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如何有效地鼓励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过度唠叨,是最无效的沟通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是尽心尽力,他们为了孩子,吃苦受累都觉得是一种幸福。可是,遇到孩子的问题,家长们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欢唠叨,可是,事实是孩子并不领情。

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家长事事为孩子着想,不停地嘱咐孩子,这并没有什么错。但孩子逐渐长大后,他不再是“小不点”了,已掌握了一些能力,他们想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情。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再不厌其烦地唠叨孩子,孩子自然是不愿意听的。所以,过度唠叨有时候是最无效的沟通,对于家长来说,该放手时就要学会放手,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总唠叨孩子。

每天,妈妈都会唠叨豆豆,这让豆豆感到很烦。早晨上学时,妈妈就开始唠叨豆豆:“水带了没有?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的时候,不要到处乱跑,不要跟小朋友打架,要友好相处。对于不会的问题,要多问问老师……”本来,豆豆挺高兴的,妈妈这么唠叨,让他一下子就没有了心情。每次,妈妈这样唠叨他,他总是回答:“知道了”。

放学后,妈妈又开始唠叨了,问他:“豆豆,今天语文老师留了哪些作业?数学老师留了哪些作业?英语有哪些作业?”等豆豆做作业的时候,妈妈看见他歪着头,弓着背,又开始唠叨:“豆豆,把头抬高,把腰挺直,你看看你离书本这么近,小心近视。”

检查作业的时候,妈妈又说:“你看看你这字,写的太潦草了,要把字写工整。”过一会儿,妈妈又说:“你看看这道题多简单,你竟然写错了,自己再把题目读一遍,看明白了再做题。抓紧时间写,一会该睡觉了。”

很多家长都喜欢唠叨,明明很爱孩子,但由于过于唠叨,使孩子感到厌烦,不愿意听家长的话。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它的意思是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太久,引发人产生一种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你越是唠叨孩子,你说的话越没有意义。

虽然,唠叨也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爱,但爱的方式不对,就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家长过于唠叨,会失去孩子对家长的尊重。家长对孩子反复说一件事,特别考验孩子的耐力,如果孩子的耐力好,就会左耳进右耳出,而孩子的耐力不好,就会叛逆,顶撞家长。

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们大多按照成人的思维来判断孩子的对错,不停地唠叨孩子,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如果孩子为自己辩解,家长就会认为孩子狡辩,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他们会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跟家长说任何事。

成成上小学六年级,今年就要准备中考了,每天,妈妈都要唠叨他,他有时候听烦了,就赶紧关上门,但妈妈依然站在门口念叨。

有一次,成成跟同学去了一趟网吧,妈妈知道后,就开始唠叨:“咱们家又不是有钱人,供你吃,供你穿,就希望你好好学习,而你却跟同学上网玩去了,咱们啥情况你不知道吗?你不努力学习,将来谁帮你?人家不努力没有关系,因为他家有钱,他父母会给他找好工作,你有啥?还跟别人瞎混!”因为这件事,妈妈念叨了他一个星期。

妈妈非常关心他的学习,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所以,为他报了补习班,结果他的成绩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越补越差。为此,爸爸也劝妈妈,让她别总是唠叨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但妈妈却认为,不给他压力,他是不会努力的。

爸爸说:“你总是让他学习,啥也不让他做,他没有吃过苦,觉得生活是甜的,怎么会知道去努力。”妈妈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我只是希望他能努力学习,但他好像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了。”爸爸问:“你跟他沟通过吗?问过他的想法吗?”妈妈说:“没有,他能有什么想法,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考上重点中学。”

后来,成成变得沉默寡言,每次,妈妈问他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他都不说话,这使妈妈很生气,就继续开始唠叨,成成就开始躲她,弄得一家人每天都很不开心。

家长喜欢唠叨,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家长的这种不信任会传递给孩子,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压力,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唠叨是一种病,能治好家长唠叨的就是信任孩子。不管孩子做什么,家长都支持孩子,相信孩子会做得好,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他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好的家长,话不必多,只要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什么事都愿意跟家长分享。如果孩子已到青春期,还能好好跟你说话,那么,说明你的教育是成功的,但绝大多数的家长,通常是不愿意听孩子说话的,他们只喜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但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事,家长的唠叨和干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意识,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对家长的话更加反感。

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渴望独立,但又知道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他们觉得自己拥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做成一番事,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缺乏知识,需要继续学习和奋斗。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拥有闯荡的特点,也有一种自闭的特点,会将自己的话告诉同龄人,不愿意告诉家长,即使家长的询问和意见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的逆反心理,嘴上也会持反对意见,这其实是孩子正常的心理表现,家长不用过于惊慌。

家长爱唠叨,除了不相信孩子外,再就是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还有不懂得倾听,不善于和孩子进行沟通。由于他们不放心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教导孩子,就会不断重复,错误地认为,我多说几次,孩子总会听进去的。

其实,孩子已经逐渐长大,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已拥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不能总向孩子灌输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不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就会陷入“家长越唠叨,孩子越不听”的恶性循环。

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一放手,孩子就会变坏。其实,人生并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家长应该放下自己焦虑的情绪,不要不停地唠叨,要有自信,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用自己的爱和行动去感染孩子,只有家长有了自信和底气,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即使孩子有一天遭遇失败,或者跌入人生的低谷,也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他们之所以还能勇往直前,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来自于家长曾给予他们的那份自信和底气。虽然,唠叨也是一种爱,但跟孩子交流时,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着想,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唠叨孩子。有时候,换一种沟通方式,也许更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