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能教你应对考试(青少年快乐学习总动员书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五招帮你睡眠足

考试期间的睡眠不足是在学生群体中非常突出的一种问题。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晚睡早起,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而造成的;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是由于考试前的焦躁情绪而引起的失眠现象。由于睡眠的长期不足,总是在考试前的复习中打疲劳战,在考场上答题时就会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其结果往往是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变成了劣势,这种方法是极其不可取的。

刘明是一名初二学生,他每次考试前都很喜欢“开夜车”,可是即使这样“努力”,他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起色,而且学习精力越来越下降,身体也变得不行了,上课无法集中精力。

刘明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刘明去医院进行体检,在给医生说了刘明的情况之后,医生告诉刘明的妈妈说,“你儿子刘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都是‘开夜车’造成的。‘开夜车’使身体处在高度疲劳状态之下,而这时,大脑的工作效率会变降低。学习并不是用得时间多就能学好的。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到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所以这样做就会影响课堂上的听课效果。没有抓住关键的课堂时间,这种‘开夜车’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得不偿失,到头来还需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而且对于正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开夜车’很容易打乱人体的生物钟,造成体内的激素分泌紊乱,大脑皮层功能减退,这样孩子的记忆力就会下降。”最后,医生建议刘明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要有充分的休息。休息好了,精神状态就好了,这样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要抓住课堂时间,不“开夜车”。

许多同学经过长期的夜间学习,逐渐养成了习惯,成了“夜猫子”型的人,晚上精力及其充沛,可是一到了白天就会无精打采。这样的作息时间具有极大的弊端,不利于应对上午安排的考试,要及时地在考前将自己的生物钟进行调整,逐渐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以确保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安排。

平时要养成午睡的习惯,每次午睡的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这样既使大脑得到了休息,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又可以在醒来后很快地使自己进入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于那些因为经常出现失眠现象的同学们来说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睡眠:

(1)睡觉前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睡眠环境。比如播放轻柔的音乐、幽暗的灯光等,让屋内的一切对睡觉充满足够的暗示。

(2)在睡不着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练习来放松自己,有助于加速睡眠。例如,深呼吸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速度一定要慢,吸入的空气也要足够多,吸入空气后要让空气在体内停留片刻,然后再慢慢地向外呼出,反复多次以后,就会使身体得到放松,继而产生睡意,这种方法对失眠不是很严重的同学具有很好的效果。

(3)数绵羊是大家都耳熟能详且效果明显的一种治疗失眠的方法,在数绵羊时要注意速度,速度一定要慢,快了就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当然,除了数绵羊外还可以数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你数什么,你所数的东西必须是枯燥无味的,是不需要用脑子去记忆的东西。数的时候一定速度要慢慢变慢,越来越慢的数才是最有效果的。

(4)对于那些因为情绪焦躁而产生的失眠用上面的方法可能不是很有效,治疗这种失眠可以采用心理调整的方法。在考试前的最后几天里,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自己所担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看还能够做些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对于那些还能够弥补的事情做一个规划,尽力去弥补,对于那些已经不可能再弥补的问题就不要再去想了,当这一点得到明确后,就可以安下心来,不用再为这些问题担心,只要把自己已经掌握了会的东西发挥出来,就可以算作是胜利,不用再为这些事情而心神不定。将心里的疙瘩解开,自然也就能够轻松入睡了。

(5)起居必须要有规律,要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在复习迎考或周末等特殊时间,晚上可以多花一些时间用在学习上或娱乐上。对我们来说,很短的一段时间的起居的不规律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若是长期以往,就肯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个后果可能不会马上出现,但这种影响肯定是存在的,迟早会将其不利的一面显示出来。

(6)对于失眠过于严重的同学,如果不能通过上述方法加以解决,则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请教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辅导,在外界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来解决问题。

【学习妙招】孔子的“四结合”法

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认为:“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他的读书方法很多,尤为人们称道的是他的“四结合”读书法: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问的对象有:问书本——读书,问老师——听课,问同学——请教,问社会——参加课外活动及社会调查等;学与习结合;学与行结合,用所学指导行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考试趣闻】三人考试,全部录取

据说清期早期,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经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录取前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水平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童生总共只有三人。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别的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又把抄了试题的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再把交了白卷的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