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涪陵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地理的含义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说其古老,是指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研究有关地理环境、生产活动等分布情况。早期有关经济地理的著作如古希腊斯特拉波的《地理学》,记录了各地的地理、风俗、物产等经济地理特征;到9世纪,阿拉伯地志记述了当地物产、交通和商业情况。
说其年轻,是指到19世纪才形成系统的经济地理科学理论。15世纪,伴随着地理大发现,人们开辟了新航道,扩大了世界市场,对世界各地区的地理、资源、生产、交通、商业等开展了广泛的调查,促进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1760年,俄国的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其后,德国的杜能(J. H. Thünen, 1826)提出农业区位论;格茨(W. Goetz, 1882)阐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与任务,标志着经济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韦伯(Alfred Weber, 1909)提出工业区位论;德国的克里斯塔勒(W. Christaller, 1933)和廖什(A. Lösch, 1940)分别提出中心地理论,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得以逐渐发展成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新技术革命迅速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向经济地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可见,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特定区域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1)。《涪陵经济地理》就是研究涪陵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织或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和规律的一部专著。
二、涪陵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
《涪陵经济地理》主要研究涪陵地区经济与地理的相互关系,其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涪陵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是以满足人们需求为目的,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与秩序之下,通过劳动或支付适当代价以获取各种商品或服务的相关活动。从生产过程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生产再生产;从产业角度看,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涪陵经济活动是在涪陵区这个具体的地域上以一定的空间组织进行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涪陵经济地理》对于经济活动的研究主要包括涪陵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涪陵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社会资源,涪陵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涪陵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等,分析涪陵经济地理系统的自然要素、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空间特征、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等。
(二)涪陵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活动区位是指地区经济增长在地理上的辐射范围。区位既是经济要素资源高度集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美国的硅谷,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活动区位的兴起与发展将极大地带动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涪陵经济地理》对于经济活动区位的研究主要包括涪陵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空间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和规律,如涪陵城区与小城镇的发展,涪陵新城区发展规划与布局,涪陵新型小城镇与乡村振兴规划探讨,涪陵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与布局,等等。
(三)涪陵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方式,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方式,反映经济活动的区位特征及其在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即在一定的自然资源、技术条件下,在地理空间中因地制宜,确定经济活动的位置、强度和关系等,使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呈现相宜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将经济活动落实到具体地理空间的过程,基本组织方式有用地选择与用地平衡、组团布局与功能分区、关系优化与结构优化等。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涪陵经济地理的集聚与分散、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化发展等。
1. 集聚与分散
集聚,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呈集中分布状态、趋势和过程。根据经济活动在技术、生产和经济上的联系,通过缩短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等生产要素之间的空间距离,优化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使它们在技术、生产、经济上互补、共享,从而节约社会资源消耗,产生更大的集聚效益。经济集聚包括工业集聚、农业集聚、商业集聚、交通运输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等。本书主要研究涪陵的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发展、经济部门的空间布局与环境协调等方面内容。
分散,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分散分布的趋势与过程。当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产生交通拥堵、运输费用增加、水电资源紧缺、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集聚不经济问题,促使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在空间上趋于扩散,形成相对均衡状态,从而缩小地区间差距和经济发展差距。
2. 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化发展
地区专门化,指一个地区根据当地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条件,集中发展一个或几个骨干产业经济部门,这些产品或服务的品种、产量、质量、产值等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综合化发展,指除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外,还要对次要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展辅助配套的部门和自给性部门,实行综合发展,使得区域内资源得以各尽其用、各得其所,从而形成涪陵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四)涪陵经济活动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研究的经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涪陵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分为3个层次:一是从微观角度研究涪陵企业区位与环境的关系;二是从中观角度研究涪陵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涪陵经济的影响和利用等。
三、学科性质与特征
(一)学科性质
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经济、技术三者之间的边缘科学。经济地理学综合运用地理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借鉴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阐述经济地理事实,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产业布局与经济地理组织形式,通过创造性的改造形成地理理论与规律。(2)
(二)学科特征
1. 地域性
地域性或区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地域指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布规律。
2. 综合性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3层含义:一是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二是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既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分析;三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