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退之
【原文】
《旧唐史·韩退之传》①,初言:“愈常以为魏、晋以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②,不复振起。故所为文,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而又云:“时有恃才肆意,亦盭孔、孟之旨③。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辩》,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撰《顺宗实录》,繁简不当,叙事拙于取舍,颇为当代所非。”裴晋公有《寄李翱书》曰:“昌黎韩愈,仆识之旧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闻诸侪类云④: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可矣乎?今之不及之者,当大为防焉尔。”《旧史》谓愈为纰缪,固不足责,晋公亦有是言,何哉?考公作此书时,名位犹未达,其未云:“昨弟来,欲度及时干进,度昔岁取名,不敢自高。今孤茕若此,游宦谓何!是不能复从故人之所勉耳!但置力田园,苟过朝夕而已。”然而,公出征淮西,请愈为行军司马,又令作碑,盖在此累年之后,相知已深,非复前比也。
【注释】
①《旧唐史·韩退之传》:这里指的是《旧唐书·韩愈列传》。②经诰之指归:指经典的文章主旨或者意向。③盭(lì):违背、远离、背离。④侪(chái)类:同辈,这里指朋友。
【译文】
《旧唐书·韩愈列传》的开篇写道:“韩愈经常认为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都拘束于对仗,而对于经典文章的主旨都不再提倡。因此,写文章的时候韩愈开始表明自己的意见,让自己成为一家的新说法,后面的学者多将他作为榜样。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够超越他的,因此(韩愈的文章)被世人称为‘韩文’。”而又有人说:“韩愈经常会仗着自己有才华胡乱写文章,背离了孔子、孟子的精神主旨。就像是南方人胡乱地将柳宗元叫作‘罗池神’,而韩愈就撰写碑文记录了下来,让这件事成为事实。李贺的父亲叫李晋,没有考中进士,而韩愈为李贺写了《讳辩》,称他考中了进士。又写了《毛颖传》讽刺世间人情淡薄,这些文章都存在着很多错误。所写的《顺宗实录》,繁简字的使用也不恰当,在记录事件方面取舍也不当,饱受现在的人的非议。”裴晋公(裴度)的《寄李翱书》中说:“昌黎韩愈,我早就知道这个人了,这个人确实很有才华。最近经常听朋友提起:他仗着自己有出众的才华,常常肆意表现自己的才能,不用文章去建立法制,而把文章当成游戏。可以这样吗?现在一些比不上他的人,应该小心防范他啊。”《旧唐书》中说韩愈有错误,但还尚未到责罚的地步,裴晋公写这封信的时候,名声地位还不显赫,他在最后说:“昨天小弟过来,想要尽快取得一些功名成就。我虽然名字叫‘度’,但是也不敢自恃清高。现在孤苦潦倒到这种地步,外出做官为了什么呢?因此,我没有再次听从老友的劝说,将要致力于耕种田园,苟且地过日子算了。”可是到了后来,裴度征讨淮西的时候,请韩愈担任他的行军司马,还让他写过碑文。这些事情都是很多年之后了,那时两人已经相交十分深厚,与之前的关系无法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