思政教育加以引导。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生源复杂,既包括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也包括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甚至贫困战乱国家的学生。他们选择来华就读的目的不尽相同,外国留学生有的是被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所吸引,想毕业后创业从事国际贸易;有的是崇尚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爱好中文而来华就读;也有的是为出国拓展眼界,甚至有为躲避国家战乱和经济动荡局势选择留学中国。这种多元化的生源及多元化的就学目的是学生多元化价值导向的根源,是不能通过我们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思政教学模式来达到原有教学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做出新的、有益的探索。

三、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新:课程思政优于思政课程

中外学生的教育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或者单一化。既要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也要看到来华留学生学习背景、意识形态,甚至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以合理、公平、审慎为原则,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文化,使其尽快融入学校和社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更加体现出特殊性和针对性,中外学生的思政工作要分开来看,更要统筹规划,形成综合有序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原则上,在教育教学方面,需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建立有效的教学辅导体系,向来华留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在管理服务方面,组织和引导来华留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课外教育活动,促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思政课老师英语能力有限,所以需要专业课老师在课程思政上有所作为,才能保障思政教育真正在来华留学生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

(一)思政教育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来华学习是他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怀着对中华文明的好感和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崇敬之情而来的,但是由于成长环境、学习背景、生活习惯不同或者语言障碍等因素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有效融入中国高校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中,长此以往会造成留学生对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厌恶情绪,在心理和思想层面有不同程度的困扰,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无论是来华留学生还是本国大学生,大学阶段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极为敏感,不确定性极强,加之社会上蔓延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积极调整和正确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对于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外国学生,高校在进行常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开拓新的教学内容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的安排,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也要与时俱进地参考世界其他地区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精髓,与中华文化特色的人文素养进行比较,从而突出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如美国的“公民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国民精神”和“责任公民”为目标,英国突出“德行、智慧、礼仪、学问”,法国强调“公民责任感”和“热爱法兰西共和国品质”,德国突出强调“政治教育”“和平教育”“环保教育”等。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重点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方式进行德育培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尊崇“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与之相结合,继承其精华。同时,我国的思政教育内容上也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加以完善。比如,强调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着力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切实地把来华留学生当作教学的一份子来看待。事实上,思政教育需要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的互动,为外国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实践条件和物质保障,在实践中解答他们的疑问,促进思政教育内容中正确价值观的传播。从留学生入学初期至最后毕业,我国的高等院校都应该有计划、有方向地制定留学生在中国整体学习阶段的思政教育目标,避免设置的思政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在开学初期,高校可以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培养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想观,同时也要传递符合我国文化的职业观、学习观和发展观。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留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之中。

(二)顺应生源变化,加强教学针对性

上文中,我们提到关于学生来源多样化带来的一些思政教育难点。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生源地逐渐由西方发达国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展,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缺乏钻研和独立思考能力,生活上注重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弱化,价值取向功利。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出现思想问题和价值导向偏离等问题。这些深刻变化需要我们在思政教育上引起重视。受多元思想文化元素的影响,他们容易在学习中产生不同价值观念及行为的对立和冲突,容易受到多元的意识潮流和复杂文化背景的影响,能否掌握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也迫切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加以引导。在过去,我们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并学会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这里的西方,主要还是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现在,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也大大扩展了课程思政的发挥空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历程证明,一个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维持政治体制稳定,始终把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放在施政目标的首位,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所谓“普世价值”宣扬下的无序化民主进程要有用得多。坚持把“富强”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秉持着实用主义的精神坚持走和平与发展道路,正是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可资借鉴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思政教育不仅要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更要针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后者更多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抱有一种钦佩的态度,对西方的殖民历史却深恶痛绝。这种反差可以作为思政的一个重点加以开发,让更多的留学生理解中国和平崛起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重大价值。

四、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和调整关于留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留学生的特征,结合不同个体的实际教学需求,针对性地对留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和文化教育为主要思政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够的。在学习的中期阶段,留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后,学校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在专业课中加大思政教学力度,不断结合社会实事,帮助留学生理解支撑中国崛起背后的相关制度、人文、意识形态等因素,用以比较他们本国的发展现状,促使他们不断进行比较式的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在学习阶段后期,留学生就即将面临毕业以及择业的问题,这时学校的教育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为主,帮助他们理解实现自我价值的“小我”和社会价值的“大我”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翟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115-117.

[2]许超.“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J].文教资料,2019(1):229-230.

[3]赵晖.“课程思政”推行中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128-130.

[4]胡捷.刍议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把握[J].改革与开放,2016(15):100-101.

[5]冯洁.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1-15.

[6]唐建兵.刍议中共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J].嘉兴学院学报,2011(1):68-73.

[7]张俊玲.将“课程思政”理念基因式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49-50.


(1)邹兆敏,经济学博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方向研究。近年来,重点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问题。Chimuka Takudzwa,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交流学院2016级外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