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翻译策略研究中的术语问题
翻译策略是译者决策过程的体现,是衔接翻译现象和翻译规范的纽带,也是描写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之一。规范策略术语对翻译文本研究、翻译过程研究、译者研究、翻译教学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术语混乱问题在翻译策略研究中显得尤为突出,据笔者统计,针对翻译研究中的术语问题有百余篇英文文献,其中半数与策略术语有关。国内学界2000年至2011年间发表有关“翻译策略”的论文1 597篇,其中核心期刊占56篇(韩江洪,2015),不少文章虽论及对策略概念的梳理,但只有少量关注策略术语的使用和规范。(熊兵,2014)
目前翻译策略研究中的术语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对策略描写术语的概念界定较为混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现有术语缺乏系统梳理和关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任意创造新术语。视角不同,独创术语原无可厚非,但自创术语横空出世,与前人研究中的策略概念和术语没有继承关系,创新的过程中忽视通用的术语表述规范,是目前国内策略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广告翻译为例,李克兴(2004)最早对广告翻译给出七大策略,术语定义清晰,如异化翻译、浓缩翻译、增补翻译、不译等。研究发现,虽然该文的观点被引用了两百多次,但借用他的策略术语的研究非常少。研究者大多另起炉灶,不用术语而采用描写性语句,或是自创术语,如:“异域情调,淋漓尽致”,其实对应的是李文中的“异化翻译”;“语句简明,朗朗上口”,谈的不是策略,而是目标语文本的语言特点;“类推”,指的是一种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
其次,同一术语体系内部缺乏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同一框架内部不同术语之间概念重合严重,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术语往往被用于同一个层面上。例如,莫利纳和阿尔比尔(2002)列出的18种翻译技巧中,有的描写的是翻译的结果(如calque),有的是翻译转换过程(如substitution、description),有的是整体策略(如variation),还有的是具体的语言操作技巧(如modulation、transposition)。
再次,术语与概念之间缺乏单一性,一词多义和近义词的现象严重。例如,用来描写译文较原文意义更为明晰的现象,有明晰化(explicitation)、解释(explanation)、显化(clarification)、具体化(specification)、释义(paraphrase)等术语,在采用这些术语的时候如何厘清术语之间的意义重合和差异是个问题。
第二,对西方策略研究术语的误读。误读主要体现在“方法(method)”和“策略(strategy)”两对术语的关联上。有研究者认为,西方术语里的method、strategy与中国术语里的“方法”“策略”对应,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兼指宏观翻译“策略”和微观“技巧”(方梦之,2013)。另一种观点认为,“策略(strategy)”指宏观上的解决方案,“方法(method)”指微观语言操作层面的技巧。对这类元语言术语的界定必然影响到对翻译研究理论的接受,例如,对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究竟是翻译“策略”还是翻译“方法”,一直以来存在很多争论。(王建国,2005;吴静芬、唐德根,2007)上述研究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术语问题:西方策略术语method对应的并不是中国策略术语中的“方法”,method等术语在不同层次的策略框架中亦有不同的含义。
不难看出,术语问题只是表象,术语背后的概念界定和系统梳理才是关键。笔者认为,在策略研究中推行“术语关联”的做法,有助于强化术语意识,规范策略术语,促使学术成果有效积累,使学术讨论更好地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术语关联是一种基本的学术规范,要求研究者在使用术语的时候从概念界定入手,厘清术语背后的历史轨迹和学科概念系统,通过语境还原在学科整体概念体系中对术语进行准确定位,建立术语与其他术语/概念的联系。翻译策略研究的术语关联,可以分三步展开:①梳理策略术语界定遵循的基本概念,建立通用的术语概念界定规范;②建立中西术语关联;③建立新旧术语关联,减少术语创新。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